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泰山石刻將開啟最大規模保護 立項報告已編制完成

  • 發佈時間:2016-04-11 09:25:53  來源:人民網  作者:薛瑞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泰山石刻將開啟最大規模保護 立項報告已編制完成

  文/片本報記者 薛瑞

  泰山經石峪石刻為人熟知,但歷經千餘年風雨侵蝕,表面刻經面臨表層片狀剝落、岩體斷裂、植物病害等多項問題,其保護工程正式提上日程。

  目前,《泰山經石峪石刻保護工程》立項報告已編制完成,將報送國家文物局批復。經批復後,泰山有關方面將對經石峪金剛經石刻,展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保護工程。

  由於保護涉及黏合加固、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對保護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前期基礎工作難度很大。

  石刻表層片狀剝落,部分石刻岩體斷裂

  4月7日上午,記者來到鬥母宮東北側經石峪石刻,石刻周圍由石欄圍了一圈。表面刻字為紅色,與右側相比,左側刻字已經有些模糊不清,有些位置石頭呈黑色,部分岩石出現斷裂情況,周圍山體縫隙中還長著不少植物。

  泰山景區文物宗教局工作人員介紹,經過相關專家現場勘察,對經石峪目前出現的病害進行了分析,存在水垢結殼、表層片狀剝落、岩體斷裂、植物病害等幾項問題,嚴重影響了經石峪石刻的保存和展示。

  由於溫差應力、酸雨等環境因素,石刻表面出現大面積表層片狀剝落,甚至導致一些石刻字體出現殘缺。“岩體部分已經斷裂,這對於經石峪石刻的穩定性會産生嚴重威脅。而從山體縫隙里長出來的這些植物,一旦根系發育鑽到岩石內部去生長,對石刻本體的保存會産生嚴重的安全威脅。”工作人員介紹。

  如今,刻字磨損程度日趨加重,每逢雨季,邊上石壩容易出現漏水,岩體表面則受到微生物和苔蘚侵蝕。隨著工業化程度提高,空氣中二氧化碳、硫化物含量增多,使得石刻風化速度加快。而烈日暴曬、大雨驟降等無法控制的外部環境因素,更加劇了對經石峪石刻的傷害。

  砌石壩、灌注、描紅,景區曾多次採取措施

  經石峪岩體屬黑雲母石英閃長岩,岩石呈淡白色,風化後呈褐色,對比明顯,十分影響石刻美觀。為了延長經石峪石刻的保存壽命,減緩經石峪石刻的風化速度,對經石峪展開搶救性保護迫在眉睫。

  目前,由泰山景區文物宗教局負責編制的《泰山經石峪石刻保護工程》立項報告已經完成,正在進行審定,將報送國家文物局批復。經批復後,保護項目才能全面展開。不過立項報告的完成,標誌著擱置多年的經石峪保護項目,被正式提上日程。

  為保護經石峪石刻,景區曾多次採取措施。1967年,景區在石刻北部砌石壩,改水道于石刻西側;1982年,在石刻周圍築石欄,防止遊客進入任意踩踏;2002年,對裂隙發育的岩塊和即將剝落的風化岩片,進行灌注粘接處理,並採用有機硅涂覆表面,給石刻“穿”上一層防護服。泰山景區每5 年左右,要把刻字定期描紅一次。不過有些措施屬於化學保護措施,專家並不支援,而且效果無法長久。

  文物宗教局副局長武玉亮表示,與歷年保護措施相比,此次項目比較浩大,更科學,更全面細緻,前後時間跨度也會比較長,而且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保護項目。

  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前期基礎工作難度大

  3月28日、29日,中國文物資訊諮詢中心、國文科保(北京)新材料科技發展公司三位專家,先後對經石峪進行了現場勘察、調研和論證。專家論證後認為“泰山經石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石刻級別之高,價值之大,國內罕見,修復保護時不我待,且要慎之又慎”。

  其實多年來,經石峪石刻保護工作都是泰山景區的一件大事,也多次邀請專家進行現場勘察,但由於涉及《文物保護法》審批程式,不得擅自維修,以及涉及新材料黏合加固技術、數字化保護技術、環境監測技術等多個學科或領域,致使項目一直未有實質性進展,一直擱置了下來。

  “要對各種病害問題進行前期檢測、調研分析,不同專家的保護建議也不同,有的保守,有的建議大修,這都要綜合評估。”工作人員説,根據文物法要求,保護項目不能對本體造成危害,要保持文物原狀。但只要開工,石刻原貌肯定會有所變化,兩者是相衝突的,開展實際保護措施前的前期基礎工作,就是想像不到的龐大繁瑣。“有些地方原本沒有刀口,但修起來可能會有刀口。僅僅是達到這一項要求,就難之又難。”

  保護前先做實驗不能危害本體

  前期分析還包括對大字石坪的岩性成分、硬度、密度等物理指標進行測量,對奈米滲透修復技術和加固岩體層面技術進行調查及運用,在對本體不造成危害的前提下,還要具有可逆性。

  在修復正式開始前,專家必須先在石質、環境相同的區域選定一小塊實驗區,就修復、修補、固定及運用選定新材料等問題進行實驗性研究、觀察、分析、確認,在全面掌握各類數據、材料的基礎上,再合理制定保護方案。僅僅在這一小塊區域“做實驗”,至少就需要一個月之久。

  武玉亮説,研究刀法、填充材料、判斷填充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研究環境對填充材料的影響,每個步驟都是仔細活兒。“對於每一個刻字來説,都要先研究刀法,再填色。每個刻字的刀法及工藝、傳統填色可能都不同,這是個很複雜的判斷過程。”將來,泰山經石峪石刻將會煥發出原有風采。

  本報記者薛瑞

  泰山金剛經石刻為我國規模最大

  經石峪金剛經石刻,面積2064平方米,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佛經摩崖刻石,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泰山鬥母宮東北部經石峪東側緩坡石坪上。自東而西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計44行,每行字數不等,最多一行為125字,共刻2799字,字徑50釐米。原隱藏于一小瀑佈下,藏于水下約千年,後經泉水改道,才暴露出來。

  石刻經歷經千餘年風雨剝蝕、山洪衝擊等,現已磨滅剝落過半,僅存1069字。經石峪石刻書法縱逸遒勁,約鐫刻于北齊,多認為係北齊安道一書,以隸為主,富於變化,兼有楷、行、篆、草的意志,結體宏闊自然,用筆蒼勁古拙,神采瀟灑安逸,豐潤雄渾。清代康有為譽之為“榜書第一”,《書法律梁》稱其為“大字鼻祖”,歷來被視為“榜書之宗”。本報記者薛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