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名作蓋收藏印是否堪比刻到此一遊

  • 發佈時間:2014-09-02 08:51:3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劉麗琴  責任編輯:畢曉娟

石魯《山區修梯田》原作

  石魯《山區修梯田》原作

加蓋收藏印之後的《山區修梯田》

  加蓋收藏印之後的《山區修梯田》

宋代崔白的《雙喜圖》隱款“嘉祐辛醜年崔白筆”于樹榦之中。

  宋代崔白的《雙喜圖》隱款“嘉祐辛醜年崔白筆”于樹榦之中。

  日前,已故國畫大家石魯的畫作《山區修梯田》頗受收藏界關注:該畫遭違約拍賣,家屬上訴後畫作得以歸還,並按照捐贈意願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據報道,歸還現場,石魯後人和博物館指出,涉事收藏家張某在原作上加蓋的三方朱印,嚴重破壞了這幅畫的整體性,因此主張去掉這幾枚印章,重新揭裱。

  收藏家在經手書畫上鈐印,令藏品流傳有序,似乎是個傳統,然而當喜歡在藏品上隨意鈐印、題字的乾隆皇帝被今人冠以“破壞王”時,我們又該如何評價在近現代書畫名作上題字、鈐印的藏家呢?

  

  著名收藏家 郭慶祥——

  文物最終歸屬大眾 鈐印者是無知惡搞

  我認為收藏家在畫作上留下的任何痕跡,對作品的原創性來説都有破壞。認為在畫上鈐印是中國書畫收藏傳統的觀點,不過是個誤會;藏家的題字、印章應該在畫外另裱才是傳統。而直接在畫作上蓋收藏印是一種無知的行為。

  畫作體現藝術家的構思、想法,創作者以外的人不能輕易在畫面上蓋印。有些收藏家想通過鈐印表明産權,但其實不蓋印這幅畫也是你的,而在畫上直接鈐印只會破壞,不能增值,就像乾隆皇帝一樣,還會造成惡果。而那種在畫上直接題字的行為,是對畫作的惡搞,更是一種自以為是,因為誰也替代不了藝術家本身的原創。比如畢加索的畫作,誰會去添兩筆?如果留下印記就變成了作品的合作者,這幅畫也因之貶值了。

  收藏家應該追求和保持作品的原創性、完整性,在畫外另裱一段,題字也好,記載收藏資訊也好,才是真正傳統的做法。

  雖然藏家對藏品怎麼處置,別人控制不了,但破壞行為總是不好,文物最終還是屬於大眾,不屬於個人,應尊重作者。

  中國美協副主席、書畫大家 許欽松——

  題字蓋印只會破壞原作降低價值

  作為藝術家,我們不主張、不提倡收藏家直接在畫作上鈐印,這種做法對作品的完整性是一種破壞,而欲將自己捆綁在名家名畫之上以達到歷史留名的動機亦是不可取的。

  在畫作上直接蓋印,乾隆開了壞頭:他在大部分清宮收藏上題詩、鈐印,但他的詩詞一般,書法也很“八股”,與畫作並不協調。而為了體現其至高無上的位置,有的印面積很大,還鈐在正中間;有的蓋得密密麻麻,破壞了畫作的空間感。也許有人會説,經乾隆之手的藏品在市場上價格更高。但我認為,這些藏品不是因為清宮收藏而得到認可,而是因其珍貴清宮才會收藏,就算乾隆不題寫,一樣很寶貴,而普通人題寫則會讓作品更加貶值。

  收藏家直接在畫作上鈐印、違背畫家本意去添加東西,會破壞作品所追求的完整性。畫家創作時留白、蓋印、題書法,佈局都經過了深思,比如宋代畫家落的大都是窮款、隱款,把自己的名字藏于樹根、石罅中,只是後來隨著明清文人畫的發展,才在畫作上彰顯文人詩詞和書法。收藏家欲體現對藏品的擁有和流傳有序,完全可以于裝裱時,在一頭一尾的地方做些題字,在卷首做些記錄:記載這幅畫的收藏過程或題寫鑒賞心得。這樣做不僅不會破壞原作,還一舉多得。歷史上就留下很多這樣的瑰寶:一張畫上,題字很多,這些題字寫在另外的紙上,和原畫裝裱在一起,不斷有藏家、鑒賞家加入,題字也就不斷延長,整幅畫作變成了長卷。這些題字者或是名家,或身份很高,使得原作得到充實,價值也相應提高。

  相反,直接在畫作上題字、鈐印的,如果此人不是高雅之士,歷史上也沒有可稱道的地方,而只是想把自己的名字跟名作捆綁在一起、流傳下去的話,這種動機很自私。從某種性質上説,就像名勝古跡上被刻寫了“某某到此一遊”一樣,有些粗暴和強加於人的感覺。此外,那些認為對現代書畫收藏鈐印就無需謹慎的觀點,我也不贊同。比如石魯是一位已作古的大師級畫家,他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很重要,隨著時間的推進,他的畫也將越來越名貴。

  雖然收藏家可以認為,收藏之作物歸己有,哪怕燒掉、毀掉,外人也不能干涉。但我們對文化還是應講規則,對文物應有基本的尊重,對其所做的任何處置都要慎之又慎。何況,現在的藏家,其鑒賞力和知名度又如何能與前人相比呢?

  

  古畫收藏家 朱紹良——

  收藏家有權對其藏品做任何處置

  收藏家在收藏的畫作上鈐印,表示對藝術家的熱愛、認可,體現自己的曾經擁有,這無可厚非;收藏家如何處置自己的收藏,外人亦不可指責。當然,收藏家應對藝術家懷有敬畏之心,對藝術品懷有珍重之心,這也體現了一個收藏家的素質。

  首先我要指出的是,收藏家如何處置自己的收藏品,外人無權干涉。長久以來,我們有一個不好的風氣,總是指責“土豪”如何。我覺得只要錢是合法所得,收藏家買下藏品,他有權對其做任何的處置,就像吳洪裕對其收藏的《富春山居圖》,愛畫成癡的他在臨終之際慾火焚這幅作品為自己殉葬,還有一些香港藏家喜歡把自己收藏的瓷器洗得乾乾淨淨,乍一看讓人嚇一跳。這些行為外人不可指責,也無法控制。不管藏家是否知名,其對收藏作品的處置,是他的權利,他有權去表達對收藏作品的曾經擁有。

  像這位收藏了石魯《山區修梯田》的收藏家,只要他買了,就有權去處置、去鈐印,無論他是出於對畫家的崇拜、愛好,對藝術的認可,還是出於買到了畫,心情激動一時難以忘懷。至於是否蓋章,蓋幾枚,蓋什麼印,怎麼處置,都是他的權利。乾隆在清宮的那些收藏上蓋的亂七八糟、密密麻麻的印,你怎能指責他呢?

  其次,收藏家把印鈐在畫上,甚至鈐在畫心,歷代都有,並非個案。可以説,古代書畫如果沒有經過歷代收藏大家的收藏,今天的收藏家反而心裏不踏實、會起疑心。經過大收藏家力藏的作品含金量要高很多,流傳有序對一件藏品非常重要。

  但收藏家在收藏的過程中體現了其素質,他的境界也決定了他如何處置自己的收藏。像明末大藏家梁清標,他一般是把自己的收藏印鈐在裱綾之上,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對藏品的珍重、對古人的敬畏。而現在的一些收藏家,不是很懂行,把印蓋在畫心,不去維護作品的整體性和基本面貌。

  至於鈐印是否要找專家諮詢,我倒認為不必。因為歷代不少藏家本身就是藝術家,而且鈐印也沒有所謂的標準、固定的模式。不過,古人在收藏過程中,還是會體現一個長幼尊卑的順序,比如元代的藏家蓋在宋代之下,後來者又蓋在元代下面。

  最後,收藏就是求真,若對某個作者、收藏家不感興趣,就不屑一顧地去掉,會破壞作品真實的流傳性。石魯的家屬主張把藏家鈐的印章去掉,我倒覺得不必,因為這會影響這幅畫的流傳。我們應尊重歷史,如果你抹掉它,畫作上面將永遠有一層蒙垢。我的一位朋友,在其收藏的一幅書畫上,乾隆的圖章下鈐有一位鑒賞家的印——可能是當時的收藏家允許這位鑒賞家這樣做的。可我們都覺得鑒賞家不同於收藏家,沒有權利在不屬於自己的作品上鈐印,但他也不能因此就去掉這位鑒賞家的印。

  古書畫鑒定家 劉建業——

  藏家印章證明流傳有序不應抹去

  在書畫上鈐印是中國收藏的一個傳統,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記載書畫的流傳經過,增加可信度;另一方面有可能因為鈐印位置不好而影響整體的藝術效果。但就石魯畫作《山區修梯田》上藏家的三枚印章來説,已形成事實了就不應該去掉。

  本來,收藏家有權處置收藏作品,對於特別重要的作品表現出佔有欲,社會大眾不應過多指責,雖然真正的收藏家在鈐印時態度非常謹慎,比如在邊緣上、在裱綾上,蓋的是騎縫章之類,但不能要求所有的收藏者不蓋印章。

  我猜測,石魯後人可能覺得這個收藏家的名頭太小,沒有資格在其父畫作上留下印記,於是以“破壞完整性”為由主張去除。從技術上來説,通過揭裱、全色,去掉印章並不難,但這三枚印章反映了這幅畫的流傳順序,記錄了這段歷史,增加了這幅畫的傳奇性、趣味性,不該去除。歷史上,名畫上纍纍的藏印之中,既有大名鼎鼎的收藏家,也有名不見經傳的藏家,後者並不會影響到這幅畫作的藝術價值。

  其實收藏者自己也知道藏品的珍貴,他鈐印、題字時一定是選一個最佳位置,儘管這個位置會有爭議,只要藏家的本意不是破壞,是為了流傳有序即可。但在客觀上,不管印章鈐在何處,數量多或者少,確實會影響整體觀瞻。所以,收藏者應該珍惜作品,儘量保證其完整性,別輕易在畫面上鈐印,尤其是對名作,下手要謹慎。收藏家可以通過收藏專著、在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文章來記載藏品的資訊,像陶瓷和玉器的收藏就是如此。

  

  收藏家 顏明——

  近現代名作都是傳世瑰寶 需心存敬畏且看淡聚散

  眾所週知,“破壞王”乾隆皇帝在文物上蓋章,損害了文物的藝術價值,但經他蓋章的文物後人又趨之若鶩。只能説乾隆的特殊身份讓他變成例外,而現代藏家的修養和鑒賞達不到古人的水準,鈐印需慎之又慎。

  首先,我覺得收藏石魯《山區修梯田》的收藏家張振宇是知名藏家,一個愛畫如命之人,石魯這幅畫很大,張振宇的三方印章鈐在邊上,很小,整體來説無傷大雅。其中有一兩方章雖然鈐得比較高,但這是因為收藏家希望別人看到他的章,可以理解。

  而畫家家屬和博物館方面覺得印章成了畫作上的瑕疵,可能是雙方因為畫作産生糾紛而有情緒,提出重新裝裱也是情緒化的體現,因為要對畫作重新揭裱、全色、添筆,對於這幅畫作來説只能是雪上加霜。

  但從這件事我們可以得出教訓,古人愛畫、懂畫,歷代的名家藏家,其收藏時所鈐的印文、印面、印泥,與傳世的畫作交相輝映,為畫增色、增值。但現在的藏家,修養和鑒賞水準還遠遠達不到古人的水準,也達不到民國時期,像張伯駒、吳湖帆那樣的大收藏家,他們都非常慎重,其藏印多是名家篆刻,非常雅。如果你的印章篆刻風格粗獷拙劣,使用的印泥也是鮮紅的,鈐在畫上反而産生一種惡俗感。

  因此,我要呼籲的是,古代名家書畫以及近代重要名作都是傳世瑰寶,收藏家要懷著敬畏、愛惜、保護之心,鈐印時要慎重,多做準備,多去博物館看看,或者請教專家。

  我們對收藏還要提倡一種態度,就是世事如過眼雲煙,聚聚散散,舍與得都要看淡。在文物上表達自己的佔有欲,欲隨文物不朽,乾隆開了一個壞頭,雖然經他蓋章的文物,體現了宮廷收藏,身價成倍上漲,現代藏家為此趨之若鶩,但這是因他特殊身份造成的例外,後人不可效倣,也效倣不了。

  收藏家想讓畫作流傳有序,可以採取其他方法。明清時期,收藏家們為了讓自己的藏品能夠系統、完整地保存下來,會用文字著錄的形式。像清代大收藏家高士奇所做的《江村消夏錄》,後人就能從中尋找資訊,按圖索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