炒作之風不絕 奇石盜採不止
- 發佈時間:2015-02-02 10:10:48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郭偉瑩
原標題:炒作之風不絕 奇石盜採不止
南紅瑪瑙龍鳳吉祥吊墜
“母子情深”青田石封門青鈕方章
“臺山玉”一路連科山子
近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曝光了“黃龍玉”、青田石等奇石原産地資源頻遭盜採,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的現象。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奇石市場總體行情較為冷清,而儘管有關部門相繼出臺各種措施管理約束,但由於受到利益驅使,此類資源型藏品的炒作之風仍存。有專家表示,雲南省已出臺了龍陵“黃龍玉”資源管理條例,而中山大學也正在編制廣東“臺山玉”地方標準,預計年內發佈,希望通過規範和正面引導,推動奇石産業發展、提升其收藏價值。
當地村民
靠“山上的石頭”
發家致富
“黃龍玉”、青田石、大同玉、南紅瑪瑙……近年來,許多小眾石種相繼加入了“奇石”甚至“玉石”的行列,由於其原産地都在相對偏遠的山區,當地經濟不發達,許多外來的行家和炒家蜂擁而上,意圖壟斷或部分壟斷資源,進而掌握某一品類的定價權,也使得原石和成品的價格在短短幾年內翻漲數百倍甚至數千倍。儘管有關部門三令五申,相繼出臺各種措施進行管理和約束,但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各奇石原産地的村民盜採現象仍是屢禁不止。商家張先生表示,以前在那些窮鄉僻壤,農民日子過得緊巴巴,後來看到挖石頭賣便可以在短時間內賺到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便紛紛放棄務農,發動全家老小上山打洞挖礦,“有的人以前因為窮,買不起磚瓦,就從山上拉了車石頭下來蓋房,結果後來一塊石頭的價值都能換一棟房了”。
就拿“黃龍玉”來説,雲南省龍陵縣是“黃龍玉”的原産地。2004年,龍陵發現“黃龍玉”,引發玉石界的極大關注。有行家表示,最初關注它的是雲南、廣西等地的商人,但因為早期各地對於黃蠟石的認知度比較高,因此“黃龍玉”被當作黃蠟石來交易,漲幅不大。後來改名叫“黃龍玉”後,各地玉石商人蜂擁而至,使得上等原石供不應求,直接推高了原料價格。“隨著越來越多的遊資進入,其身價更像是坐上了飛機,前兩年達到了頂峰,直到最近一年,熱度才有所回落。”行家表示,“黃龍玉”不僅在大陸受捧,名聲還傳到了台灣地區,不少商人通常在雲南收購原石後拿到廣東進行加工,再銷往台灣。
雲南省“黃龍玉”協會副會長劉濤介紹,“黃龍玉”一直以來分老百姓私採、國家公採兩部分,品質一般的“黃龍玉”,自去年起已開始有所回落,但精品仍舊稀少。他認為:“玉這個東西品質差別很大,價格也差別很大,當時許多遊資進入,把普通的東西炒到了不正常的價格,現在市場才逐步回歸理性。但市場似乎還存在一定誤區,認為玩玉的都必須是‘成功人士’,其實在中低端市場,很多老百姓還是有消費需求的,‘黃龍玉’也應該做到雅俗共賞,滿足各個階層的需求。而且,大多數‘黃龍玉’的價格並不像外界傳得那麼高不可攀,九成以上的挂件在原産地也就賣個幾百元,完全是可以推廣的。”
而記者在走訪市場時了解到,目前售價在幾千元到幾萬元的小件“黃龍玉”精品仍較受藏家歡迎。行家李先生手裏就有不少“黃龍玉”,並不著急出手。“早些年拿回來都是‘白菜價’,所以不怕放,等到日後行情回暖了再考慮交易。”他自信地表示。
資源型藏品
漫天定價
炒作手段層出不窮
“我們一般都去原産地買原石,然後到廣東來加工,因為這邊的批發市場多,有加工需求的人多,工藝師的技術比較純熟,耗費的工時也短一些,便於儘早出貨,加快週轉。”在華林市場,商家王先生告訴記者,做奇石生意有風險,比如某一門類因缺乏統一的、合理的定價機制,行情因此經常變,“比如有時我去山裏買了料加工,成品還沒做出來,終端市場的價就跌了,那就有可能虧錢,如果還能週轉,我們就先放著不賣” 。
缺乏定價機制也反映到交易的每一個環節上。“農民在山上挖到了原石開一個價,收購的人運下山是一個價,來廣州拿貨的人又一個價,至於最後賣出去多少錢,那就看各人的本事了。”王先生坦言,許多做石頭生意的人都説自己的石頭按克論價,比黃金還貴得多,但除了行家和收藏者,真正的普通市民即使有錢也不會投入太多在這方面。“因為這些資源型藏品都缺乏一個相對客觀的評估體系,對於不懂行的人來説,你很難判斷自己是買貴了還是買對了,更何況還有真假的問題。”他説。
與此同時,紫金石、靈璧石、太湖石、金砂玉、金絲玉……各種各樣的名字令收藏者感到迷惑。而其資源擁有者的炒作手段也是層出不窮,例如青田石裏最好的品種之一是封門青,而燈光凍更被認為是印石的極品,所以一些所謂的行家在談價錢時,就會這麼説:“你看這燈光凍的通透和圓潤,絲毫不輸翡翠、田黃,價格卻低多了……”他們總喜歡拿自己手裏的小眾石種跟翡翠相提並論,試圖證明買家入手的話是多麼划算,升值前景有多大;也有些囤了貨的人想通過拍賣的形式增加手裏藏品的曝光率,以期在今後交易中獲取更高溢價,不過近兩年內地拍賣市場總體不景氣,而奇石板塊也遠算不上主流,這種手段並未收到很好的炒作效果。王先生認為,每一個新石種“橫空出世”時都很熱鬧,到處辦展覽、開展銷會,再請業內專家評估其價值高、存量少,有收藏價值,但是很多品種最終都是曇花一現,默默地在主流市場中消失了。“一旦炒不起來,便意味著高不成、低不就,如果沒人埋單,自己再怎麼説好也無濟於事。”王先生説。
呼籲科學管理
規範奇石市場
儘管如今的行情不如前幾年瘋狂,但各類奇石仍存在市場需求,當地村民也已習慣靠它發家致富,所以如何科學管理就成了首要任務。
據悉,“黃龍玉”目前已存在公盤交易,儘管遠不如緬甸的翡翠公盤影響力大,但也在探索更為合理的分配機制。去年12月底,雲南省出臺了《雲南省龍陵“黃龍玉”資源管理條例》並已於今年1月1日起實施。此舉意味著雲南“黃龍玉”的保護與開發已步入法制化軌道。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黃龍玉”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侯德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這一個資源管理條例發佈實施以後,一旦觸犯法律,我們將會按照國土、林業、水務、環保等這一些法律法規對那些違法犯罪人員進行依法打擊處理。”
東西好不好,更應該由有資質的第三方評估機構説了算。本月,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地質工程學院、江門市“臺山玉”石協會、廣東省珠寶玉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廣東省“臺山玉”地方標準制定中期彙報會在中山大學懷士堂舉行。記者了解到,目前由該學院負責編制的“臺山玉”地方標準正在制定中,預計將在今年內對外發佈實施。
“臺山玉”在廣東收藏界的“群眾基礎”較為紮實,也深受玉雕師和收藏家的喜愛,而標準編制的目的正是為了規範和促進廣東地方寶石行業的發展。據悉,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地質工程學院教授丘志力對比分析了“臺山玉”與雲南“黃龍玉”、安徽霍山玉、新疆金絲玉等玉石的區別。根據綜合品質級別差異,“臺山玉”將被分為四個級別,級別由高到低依次為特級(t0)、一級(t1)、二級(t2)、三級(t3)。分級時,從質感、光澤、顏色、透明度、凈度五個方面對“臺山玉”進行要素級別評價和綜合品質劃分。行家李先生認為,這樣做既讓普通收藏者有了相對客觀的參考數據,又能讓工藝師按標準進行加工創作。廣東省“臺山玉”地方標準公佈後,“臺山玉”將獲得“身份證”,正式成為玉石界的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