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紫砂壺收藏投資需找準門道

  • 發佈時間:2015-06-10 06:31:42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2015年紫砂藝術品的春季拍賣,一把當代的顧景舟紫砂壺拍到了2800多萬元高價,緊接著,一家上市公司用1億多元買進了28件紫砂壺,相信給東莞紫砂收藏界帶來一次不小的震撼。

  東莞收藏文化底蘊較為深厚,收藏紫砂壺由來己久。過去收藏行為或收藏活動是士夫生活的一部分,屬於雅好,與現在的收藏投資有點格格不入。不過不要緊,現代社會已從農耕時代發展到工業經濟資訊化時代,尤其是受海洋文化熏陶的東莞市,近年來民間的收藏意識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淋漓盡致的表現,冠以“藏茶之都”確實名不虛傳。

  近年來,我曾好幾次考察東莞的紫砂收藏與投資,每次都會有新的感觸。我認識一個普洱老茶收藏家,他的收藏令我大開眼界,社會上流行“可以喝的古董”,是從他那裏流傳而來,他的紫砂壺收藏亦讓我非常驚訝。他知道我研究紫砂壺,在他的一幫藏友中常常介紹我是紫砂成型作者中的文化人,實在是不敢當。如果我到東莞,一定要去他的藏壺閣坐坐,他亦會拿出非常名貴的百年老茶予我品嘗。我一直在想,東莞人對茶葉的收藏投資情有獨鍾,為了把藏茶的環境弄好,不惜工本,投資茶葉設倉建庫,親臨雲南深山尋覓名茶,可以想像,未來幾十年,中國的一半好茶將一定出自東莞。

  具體到紫砂壺,宜興的紫砂壺産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升溫,到今天已有20萬人參與了紫砂創業和投資,收藏紫砂壺的人全國不少於3000萬人,其中參加紫砂藝術品收藏投資的人有200多萬人,光東莞就有幾萬人。東莞收藏紫砂壺的潛力,我也非常看好。

  不過近幾年,在東莞紫砂壺商鋪發展較快,但專業性不強,內行的老闆少,多為一些非宜興人所開,市場的透明度差,每個賣紫砂壺的人都是編講故事的高手,東莞的藏家選擇餘地不大。東莞一些茶展上,某些販壺攤位上高品位的東西也不多。當然,近兩年開始有東莞藏家去宜興覓壺,到拍賣會上竟拍,聽説1000多萬元一把的紫砂壺有好幾件被東莞人“請”回家中,這不得不佩服東莞藏家的魄力。

  收藏紫砂壺,從明代中期開始流行,過去主要是士夫階層品茗之需,由於紫砂壺對茶性的釋放有其獨特的功能,成愛茶分子首選,近些年來,發展到了投資收藏當代名人名作為主要特點的紫砂壺,這在東莞已形成一大潮流。

  在我看來,收藏紫砂壺不能急於求成,要認真學習紫砂壺的成型原理,原材料的出處及性能,作者的創作思想等等,紫砂壺從日用消費品發展成工藝美術品,實用的功能是不可忽視的。

  紫砂壺由於其原材料的稀缺性,逐漸被愛壺人士認識,再加上其工藝的獨特性,造型的多樣性,在東莞己發展成為了一項專業收藏門類,但由於紫砂歷史缺乏總結,理論上沒有很好地引導購藏者怎麼樣來收藏紫砂壺,使得大多數藏家都按照紫砂壺作者的職稱來參考,而非以藝術水準來衡量,這是一個誤區,也是許多藏家投資失敗所在。

  由於紫砂壺是家庭作坊式生産,因此強調作者個性化。其實,判斷一件紫砂壺的收藏投資價值,一是紫砂壺的藝術造型,二是紫砂壺的傳統精湛的工藝,三是原材料的純正與美麗,四是創作者的聲譽與名氣。要學會辨別真偽與好壞,東莞的朋友收藏紫砂壺的熱情在慢慢高漲,收藏是一門技術活,也是一種藝術,紫砂壺與普洱茶的收藏最大的不同,一個是工藝美術品,一個是食品,但都需要時間的歷練,用投資的眼光來審視,東莞藏家確實有其優勢,其購藏能量也非常巨大。相信東莞的藏家一定會在紫砂壺的收藏投資中得到十分可觀的回報,但與風險並存。

  (作者為宜興紫砂工藝廠(前身為紫砂一廠)深圳公司藝術總監、紫砂鑒賞家張明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