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京百年古宅搖搖欲墜 文物部門:私人産權沒法插手

  • 發佈時間:2015-07-14 08:43: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浩人 朱萍  責任編輯:劉波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有200年曆史的清代老宅“牛市64號”是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記者探訪發現,這座古建築的木質墻體和地板在一輪接一輪強降雨的浸泡下已經變形,前兩天又趕上颱風,這所老房子已經岌岌可危。由於屬於私有産權,它的保護遇上了難題。

  記上午11點,記者來到牛市64號。這所老房子周圍已經被圍擋攔住,旁邊的一個工地上工人們正在施工。一座破敗的古建築立在工地的最裏面,顯得格格不入。越過一堆雜草亂石,記者來到牛市64號門口,斑駁的墻面上嵌著“秦淮區文物保護單位”和“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文保標誌牌。推門進去,就有一種潮濕陰冷的感覺,木質天花板、地板、樓梯上全是濕漉漉的。住戶介紹,前陣子雨下得太大,黃梅天又太潮,水到現在還沒幹。

  記者在院內看到,木質結構的跑馬樓殘破不堪,曾經精緻的雕欄隔窗現在成了斷壁殘垣。老宅現在住了5戶人家,東邊仍有人居住,西邊已被徵收。住戶王女士帶著記者上二樓,走進已經被徵收的那間房,一股發黴的味道撲面而來。門板已經搖搖欲墜,房頂上破了個大窟窿,地板由於被雨水浸泡太久,木頭已經爛了。最近工地施工,西邊樓上已經有些搖搖欲墜了,住戶們請人做了個簡易的木頭支架撐在房樑上。

  王女士:我們要採取保護措施,不能讓它倒掉啊。我們在這住了這麼多年,花了很多錢保護房子,像這房子,沒人住,就沒人保護的。這個震動是因為野蠻施工造成的,前幾天下大雨,我們很著急。房子交上去了就更應該保護它,總不能把房子收去了就不問了啊。

  住戶蔣阿姨説,前陣子下暴雨,外面下多大雨,房子裏面就下多大雨,每天都要用幾個大腳盆接水。既然是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那文物部門怎麼不對它進行保護修繕呢?採訪中,住戶意見很大。

  蔣阿姨:前段時間那麼大的雨,沒有一個政府部門來看我們,根本就不問,我很生氣,不作為。相反的,我們社區主任那麼大的雨都來看我們,説找過市文物局了,不讓我們進來,我們可以帶你修房子。我們第二天找到了文物局,文物局説沒講過這個話。

  記者隨後聯繫了南京市文物保護部門,幾經輾轉,一位負責人表示,可以説説情況,但不願意公開自己的身份。他説,首先,根據相關法規,“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其所有人負責修繕、保養,市、區、縣級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給予適當補助”。這裡面的“適當補助”並不代表著所有修繕費用都由文物保護部門出。

  文物保護部門負責人:這房子以後全部推給政府,本來是應該由個人修,這是私有財産。

  另外,關於牛市64號老宅住戶所説的“文物保護部門不聞不問”的説法,這位負責人表示:

  負責人:談那麼多次,她也不同意去徵收,提了非常高的要求,多少多少萬,這個完全就是借文物來為自己要錢。你讓她修,她就説沒錢修。一天到晚讓我們跟國際接軌,看看人家英美,私有的文物到底哪個在修?

  南京老城南保護問題專家,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師姚遠則提出,在調動居民修繕房屋積極性方面,是否可以學習一下“北京奧運人家”的經驗。

  姚遠:保存比較好的傳統民居四合院,鼓勵居民自我修繕,但修繕需要經過專業的設計隊伍。比如日本、台灣民宿,居民們可以通過修繕後的出租經營等,得到回報,調動積極性,通過文物的修繕和利用,既提高生活水準,也使文物養護得到持續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