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外文物回流首現綠色通道

  • 發佈時間:2015-07-01 09: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昨日正式宣佈建設“全國首個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場”,該交易市場將於今年11月底正式以交易會的形式啟動運作。口岸交易市場的成立將有望改善今後文物流通不暢的狀況。

  目前,中國有超過1000萬件的文物流落在海外,但由於歷史原因和市場現狀等客觀原因的限制,歸國無門。

  此次成立的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場是基於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境內關外、免證、保稅的政策優勢,通過保稅展售、交易會、拍賣會和文物出入境科學檢測、鑒定服務等多元模式,面向國際文物經營機構、攜帶中國境外文物的歸國人員,搭建海外回流文物展覽展示及交易平臺,為其提供文物鑒定保護、保稅存儲、交易交割等交易服務。

  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副總經理王昱東表示,“回流文物的市場很火熱,拍賣市場中60%以上都是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場成立的意義在於依託文物口岸,打造公開、合法的進貨渠道,做到文物一級交易市場,這在國內是沒有的”。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經濟系主任徐晨認為,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場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帶動行業回流文物價格回歸理性。“回流文物一直在被國內藝術市場熱炒,但很多拍賣行在收集回流文物時,要求送拍人在國內接貨,這就造成很多藝術品在沒有保險、估值等風險的情況下被帶到國內。這就導致入境環節存在有違法環節,而且通過這種渠道入境的文物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回流文物,這些無法追溯、評估的藝術品入境後也造成國內藝術品市場價格的混亂。”

  王昱東也表示,由於口岸第一步主要面向博物館等專業機構,在回流文物價格方面會有所控制。同時,北京國際文化藝術保護中心也會提供第三方的科學評估,力求在文物市場和金融市場中做到無縫對接。

  目前,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場的建設已初具規模。自2014年8月基地開園以來,可滿足文物存儲的藝術品精品保稅庫已建成並投入運營,未來將有近2000平方米專業藝術品保稅展陳交易中心,而且,北京國際文化藝術保護中心首批價值800萬元的檢測修復設備已經到位。

  同時,基地已完成市場交易主體買賣雙方的資源調查,吸引了豐富的買賣方資源,並形成了“一站式”服務配套體系,具備為交易市場提供鑒證鑒定、報關報檢、倉儲物流、貿易代理、保險擔保、交割結算等全流程專業服務的能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