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從邊緣走向主流:實驗藝術被招安了嗎

  • 發佈時間:2014-09-19 16:16: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許 瀟: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星星畫展”開始,實驗藝術先後曾被稱為先鋒藝術、前衛藝術等。實驗藝術大多以一種反傳統、反權威和反體制的姿態存在,註定了會被排除在主流藝術領域之外,這種狀態最終導致實驗藝術作為邊緣藝術而長期存在。這種邊緣性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實驗藝術受到更少的制約和限制,發展更加自由,同時也會讓實驗藝術遲遲進入不了大眾的視線,也不能夠得到社會的太多關注。從這個角度講,實驗藝術的邊緣性已經損害了這個藝術門類的進一步發展。

  隨著西方現代藝術的傳入,中國人開始逐漸認識到實驗藝術的獨特魅力。而隨著文化環境的寬鬆,不同的價值觀都能夠得到尊重,這給了實驗藝術更大的空間。而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的成立和中國美協實驗藝術委員會的成立,則證明了實驗藝術開始逐漸得到了主流社會的認可。在這個時候,中國的實驗藝術需要一次集體的亮相來正式進入主流藝術領域。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在這次美展上實驗藝術的集體亮相,證明了中國的實驗藝術已經正式得到了中國藝術領域的認可,融入了主流藝術市場,從而能夠得到更多人的關注。而從這屆實驗藝術展來看,這些展品是近十年很有代表性的精品,這其實也是對中國實驗藝術的一個總結。這個總結很令人感觸,也很讓人震撼。

  近日,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實驗藝術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落幕,這是實驗藝術首次在全國美展中擁有獨立展區。此展一推出便引起了業內的廣泛熱議。有人認為,這是實驗藝術一個進入主流的機會,有利於實驗藝術的發展,對於全國美展則是一個創新的表現;也有人認為實驗藝術是一種反傳統的藝術形式,被全國美展“招安”會損害實驗藝術的獨立性,最終導致實驗藝術面目全非。本期主持 郭 毅

  本期嘉賓

  呂 琦:四川美術學院美術系講師

  許 瀟: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教師

  對藝市的一種引導

  呂 琦:實驗藝術不限于材料和形式,更注重對於世界的認識和感知,最終進行了裝置、數字媒體等的表達,是一種不同於傳統的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和對待藝術的態度都是連續舉辦了十一屆的全國美展中少有的。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大膽引進了實驗藝術,成為全國美展的一個突破口。

  全國美展每次舉辦都會帶來不一樣的東西,而這次則將實驗藝術作為自己一個新的突破,尤其是將實驗藝術單獨提煉出來,起到了一個較為震撼的效果。在精心挑選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實驗藝術的發展和變化,看到了中國最優秀的實驗藝術嘗試,這對於中國實驗藝術影響深遠,同時也提高了全國美展在這個領域的話語權。

  全國美展在中國的藝術市場具有重要作用,中國的藝術市場也推動著全國美展的發展。近幾年的實驗藝術在中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在這種情況下,全國美展引進實驗藝術可以看做是對於中國藝術市場的一種引導。實驗藝術展覽精心選擇了近十年來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作品,得到了在場參觀人員的認可。儘管以往的全國美展中有一些實驗藝術性質的作品,但大部分都是傳統的繪畫作品。這次的全國美展將這些實驗藝術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進行展覽,體現了對於實驗藝術的重視和鼓勵。

  太晚的“招安”

  這場“招安”似乎來得太晚,對於早已被逼打通了國際通道的當代藝術家而言,面對遲到的接納與認可也早都不再感激涕零、欣喜若狂。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批評也不過是建立在幻覺之上,中國的當代藝術也從來就擔當不起抵抗壓制和文化批判的重任,也有真正有精神潔癖的“不合作”者。

  藝術的本質是自由,對於不同的選擇,你可以批判但不能要求站隊,更不宜蓋棺定論。對於藝術家,真正需要被尊重的是選擇的自由,不能要求所有的當代藝術家都在抵抗或反對,有人選擇做溫和者,甚至有人選擇做機會主義者也都是個人自由,當代藝術的前衛與獨立也許並不體現在是否參加早已今非昔比形同雞肋的全國美展,而是要隨時警惕更新出現的意圖操控藝術的更為複雜更為廣泛的新團體與形式。

  《東方早報》

  格格不入到主動招手

  其實,現在有很多實驗藝術家都是體制內的人,也有很多體制外的藝術家參與體制內的展覽,藝術家也並不是那麼地在乎這個界限。再説,如今的體制已經遠遠不是三十年前的體制,國內像中央美院和中國美院早就分別辦了實驗藝術系和跨媒體藝術學院。當代藝術在中國都30多年了,實驗藝術進入全國美展某種層面看實際上是現階段中國多層次、多元化藝術創作的一種組成部分與延續,招不招安不是一個巴掌能拍響的事,與其説被招安還不如説大家互相不約而同時地朝著對方招了招手,然後共同做了一件大家都想做好的事情,就這麼簡單。全國美展歷史性第一次向實驗藝術招手,邁出了這一步,至少表明瞭現在的官方態度比以往要開放、包容很多,最起碼現在有了這麼一個大的平臺,有了共同語境交流的可能性。《青年時報》

  體制並不重要

  實驗藝術最重要的是不斷探索和創新的精神。對實驗藝術的質疑很正常,那正是它存在的價值所在。在世界範圍內,中國似乎就是實驗場,這是最有生命力的地方,具有更多發展的空間,也就有超越西方國家發展的可能。如果沒有了實驗的場域,這種可能也就不復存在。做這個展覽我們的目的是為實驗藝術搭建一個平臺,讓大家都能展示自己的藝術創作。參展的藝術家也不會説我參加了一個體制內的展覽,無人在意這到底是不是體制內外的展覽。《新京報》

  @崔燦燦:實驗藝術在喪失了在野的立場、與主流之間的距離、持續的抵抗之後,只能是裝飾的美學、庸俗的近鄰、死亡的標本。

  @劉禮:“實驗藝術”的教學已然進入學院,作品和藝術家被主流展覽、主流空間所接受,這其實是中國當代藝術家一直以來的一個訴求。否則當代藝術收藏體系的建立、對公眾的普及、當代藝術更多研究何以談起?

  @嗨-廖廖:藝術繁榮的標誌不是大藏家天價買拍品,也不是“實驗藝術”進入全國美展,甚至不是美術館遍地開花,而是更多的人願意花錢買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並視這種冒險為一種榮耀。

  @朱雁光:實驗藝術單元進入全國美展,事實上預示著實驗藝術已經成為體制的當代藝術工具。

  @彭博:十幾年前,《美術》雜誌批判當代藝術,攻其一點,全盤否定。時過境遷,對立雙方的界線變得模糊。而今美協在全國美展開闢實驗藝術展,可以説是雙方妥協的産物,儘管很多參展作品缺乏精神力量,屬於形式化的當代藝術,體現的只是美協的姿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