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私人博物院展覽被指贗品多 鑒賞家稱看不下去

  • 發佈時間:2015-10-10 09:36:37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鄭夢琦

  首次引入私人博物館藏品辦展,本來展期為半年,可一年了仍在展出。近日,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與華達佛教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華達”)聯合舉辦的一場展覽引發眾多文物專家熱議——除了青銅器博物院的展品為真文物外,這傢俬人博物館提供的展品幾乎全是“地攤貨”。

  文物鑒賞家:基本上都是贗品 連高倣都算不上

  “假得太離譜了,我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西安古代石刻藝術研究會副會長蔡一陽説,“除了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展品是真品外,華達的展品我沒看到一件真品。”蔡一陽所説的展覽,是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二樓臨展北展廳舉辦的“一沙一世界——佛教文化與藝術展”。

  據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工作人員介紹,去年10月14日,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院首次與私人博物館——華達佛教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此次佛教文化與藝術展。本來展期為半年,然而直到現在仍在展出。

  蔡一陽説,他和文博界的朋友利用國慶假期前往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參觀,無意間發現了這個展覽。“華達的展品基本上都是贗品,有的乾脆就是工藝品,連高倣都算不上,就是低倣的、很差的地攤貨。”蔡一陽説,這些展品有的在古玩市場上只能賣兩三千元,有的甚至就幾百元。

  參觀者:不敢相信有假文物展出

  10月8日,華商報記者來到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在二樓臨展北展廳門外挂著一塊“一沙一世界——佛教文化與藝術展”字樣的牌子。進入展廳,裏面的玻璃展櫃內依次擺放著上百件石刻、木、琉璃、銅和玉等材質的佛像、唐卡等展品。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工作人員説,此次展覽精選華達展品90余件(組),還遴選青銅器博物院珍藏的隋唐至明清佛造像50余件(組),從造像風格上可分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兩大類,材質涉及銅、石及絲織品等。

  華商報記者仔細查看發現,有一部分展品的標示牌上明確寫著收藏單位為“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而且文物上均有年代;而另一部分收藏單位為“華達佛教藝術博物館”的展品,標示牌上卻沒年代,也沒標明是否仿製品。

  “這些文物都是真的吧?”“這是國家的博物館展出的,肯定都是真的。”幾名參觀的外地遊客説。

  蔡 一陽説,他在參觀時,也遇到有參觀者詢問文物的真假。“我説華達收藏的這些都是假文物時,很多遊客都覺得不可思議,也都不敢相信。”蔡一陽説,在絕大多數 人看來,博物館裏的藏品都是真品,是文物,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研究價值。《博物館條例》明確規定,展品以原件為主,使用複製品、仿製品應當明示。只 有註明了,才不會誤導參觀者,才能真正傳承文化,起到博物館應有的教育、展示功能。但華達展出的這批佛像,基本都是照著畫冊、國有館藏和一些石窟造像倣造 的,甚至有個別佛造像是當今工匠憑想像造出來的。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真假不重要 展覽偏重文化與藝術

  那麼,華達展出的是不是假文物?是不是低倣工藝品堂而皇之進入國家的博物館呢?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負責此次展覽的相關負責人説:“對佛像來説,真假不是很重要,年代也不是很重要,我們是佛教文化與藝術展,所以偏重的是文化與藝術。”這位負責人説,他們並沒有對華達的藏品進行斷代,所以標示牌上也沒有註明年代,只是看重他們藏品的造像藝術很精美。

  作 為文物鑒賞家,蔡一陽覺得不可思議:首先,這是在國家的博物館公開舉辦的展覽,卻大量展出私人博物館的假文物;其次,這些假文物沒有標示任何“仿製品”等 字樣,讓很多參觀者誤以為是真品;最後,國家對“私人博物館”是有準入制度的,展出這麼多“地攤文物”的博物館,文物部門究竟是如何審批的?

  “這些佛造像如果是放在商業場所,我不想多言,但它是在國家的博物館裏公開展出,而且贗品比真品還多,也根本達不到佛造像複製品的水準,毫無真品的神韻,造假手法之差,工藝之低劣,不僅褻瀆了佛教文化,也糟踐了造像藝術,觀後有何文化藝術之美可言。”蔡一陽説。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不管是國有的還是非國有的博物館,如果展示的藏品為複製品或是倣品的話,必須要明確標示出來,以免誤導觀眾。”省文物局一名工作人員説。

  各方説法

  寶雞市文物旅遊局:對專家的批判是支援的

  昨 日,寶雞市文物旅遊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科何科長説,對於私人博物館的審批,國家確實有相關規定,首先藏品要能説明合法來源,其次還要有相應數量的藏品以及 必要的研究資料,並能夠形成陳列展覽體系。而對於藏品的真偽,他們會組織專家從表面上看一下,估一下,如果有一定數量的藏品是真品,即使個別不是真品,只 要看著不是很假也是可以的。

  “華達這個博物館我們審批過,藏品是私人收藏的。”何科長説,“這些藏品中確實有真品,也有一些是假的,就是他的個人收藏,所以我們就不去肯定它。”

  何 科長還説,目前對私人博物館是鼓勵的,政策比較寬鬆。這次展覽,私人博物館選擇的藏品都是藝術感比較強的,是讓參觀者欣賞一下。而他們也對這傢俬人博物館 的開館審批,進行過專家評估,“我們對他們收藏保護的意識和行為給予肯定。對於真偽不做逐一鑒定。不過,我們肉眼也能看出,部分藏品確實是假的”。對於專 家對華達這批藏品的批判,他們是支援的。

  華達佛教藝術博物館:不能保證全部是真的

  華達佛教藝術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説,他們展出的藏品均為私人收藏,“可能會有看走眼的時候”。“我們是藝術博物館,不是文物博物館,所以不能保證全部都是真的。”這位負責人説,“而且我們標示牌上也沒有標明年代。”

  專家:對私人博物館須加強監管

  近年來,隨著私人籌建博物館熱潮的出現,知假買假現象也越來越多。蔡一陽説,這種風潮的背後,一個是可以打著成立博物館的旗號要求政府 扶持,問政府要地要錢;再就是希望通過私人博物館將假古董變成真古董,然後私下出售,獲取暴利;還有就是獲取社會地位和名譽,從而用博物館裏的假古董進行 融資洗錢。

  因此,為了讓公眾享受真實的文化生活,避免假貨、贗品在非國有博物館中氾濫成災,就必須從根源上加強對非國有博物館的規範化管理,文物行政部門必須將其納入管理範圍,尤其是對非國有博物館收藏的藏品要進行認證、鑒定。

  省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相關負責人説,他們在9月份剛剛下發了非國有博物館運作評估工作的通知,就是為了加強對非國有博物館的監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