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第一代海昏侯係劉賀 傾城美人後代卻不帥(圖)

  • 發佈時間:2015-12-24 10:21:42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劉黎平  責任編輯:郭偉瑩

海昏侯劉賀像(資料圖片)  

海昏侯劉賀像(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挖掘進行得如火如荼,到目前為止,已發現大量珍貴文物,而墓主人身份到底是不是西漢史上那位只當了27天皇帝的劉賀呢?目前尚不能確定。可以確定的是,第一代海昏侯是劉賀,是史書讚為“傾國傾城”的李夫人之孫。

  劉賀可以説是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成年皇帝,他不是個合格的皇帝,但也不算太壞,《漢書》沒有將其列入皇帝本紀,但他的奇葩性格和奇葩經歷,確實讓人捧腹。而從長相來説,身為絕代美人之孫,史書上所記載的他的長相似乎跟“帥”沾不上邊。

  海昏侯其人:

  膚色黑 眼睛小 患風濕

  劉賀的祖母是漢武帝寵愛的李夫人。這位夫人的相貌絕對不亞於西施,她的哥哥李延年為她作的歌曲這樣歌頌她的外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劉賀作為李夫人的孫兒,其相貌如何呢?《漢書》記載:“青黑色,小目,鼻末銳卑,少鬚眉,身體長大,疾萎,行步不便。”膚色不太好,黑黑的,小眼睛,鷹鉤鼻子,但又長得很低,眉毛鬍鬚很稀疏,還患有風濕,走路不方便。看樣子長得對不起他祖母,不怎麼帥,唯一可稱道的是,個子很高大。

  和他祖宗劉邦比一比看,又如何呢?《史記》記載,劉邦個子很高大,“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高鼻子,長鬍鬚,比劉賀帥。

  《漢書·武五子傳》中關於劉賀的相貌描寫,其歷史價值是很珍貴的,因為中國隋朝以前歷史人物的畫像絕大部分是沒有流傳下來的,只能通過文字描述來揣測其相貌,越是具體的描述就越有價值。例如劉賀的這段肖像文字,就能讓人想像出漢朝皇室人物的風貌。這對海昏侯墓主的鑒定,不知道有沒有作用?

未央宮數字復原圖 

未央宮數字復原圖

  奇葩經歷:

  一路狂奔去登基 累死坐騎無數

  劉賀的身份本來是昌邑王,分封在巨野地方。他是漢武帝的孫子,祖母李夫人生劉髆,劉髆生劉賀。

  西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去世,年僅21歲,沒有子嗣。漢昭帝是漢武帝和鉤弋夫人所生的,極聰明,對漢王朝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極其傑出的貢獻,史上有名的“鹽鐵會議”就是他在位期間舉行的,這是古代罕見的經濟方面的會議,在中國經濟史上有很重要的意義。

  漢昭帝去世後,輔政大臣霍光和眾臣商量,推舉昌邑王劉賀當皇帝。徵召劉賀繼承皇位的詔書到來時,正值深夜,劉賀在火燭下打開詔書。中午,劉賀就出發前往長安,黃昏時就到定陶,走了一百三十五里。當然,這一路上辛苦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坐騎,慌忙趕路的結果是累死一路的坐騎,“侍從者馬死相望于道”,馬的屍體一路上橫臥,那場面也太慘烈了。

  相比他的祖宗漢文帝,劉賀顯得太輕佻了。當年漢初平定諸呂之亂後,迎代王劉恒為皇帝。劉恒可沒劉賀那麼著急,他先派舅父到長安打聽消息,等消息確定了再決定前往。到了離長安城五十里地的時候,他又派宋昌先進城探路。在一步步落實並確認沒有危險之後,劉恒才小心翼翼地上任登基。

  而劉賀死趕活趕的行為,説明他是一個很急躁的人,真是細節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更為奇葩的是,劉賀到濟陽的時候,派手下一路買叫聲特別長的雞,“求長鳴雞”,同時還要購買竹杖。他都要去長安登基了,還掛念這些雞毛蒜皮的事,確實是讓正常人無法理解。且他這一路上還為非作歹,命令一個名叫“善”的僕人,沿路擄掠女子,關在用來運衣服的車輛上,“以衣車載女子”。

  郎中令龔遂實在看不下去了,去問劉賀,你一路上做這麼多荒唐事,有必要嗎?劉賀又死不認賬,連連否認。龔遂是個聰明人,順著劉賀的否認進一步勸説:既然不是你的意思,那麼那個叫善的奴才正在敗壞你的名聲,你看著處理吧。劉賀無奈,下令把善痛打了一頓,交給執法機構處理。

  劉賀到了長安的廣明東都門,龔遂説:我們這次不只是來登基,也是來奔喪的,望見國都的城門就要哭泣。這劉賀居然説:我不哭,我嗓子不好,“我嗌痛,不能哭”,就這麼馬虎過去了。按照封建禮儀,皇帝死,繼任皇帝是要哭的,而且,按照輩分也該如此。漢昭帝劉弗陵雖然比劉賀年紀小,但輩分高,是劉賀的叔叔輩。

  其實,劉賀還在當昌邑王的時候,就已經有劣跡了。據記載,漢武帝死的時候,劉賀還“遊獵不止”。

  

海昏侯墓出土的編鐘

  

海昏侯墓出土的編鐘

  神秘解讀:

  當皇帝27天劣跡纍纍 卻炒紅了一部《尚書》

  劉賀當皇帝不過短短27天,連四個星期都沒滿,就匆匆下臺了。這短短27天之內,劉賀就跟他從封地匆匆趕來長安一樣,趕著趟兒地幹荒唐事。據史書記載,他在極短的任期內,命令各官署向各地徵用物資一千一百二十次,平均每天超過四十次,頻繁得叫人喘不過氣來。

  劉賀的奇葩表現,引來了滿朝文武的不安,尤其是輔政大臣霍光,他憂心忡忡地與群臣商量後,決定趕劉賀走。於是,劉賀匆匆當皇帝,又匆匆下臺。

  劉賀回到封地之後,後來又從王降為侯,封海昏侯,被趕到江西南昌,故而在稱“廢帝”的同時,又稱海昏侯。

  劉賀在長安表現得不稱職,當然也有人進行勸諫,其中有名的是夏侯勝。夏侯勝當時是光祿大夫,更重要的是,他是今文《尚書》的權威研究者。秦朝焚書坑儒的時候,博士伏生將手中的《尚書》藏在屋壁中。等到漢朝,伏生從墻壁裏拿出《漢書》時,很多書頁都已經蠹壞,到漢文帝時,伏生已經九十多歲,晁錯前往伏生家,由伏生口授,晁錯筆錄,將《尚書》整理出來,因為是用漢隸書寫的,有別於古文《尚書》,因此稱為今文《尚書》。

  夏侯勝致力於今文《尚書》研究,同時也關心時政,看到劉賀的荒唐作為,也忍不住勸諫。有一回,看到劉賀又出去遊獵,夏侯勝上前勸阻:“天久陰而不雨,臣下有謀上者。”天老是不下雨,是有臣子要謀算皇上。

  劉賀沒有聽從,反而將夏侯勝打入監獄。碰巧當時霍光正琢磨著要廢劉賀,聽到夏侯勝這番言論,大為吃驚,以為是同謀泄漏了機密,一查發現同謀都守口如瓶沒人泄密。霍光於是直接去問夏侯勝,夏侯勝用平常的口吻説:“沒什麼啊,我的預言就是從《尚書》裏讀出來的。”

  霍光一聽,整個人都石化了,對夏侯勝的敬仰之情簡直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從此,漢王朝更加重視研究《尚書》的學者,“以此益重經術士”。《尚書》借著這起事件的炒作,熱度大漲。

  從科學的史學角度來考察這件事,夏侯勝可能是將今文《尚書》神秘化了。他作為朝中大臣,根據當時的形勢,可能預感到劉賀將會被廢掉,但是為了讓自己的勸諫有理論依據,於是搬出了《尚書》,將其包裝成“神書”,也不是沒有可能。當然,夏侯勝是個厚道人,未必存心炒作,也可能是誤打誤撞而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