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宋代五大名瓷之首 汝窯的故事
- 發佈時間:2015-11-05 09:54:3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我國宋代五大名瓷之首 汝窯的故事
“天下宋瓷,汝窯為魁”,汝窯瓷器作為我國宋代五大名瓷“汝、鈞、官、哥、定”之首,一直沒有離開人們的視線。李苦禪先生就曾寫過:“天下博物館, 無汝者,難稱盡善盡美也”,也充分印證了汝窯在輝煌絢爛的制瓷史中獨領風騷的地位。由於故宮博物院在建院90年之際舉辦“清淡含蓄”汝瓷大展,又讓汝瓷整 體回歸收藏界視野。
宋汝窯青瓷蓮花式碗
看不夠的雨過天青色
汝窯傳世品的數量稀少,歷來受人喜愛,宋徽宗趙佶曾經寫過一首有名的雨後詩,其中一句為:“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這片宋徽宗夢中見到的天青色,讓汝窯從此名滿天下。
“雨過天青”的顏色,不知道難倒了多少工匠。對於此,有各種神奇的傳説傳世。最著名的傳説之一就是為了燒制釉色獨特的汝窯瓷,工匠們不惜工本,選瑪瑙石入釉,才使汝瓷呈現出汁如堆脂、面若美玉、瑩潤純凈、素雅高貴的皇家之氣。
宋汝窯青瓷奉化款碟
宋代的青瓷以其單色釉的純潔、素靜,造型高雅為歷代所推崇。而于北宋中後期出現的汝窯,特別是專為宮廷燒造的御用瓷器“汝官瓷”,更是以其“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紋,芝麻掙釘釉滿足”等絕難複製的特色贏得了“汝窯為魁”的美譽。
南宋人周輝也在《清波雜誌》中説:“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禦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看來以“瑪瑙入釉”呈現出皇帝夢中的色彩,雖是 一個傳説,其中原委亦無法考證。而南宋距離北宋時間很近,但連南宋人都發出“近尤難得”的感嘆,時至今日,汝官窯瓷器就更為難得了。
而天青色——作為汝窯最具代表的顏色之所以讓文人雅士所傾倒,是因為這種特別的顏色會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觀察時,呈現不一樣的變化,這也是汝 窯瓷器的魅力所在。在明媚的光照下,汝瓷的顏色會青中泛黃,恰似雨過天晴後,雲開霧散時,澄清的碧空中泛起的金色陽光;而在光線暗淡的地方,其顏色又是青 中偏藍,猶如清澈的湖水。
宋汝窯青瓷水仙盆
與此同時,汝瓷釉面滋潤柔和、純凈如玉的特點也讓人難以忘懷。撫之如絹,溫潤古樸,光亮瑩潤,釉如堆脂,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其釉面明顯酥油感覺,看起來正是有似玉非玉之美。
其實,這種天青色是釉中含有少量鐵造成的。燒造時,青色的深淺隨溫度的高低變化。這種釉料不含任何人工化學成分,是數十種天然石料中微量元素成色,這也是後世難以仿製的原因。
多部歷史文獻也曾記載,北宋以後歷朝歷代就曾嘗試復燒汝瓷,但沒有一次獲得成功。特別是明清時期,宣德、雍正、乾隆等數代帝王都曾招募天下最優秀的工匠,在景德鎮建禦窯仿製各地窯的瓷器,其他宋瓷都可以倣到亂真,唯獨天青色的汝瓷無法如願倣造。
宋汝窯天青釉奩式爐
此外,汝官瓷的胎質具有獨特質地,其胎質細密,胎壁薄堅,由於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銅,使得其胎體色澤近似燃燒後的香灰,俗稱“香灰胎”,又叫“銅骨”。
由於汝瓷釉厚,並在釉存中有少量氣泡,在光照下時隱時現,似晨星閃爍,古人對此即有“寥若晨星”之稱。這也是指在汝窯瓷片的斷面,肉眼可見一些稀疏的 氣泡嵌在釉層的中下方。而用放大鏡于釉面上觀察,中層的這些氣泡,于釉層內呈稀疏的星辰狀分佈。但是,蘊藏在釉層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氣泡,從釉面上則很難透 見。這也屬於汝窯的又一特徵。
千古汝窯拍賣稱魁
汝窯因稀而貴,真品難得一見。2012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經過8位競拍者15分鐘的較量,34次叫價後,最終以2.0786億港元的天價成交,較拍賣前估值底價高逾3倍,刷新宋瓷在世界上的拍賣紀錄。
這件直徑僅有13.5釐米的“汝窯葵花洗”,出自英國著名的中國古陶瓷收藏家克拉剋夫婦,珍存其近40年,直至夫人去世前才將其出售,輾轉至日本繭山龍泉堂。
宋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
汝窯藏品雖然個頭兒都不大,但它們卻一經上拍多是天價成交。同樣是一件汝窯小洗,直徑為17.5釐米,1992年12月香港著名收藏家區百齡在紐約佳士得拍場上以154萬美元的高價成功競得。
這件汝窯小洗收藏傳承有緒,民國初年曾為知名古董商盧芹齋(C.T.Loo)收藏,後來賣入美國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這一價格是當年中國瓷器在世界 範圍內的最高價。自此之後,直至2006年3月紐約佳士得春拍,才出現過一件汝窯殘器——北宋汝窯盤,直徑7.2釐米,經過火燒,口沿殘損,也是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的舊藏品,以6萬美元成交。
現在,由於傳世過少,目前出現在拍場的汝官窯整器可謂鳳毛麟角,這並不是偶然現象。其實在南宋,珍稀的北宋汝官窯,就已經是“近尤難得”。由於汝官窯瓷專為皇室之用,製作的藝術水準很高,可以説,到目前為止,傳世的每一件汝官瓷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因其為皇室生産的特殊性,燒出而沒有被選中的瓷器,悉數砸碎毀掉,致使成器很少。因之,汝官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已屬珍品,進入南宋汝瓷就已十分珍貴,“縱有家財萬貫,不低汝瓷一件”,就成為人們崇尚汝瓷的真實寫照。
到了元、明、清各朝代,汝瓷更是深藏宮中,至清末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才有部分流出宮外。據不完全統計,流傳到今天的汝窯真品早已不足百件,有明確記載的不過65件半。
據不完全統計,傳世汝官窯完整器現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宮博物院21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達維德爵士基金會7件,天津博物館 1件,廣東省博物館半件,中國香港收藏家收藏1件。另外,日本的幾個博物館現存4件,美國的幾個博物館現存5件,英國私人收藏1件。
此外,迄今為止,科學考古發現了47件汝官窯,其中寶豐清涼寺出土7件,寶豐蠻子營窖藏出土40件。以及國內外收藏家的珍藏中極少部分沒有公開的部分,但所有的加起來全世界汝官窯應當不會超過150件。
汝窯無大器十窯九不成
能走進拍場中的宋代瓷器非常稀少,對汝窯來説,更是如此。對於器型多是盤、洗、碗等為主的宋瓷而言,其口徑一般在10-16釐米之間,極少超過20釐米,幾乎沒有超過30釐米的“大器”。
在古瓷收藏界有“天下宋瓷,汝窯為魁”的説法,究其原因,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其只有20年左右的燒制時間。
汝窯的出現,在南宋《坦齋筆衡》中有記載,宋徽宗之所以督造汝州青瓷,是因為他覺得“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
宋汝窯天青釉弦紋樽
另一種説法則認為汝官窯的燒制,大致在宋哲宗元元年至宋徽宗崇寧五年的20年間。北宋宣和年間,隨使高麗的徐兢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一書中指出,“汝州新窯器,大概相類……以作宮用”。
儘管學界對於汝官窯存在的時間沒有一個定論,但燒制時間短,大概只有20年左右基本上是共識。這20年卻不可小覷,汝官窯所開創的“芝麻釘滿釉裹足支燒”成為與宋龍泉、南宋官窯等青瓷體系釉內氣泡排列有異,形成了宋青瓷的另一景象。
據了解,燒造汝窯的倒焰窯上下溫差較大,在0.4立方米的窯室中,産品窯位不同,其色已略有不同,如爐內器物太大,同一産品上下成色也會不一。而由於 汝窯燒造時採取“裹足支燒”,即底足用釉包裹不露胎,支釘燒造,支釘為單數:三個或五個,因此,過大或過重的器物也不適應支釘燒制,也造成了汝瓷“十窯九 不成”。
“支釘燒制”從漢代陶器至唐代瓷窯已普遍使用,並不鮮見,但汝窯卻有它的特殊之處。汝窯支釘採用耐高溫的優質瓷土,小而尖,釉層越薄則支痕越小。因此留在成器上的支痕極為細小。
總而言之,汝官瓷已成為傳世品保存最少的古瓷。而國內民間的汝窯藏品大多數為臨汝窯、東溝窯等汝民窯器,其價值和汝官窯有很大差距,通過與出土發掘所獲得的資料反覆對比考證,能得到各位專家公認的汝官窯瓷為數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