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怎麼能為藝術家找到一條既體面又很來錢的路

  • 發佈時間:2014-09-19 09:54:35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藝術家都是很愛錢的。有一句據説是蕭伯納講的,説商人在一起都在談政治,政客在一起都在談藝術,而藝術家在一起,幾乎都在談錢。中世紀歐洲的貴族婦女每每用金錢召喚可愛的藝術家,成為其石榴裙下的騎士。去翻美術野史,不難查到相關資料,一些大師級的人物,都曾受到貴族婦女的資助——説得不雅,也可以叫“包養”。我讀這些野史時竟也忍不住羨慕起來,我還會善意地想,彼“包養”非此“包養”,女士們看上的往往不是藝術家本人,而是他的藝術。

  然而在中國,達官貴人,以個人之力,且純粹為藝術來包養藝術家的,我幾乎沒有聽説過。當然,古代的皇族是包養藝術家的,現代包養藝術家的則是政府。這兩種包養都是體制包養。這體制包養看起來要體面得多。同樣,能被“包養”的藝術家還是極少數。多數藝術家要依靠在他們看來是副業的一份職業,比如在文化教育單位當差以養家糊口。這些年出現了所謂的“藝術市場”,並有一種極其繁榮的假像,開始做市場養藝術美夢的藝術家多了起來,我就認識幾位這樣的藝術家,我對他們的敬仰如東海揚波滔滔不絕。但我的敬仰裏還夾帶著同情,現實是,幾乎所有完全靠市場生活的藝術家,都正掙紮在貧困線上,我認識的這幾位並不例外地潦倒著。而那些真正有市場的藝術家,一應都在體制內,靠包養半包養,半推半就,一會兒滋潤一會兒苦逼地生活著,有的也忍不住時常高調地罵著包養他們的那些機構。

  這讓我們陷入了一種困惑,怎麼能為藝術家找到一條既體面又很來錢的路?這個問題拋出來,把我自己嚇蒙了,這可是一個全人類探討的難題。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就是市場真正繁榮,各個層次的藝術作品都有各個層次的龐大消費群,藝術品自由買賣活躍。那麼新的難題産生了,怎麼才有那麼多活躍消費群呢?答案是讓全民普遍具備一定的藝術熱情和修養。可是,更大的難題來了,我們中國人奮鬥了幾十年,好容易具備一定消費能力的,可都是寧可在墻上貼千元一個平方的墻磚,也不願意花千元買一個平方的書畫挂在那裏的主兒啊!你怎麼把他們變成虔誠藝術消費者?困惑之餘,我拿這個題目,去打問了十幾個朋友,得出了三個結論。1,全民藝術教育,加全社會炒作藝術價值,使人人相信藝術可以使自己精神物質雙收益——這位仁兄你當藝術是神啊;2,打壓藝術品的高價,把藝術家靠腐敗機制發橫財的邪路給斷掉,建立真正公正、透明、誠信、親民的藝術市場——這位一臉嚴肅的,你當政府是神啊;3,藝術品材料要創新,這些作品除了美觀、保值升值外,還要能吃能穿,比如一個老百姓,買了幾張畫,挂了幾年不喜歡了,賣不掉又不想再挂了,呵呵,那張國畫扯下來就是一塊上等布料,尺寸大的做外套,尺寸小的做褲衩,柔和而又環保,圖案還有個性;那張油畫拆下來,是一塊越陳越好的普洱茶磚,或者一塊老火腿,煮煮泡泡,可食可飲,全家人圍著這張煮熟的油畫,大快朵頤,不亦樂乎——這個答案有點絕,我忍不住要刷這位豬腦子的耳光了。

  如此不靠譜,只能把藝術家逼回要麼不愛錢、要麼求包養的窄路上了。(當代著名作家,曾以長篇小説《依偎》等獲得國際國內多項文學大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南京師範大學和南通大學兼職教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