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保文物南朝蕭宏墓石刻不翼而飛
- 發佈時間:2014-09-02 08:47:08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高松拍攝的殘碎西辟邪石刻
加了“保護罩”的蕭宏墓前東辟邪石刻
“去年,我去看,南朝蕭宏墓石刻原本露出地表的(殘碎)西辟邪還在,今年再去就沒有了。”昨天,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會員方青松在電話那頭説:“希望江南時報能幫忙搞搞清楚,"國保"文物究竟去哪了?”
位於仙林大學城東面的梁臨川靖惠王墓前石刻(西元526年)—蕭宏墓石刻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巍然屹立在南京1500多年,歷經風雨滄桑。不過記者調查發現,這處國保堪稱命運多舛,而南京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處理方式也亟待更加透明公開。
“究竟是被當做碎石清理了?還是被土堆掩蓋了?”
作為多年來一直非常關注南京文物保護情況的文保志願者,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方青松告訴記者,2003年,他到蕭宏墓去探訪的時候,西辟邪殘碎的石刻還在,不過淹沒在一片雜草中。他當時特意拍照“留檔”。但今年受邀去參加網路“大咖”看棲霞—見面會座談交流,在實地走訪中,震驚地發現原本露出地表的殘碎西辟邪居然不見了。
“希望江南時報能幫忙搞搞清楚,"國保"文物究竟去哪了?”昨天,他對記者講述這些話的時候聲音有些顫抖。
作為國保的一部分,“西辟邪雖然露出地面不多,但究竟是被當做碎石清理了?還是被土堆掩蓋了?”方青松迫切想知道答案,並認為文物部門不該“悶著葫蘆搖”。
記者從南京城市記憶團發起人高松2012年拍攝的一組照片中清晰可見,西辟邪當年確實有殘碎的部分露出地面,石刻上的鱗紋清晰異常。這也證實了方青松“殘存的西辟邪曾露出地表”的説法。
西辟邪雖碎成好多塊,但雄性器官能看得清
事實究竟如何,記者昨天走訪蕭宏墓遺址保護地發現,這裡正在建設一處公園。遠看,公園湖中央有幾處亭子。近看,實質上是這5件文物站在加底的“棚子”裏,玻璃罩罩在其周邊。這裡的石刻共有石辟邪、石柱、石碑、龜趺等。透過玻璃罩能清楚地看到,東辟邪為雄獸,奮首昂胸—左腿前邁,作大踏步邁進姿態;張口伸舌,環目怒視,氣勢剽悍。其雙翼圓闊,後為三翎,足四爪,尾長及地,尾端散作四縷鱗紋,造型雄渾、簡練,臀部稍有破損。整個石刻造型雄渾簡練,姿態生動有神,給人以威猛雄健的感覺。
遍尋現場,西辟邪卻無跡可尋。然而根據2012年高松所拍的照片和2013年方青松拍攝的照片,西辟邪當時又是的的確確存在的,那麼它是蒸發了嗎?
周邊的一位居民告訴記者,“這裡原來是紅旗農場張庫村,我們就住在附近。這麼多年,由於周圍一些建築的建設墊高了地基,而蕭宏墓的位置很低窪,塘水漫溢上來,加之雨水,在此形成了小湖,我們基本上是看著石刻慢慢淹進水裏的。後來政府又將石刻抬升並加了頂。但東邊的石辟邪一直都"站立"著,西邊殘破的石辟邪原本碎成了好多塊,橫臥在水溝蔓草中,但雄性器官能看得清楚。現在,西辟邪竟然整個都消失了。”
據此前的公開報道,棲霞區花了127萬元實施蕭宏墓石刻提升方案,將5件國寶級石刻抬高了兩米,讓它們脫離“苦海”;又建了亭子,實施加頂保護,以避酸雨侵蝕。
各方説法“羅生門”,學者稱不能隨意掩埋
那麼西辟邪究竟是在提升施工中還是在目前的公園施工中,被破壞了?還是被人盜走了?
公園建設方仙林大學城管委會的有關人士介紹,正在建設的公園叫蕭宏石刻公園,處於明外郭的重要地段,公園主旨是融生態環境和城市人文于一體,力爭年底前免費對社會開放。“我們對這裡的水塘進行了適合公園的湖岸線改造。但從施工至今,我們沒有發現過西辟邪的殘存,有可能是在水中。”
而棲霞區文化旅遊局文物科科長郭勇的説法是,2012年在蕭宏墓石刻的提升工程中,對殘碎嚴重的西辟邪實施了就地掩埋保護。“這個方案應該是報過國家文物局批准的。”
然而對這一説法,當時分管南京文物工作的南京市文廣新局原文物處負責人卻表示,他沒有一點印象。這一説法又與@南京文化發佈(南京文廣新局官方微網志)後來答覆方青松的説法不同。當時@南京文化發佈很篤定地告知方青松:“蕭宏墓石刻原本露出地表的辟邪為歷史消失石刻的殘損基座,因保存現狀很差,為確保該遺存安全,在實施蕭宏墓石刻提升保護工程時將其原址回填保護。”
對各方“羅生門”的説法,南京大學學者姚遠表示,根據中國文物保護法規定,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動土必須向國家文物總局報批,且不得改變文物原狀,不能隨意掩埋。
南朝石刻博物館一直沒有定論
南朝(宋、齊、梁、陳)陵墓石刻,是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它們雄渾瑰麗、生動流暢,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珍品。梁思成在《中國雕塑史》中曾對南京的南朝石刻做了詳細的介紹,並曰“中國雕刻遺物中,鮮有能與此赑屃比剛鬥勁者。”
南朝陵墓石刻分佈在江南大地的南京、丹陽和句容,地面現存三十余處,其中南京近二十處,句容一處,丹陽十一處。按照時代劃分,宋一處,齊八處,梁十三處,陳兩處。鋻於南朝陵墓石刻在東南亞國家的廣泛影響,南京一直打算建設一處南朝石刻博物館及遺址公園,再現南朝文化。
因為要顧及一些墓葬和規劃,該博物館曾初定以一處墓葬為中心建設,將一些散落的文物集中起來進行保護和展示。但是目前我國的文物法規定文物必須“原址保護”,大型的墓葬,碑文石刻等國家級文物不能移動。兩方觀點爭執,所以南朝石刻博物館一直沒有定論。
原江蘇省文物局副局長朱偰曾讚
“蕭娘”墓
不亞於帝王陵寢
我國南朝梁代是比較穩定而又繁榮的時期,梁武帝蕭衍在位四十八年,是南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帝王。
十年前便走遍南京南朝石刻的網友“老邵”告訴江南時報記者,棲霞位於寧鎮山脈丘陵地帶,小山崗多,山崗下往往也會形成小池塘,應了所謂的“後有靠,前有照”的風水好的理論。而這些陵墓石刻中,保存最好、最為典型的就是棲霞的蕭景墓石刻,數量最多的是蕭秀墓石刻,而最為宏大精美的是蕭宏墓。這幾處石刻基本上是同時期的作品,且為南朝最為鼎盛時之藝術傑作。
蕭宏是蕭衍異母弟之一,謚號“靖惠王”,墓的規制及精美程度就是梁武帝刻意要求的。20世紀30年代,朱希祖、朱偰(原江蘇省文物局副局長、中國著名文物專家)父子多次對南京和丹陽的南朝陵墓石刻進行過詳細調查。朱偰先生讚嘆道:其墓規模大者,如蕭宏、蕭正立墓,前後歷百步,不亞於帝王陵寢也。蕭宏、蕭景諸墓之石柱,搜粹以觀,粲然美備,而蕭宏碑側之浮雕八方,頗與漢武梁石室同其精美。
細心的朱偰先生甚至細細數了辟邪之後的墓闕上的柱棱,指出墓闕多為二十四棱,惟蕭宏墓闕獨二十八棱。為什麼蕭宏墓的石刻如此精美?那是因為梁武帝對蕭宏尤其恩寵。“棲霞民間有傳:掘了蕭宏墳,棲霞無窮人。”老邵介紹,養尊處優的蕭宏貪污受賄不計其數。但梁武帝甚至將舉國之精兵交給他掌管,讓他帶兵與北魏打仗。根本不是帶兵打仗那塊料的蕭宏,在決戰前夕就嚇得連夜逃跑,北魏戲稱蕭宏為“蕭娘”。而大臣參劾,梁武帝竟然一點兒也不責怪逃回來的蕭宏。直到有一個大臣説蕭宏積蓄錢財、暗藏兵器鎧甲,梁武帝才大為不快,親往探視。結果打開庫房一看,30余間庫房中堆滿了銅錢,其餘庫房中堆滿了布、絹、絲、綿、漆、蜜、硃砂、黃屑等物,不計其數。梁武帝疑慮頓消,竟然沒有責備蕭宏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