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玩熱的昂貴代價
- 發佈時間:2015-07-02 09:39:23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不論是股票熱,還是房地産熱,都比不了古玩熱,這裡面的話題不僅僅是經濟和資本的問題。”一位收藏圈的老玩家如此表白。國人對古玩的喜愛是歷史傳統,由來已久,然而近十幾年來,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的火爆和繁榮,以及對日本、南韓等周邊國家和歐美收藏市場的影響之大,更加受到矚目。即便書畫、瓷器市場從2011年前後遭遇“由盛及衰”,曾經被人們認為毫無價值的古董如今變成天價,仍有人趨之若鶩,老玩家的説法雖然有些傳奇色彩,但由古玩熱的興衰變幻引發出來的問題值得深思。
雜項收藏升溫
瓷器愛好者衛曉非開始在微信上做起了古玩小生意,出售鐵壺、茶具、珊瑚等一些日本的老物件、工藝品。隨著中國收藏熱持續升溫,日本、歐美等地的中國藝術品不斷“回流”。在日本生活了近20年的衛曉非,前兩年也回到國內,先是幫助一位企業家籌建私人博物館,之後又在北京開辦了一間收藏工作室。
然而從2011年開始,中國藝術品市場遭遇拐點,拍賣市場上書畫、瓷器的成交出現縮水,而一些舊貨市場、古玩城的生意也轉入冷清。倒是之前並不是市場主角的古玩雜項受影響不大,反而不時有像蜜蠟、珊瑚、茶具等新的收藏熱點出現。
“我以前只玩瓷器,但是瓷器市場這幾年一直不理想,後來朋友們叫我幫忙捎些日本老物件,感覺這些事情也可以做。”衛曉非説。除了宏觀經濟因素外,受反腐的影響較大,國內書畫瓷器市場減弱,中低價位的珊瑚、琥珀、蜜蠟、茶具等古玩雜項開始升溫了。普通收藏者玩不起書畫瓷器,但是他們對古玩又有需求,所以相對價格不高的古玩雜項工藝品更容易被藝術品消費者接受。
比如國內收藏市場上正在被關注的日本鐵壺,價錢在三五千元不等,實用性很強,一把中等大小的鐵壺,適合2-3個人用,在電磁爐、燃氣爐、火爐上都能使用。除了價格便宜外,瓷器容易破碎,書畫容易發黴腐朽,保存起來都有一定難度。鐵壺鑄鐵的材質會生銹,用完後要擦乾或者烘乾,但是一兩百年內,還是不用像保護瓷器書畫那麼小心。
衛曉非介紹,鐵壺在日本的現代都市生活中很少出現了,在少數地方仍然繼續使用。日本鐵壺主要有實用和收藏兩種價值,所以挑選鐵壺就注重於此。收藏價值是指工藝造詣而言,日本有許多制壺名匠,不乏有很多榮譽在身者,但很多人都已經過世多年了,所以他們的製品自然就是日本鐵壺工藝的最高體現,並且數量有限,價格較高。至於鐵壺實用性方面提升不了太多價格,只是能否使用而已。
中日古玩熱對比
國內古玩收藏者的一個普遍心理是,喜歡老的,要求有年代,特別是那些手工藝已經失傳、消失,被機械化流水線生産所取代的。他們不喜歡新東西,有些工藝品雖然仍然可以製作,並且工藝上還有了提高,但是收藏者覺得新的比老的少了很多感覺。
“在古玩圈裏,如果你買到的是新東西或者把新的當成老的買入,會覺得是一件很丟臉的事,説明你的眼力不夠,是外行,就怕被圈子裏嘲笑。”收藏者老曹説。
“現代社會中物品更新換代太快,層出不窮,人們審美有些疲勞了。舊貨則被戰亂、政治運動等搞得越來越少了。”衛曉非認為,國內收藏者為何對老東西情有獨鍾,是“文革”特殊時期造成了歷史斷層,有些人在努力修復這個歷史斷層,有些人想重溫當年的記憶。還有些人在金錢充裕的時候,買些老東西,讓浮躁的心沉澱一下,暫時逃避浮躁、矛盾的現實生活。
不過衛曉非發現,在日本的古玩市場上,各种老物件、手工藝品很多,價格也不是那麼貴,比在中國要便宜很多。而且日本人對待收藏市場的態度也很冷靜,理智,不溫不火,很少會出現人為炒作操縱價格暴漲的事情。
“日本這個國家幾乎沒有歷史斷層,幾乎沒有經歷戰爭破壞,他們的老東西基本一直保存到現在。他們做事比國人冷靜,歷史遺留沒有遭遇人為導致的致命打擊,也沒有國內徹底性的房地産開發。”衛曉非覺得日本對歷史文物、古跡都保存得很好,所以日本人對市場上出現的老物件並不是趨之若鶩,也許自己家裏面都有幾件。
近兩年,日本東京又開了好幾個類似週末古董市場,很大程度是針對中國遊客和收藏者。比如中國收藏市場上什麼東西熱,那裏馬上就會出現什麼。這些古董早市的攤主之間也相互交流,市場應變能力很強。基本一週至兩周之內,他們就可以調換出相應的熱點商品。很多生意做得好的日本古董攤主,基本都是針對中國客戶的喜好進貨。
的確,很多去日本的中國遊客愛去逛古玩早市,一些古玩生意人買了東西後,基本也是轉賣到國內,因為中國的古玩市場火熱而且龐大。日本古玩市場假貨相對少,但是隨著中國收藏熱升溫,假貨也增多了。比如鐵壺,這幾年一些假貨被販子帶到日本,然後再伺機賣給中國遊客。很多中國遊客不懂鐵壺,看到那些略微做舊的中國鐵壺,就買了帶回國。
無論在哪的古玩市場上,最怕的都是買到假貨。衛曉非認為,實際上日本舊貨攤主都很注重自己的誠信。“買的時候,要是問這些東西真假,他們基本都會誠實地告訴你,且保證假貨可退。但是需要遊客會日語與他們積極溝通,要是不懂日語,他們無法解釋,就只能你看好什麼貨,買什麼貨了。”
修復傳統的代價
學者吳祚來不久前逛了一圈美國舊貨市場,他發現那裏的老工藝品比新製作的要便宜,因為現代人重新複製花費的功夫費成本高,一天手工做不了一件活。當然美國舊貨市場的物美價廉,同那裏的百年和平與大量移民也有關。“中國的古舊貨太昂貴了,不知為什麼?”他提問道。
《TEFAF 2015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總交易額高達511億歐元,創歷史新高。其中,2014年中國佔全球藝術品市場份額為22%,位居第二。2004年,中國拍賣市場的交易總額為6.9億歐元,到2014年,交易總額已增至75.6億歐元,增長近10倍,在市場最高峰的2011年,中國拍賣市場總交易額曾一度達98億歐元。
“20年前的東京古玩市場還很興旺,每逢週末,東京都內一些較大的公園、神社都會按慣例舉辦古董節、跳蚤市場等。”衛曉非回憶當時的盛況説,關鍵是經常可以淘到一些物美價廉的瓷器,當時一個明初龍泉盤價格只有人民幣幾百元左右。但後來隨著經濟衰敗,一些古玩市場開始逐漸消失。
隨著中國收藏熱興起,很多中國人漂洋過海到日本淘寶,又使得不少古董市場起死回生,但價格也開始飆升,令日本收藏愛好者難以接受,但是中國淘寶客往往出手大方。不過相比而言,日本市場同國內還有較大差價,具體情況往往行內人作為秘密不願透露。“但是有些現在不再生産的工藝品,舊貨價格已經很貴了。”衛曉非説。偶爾還會遇到一些名門望族因為某種原因拿出來變賣的古代茶盞,它們大多包裝講究,價格不菲。
日本收藏者更偏重看工藝,年代其次。古玩市場上通常説的真假,一個是指年代,一個是指産地而言。年代是指是不是拿新東西冒充老的。産地是指是否拿外地産的,冒充本地産的。每個産地都有自己的榮譽感,所以都會努力做好自己的産品,而不是去仿傚、複製冒充産地商品。
衛曉非覺得中國一些收藏者已清醒反思過來,知道注重老東西與傳統,所以顯得崇尚古代。與日韓中國台灣地區相比,大陸是對文化與傳統的重新修復。比較中日收藏者的不同,衛曉非覺得日本藏家也有的人只是投資,自身並不喜歡收藏,但大多是因喜歡而收藏。另外日本的私人收藏傳承、延續意識很強,相比之下,要比國內理智和穩定些。
國內收藏者在全球撒網搜尋中國藝術品的同時,高額的藝術品關稅令他們陷入尷尬。對於機構收藏者而言,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關稅,尚且讓他們覺得難以承受,而那些前往海外淘寶的個人收藏者更是叫苦不迭,一交關稅後,原本的差價優勢基本沒有了。“要是旅遊者,偶爾出去帶兩串回來,就直接放到行李箱裏了。”這已是公開的秘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