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震驚世界的《李柏文書》

  • 發佈時間:2015-06-05 11:14:47  來源:天山網  作者:張迎春  責任編輯:胡愛善

震驚世界的《李柏文書》

  震驚世界的《李柏文書》

  文/圖本報記者張迎春

  在新疆,20世紀初葉,有兩大考古發現震驚了中國乃至世界,一個是樓蘭古城,另一個是《李柏文書》。這兩大發現,掀起了絲綢之路探險的一個熱潮。

  人們十分關注“樓蘭美女”,卻很少有人想到《李柏文書》。其實,《李柏文書》的重要價值,超過了從樓蘭古城遺址裏出土的眾多文物。然而,100多年的時間裏,中外考古專家對樓蘭古城以及眾多文物早已有了定論,而對《李柏文書》特別是其發現過程,還沒有一定完全準確的結論。現在,當我們將歷史的冊頁翻到100多年前,看一看,是不是能有新的線索呢?發現過程

  1908年,日本的大谷光瑞組織了探險隊,分別由橘瑞超和野村榮三郎負責,分兩路進行絲綢之路的考察,他們兩個人都不是考古工作者,特別是橘瑞超,他只是個年輕的小和尚。

  大谷光瑞十分聰明,他盛情地邀請已經去過樓蘭遺址的斯文·赫定來自己家做客,他用高規格的接待和巧妙的手段,讓這位大探險家透露出了樓蘭古城的準確經緯度,並很快用密碼電報發給了遠在新疆的橘瑞超。按照這個經緯度,橘瑞超未費多大勁,便順利地抵達了樓蘭古城,成為繼斯文·赫定和斯坦因之後第三個進入樓蘭古城的外國人。

  奇跡就這樣發生了:1909年3月的一天,也就是橘瑞超到達樓蘭古城的第5天,他命令民工翻遍了斯文·赫定曾挖掘過的每一個角落,除了找到幾片木簡和一些絲織品、麻鞋和一個陶燈外,沒有任何重大的發現。他帶著有些悵然的心情,再次來到了有名的西域長史官衙“三間房”,重新細心地搜索著每一處地方。突然,他發現一堵土坯墻下面,有一道不到兩指寬的縫隙,他撿起地上的一段幹樹枝,伸進了縫隙,一陣攪動,一個被揉皺的紙團隨著樹枝滾了出來。他輕輕地把這個紙團鋪展開來,發現有4張墨跡清晰、書法優美的漢文文書,這就是後來轟動世界的《李柏文書》。

  橘瑞超掩飾不住內心的狂喜,他小心翼翼地將殘紙收藏好,然後又在樓蘭古城附近活動了約1個月,重新回到了若羌,沿著絲綢之路南道到和闐、葉爾羌,翻越了喀喇崑崙山,與等候在印度的大谷光瑞會合,在這裡公佈了他發現的《李柏文書》。

  對於《李柏文書》的發現,最為震驚的是斯坦因。他説啥也想不通,自己幾乎翻遍了樓蘭,該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咋還會有遺漏呢?當他見到年輕的橘瑞超,並從對方手中拿過《李柏文書》影印件時,他拿著放大鏡的手竟然有些顫抖,仔細地辨認過後,他仍有些不甘心地問道:“橘瑞超先生,這文書真是從"三間房"找到的?”

  “是的,就是在"三間房"墻體的縫隙中找到的。”橘瑞超的回答,讓斯坦因沮喪極了,他沒想到自己百密一疏,竟然輸給了眼前這個毛頭小夥。

  “所謂的《李柏文書》,是前涼西域長史李柏寫給焉耆王龍熙的信稿。”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炳華,在他寫的《樓蘭古城浮現沙海》一文裏這樣寫道。

  據《晉書》記載,李柏原來是西晉王朝的西域長史,駐節樓蘭。西晉南遷,入前涼王朝,他仍擔任西域長史。西元327年,同屬於前涼並駐守在吐魯番高昌的戊己校尉趙貞背叛了前涼王朝,自署高昌郡太守,意圖分裂割據稱雄,獨霸一方。

  “李柏得知這個情況後,向前涼王張駿作了報告,並請求出擊趙貞。不久,張駿親自征討高昌,第一次無功而返,第二次大獲全勝,並將趙貞生擒……後來,前涼王朝在吐魯番地區設立了高昌郡,正是在平定了趙貞的基礎上實現的……”王炳華在《樓蘭古城浮現沙海》一文中説。

  “作為前涼西域長史,李柏執行著這一既重要又高度機密的軍政使命。因此,他給焉耆王龍熙寫信時,十分認真仔細,反覆斟酌措辭,多次易稿,主要信稿留存下了兩份,都被橘瑞超所獲。”

  張駿授命李柏征討趙貞是當時的一件大事。據《晉書·張駿傳》記載:“西域長史李柏請擊叛臣趙貞,為貞所敗。議者以柏造謀致敗,請誅之。駿曰:"吾每以漢世宗之殺王恢,不如秦穆之赦孟明。"”時隔1600多年後,相關信稿,重現在樓蘭古城的“三間房”,意義非同尋常。

  王炳華認為,《李柏文書》的大致意思是,李柏準備出兵攻打佔據高昌、控制西域北部的戊己校尉趙貞,叫龍熙不要恐慌,也不要跟著趙貞逃跑。其意在善言問候,表示關心與尊重,先取得焉耆王對討逆的支援,庶免腹背受敵之虞。但為了保密,信中一直沒有點明趙貞的名字,可見當時李柏內心的矛盾、焦急和不安。

  《李柏文書》是一份相當重要的官方文書。它的發現,不僅證明了至少在西元328年的時候,樓蘭古城還駐有重兵把守,而且李柏還是一位忠誠于華夏統一大業的有膽有識之士,為我們了解前涼王朝如何經營西域以及認識這一重大事件,補充了極為珍貴的第一手細節資料。出土地點之爭

  然而,《李柏文書》究竟是在哪出土?當時出土的情況如何?成了一個巨大的歷史懸疑。

  當時,橘瑞超發現了《李柏文書》後,又隨大谷光瑞瀏覽了埃及、羅馬、倫敦、巴黎等地,與斯坦因、保羅·伯希和、斯文·赫定等探險家就新疆出土的文物和考察情況,進行了切磋和交流,並準備再次到新疆來。

  1910年8月,橘瑞超離開了英國,經過俄國,再次來到新疆,對樓蘭古城進行了第二次發掘,發現了一座埋在沙漠之中的古城。年輕的橘瑞超因沒受過考古訓練,對他在樓蘭古城先後發掘出土的諸多文物,沒有做詳細記錄,包括《李柏文書》。他在自己寫的《中亞探險》一書中,並沒有説清楚這座古城的方位、經緯度。

  不過,《李柏文書》信稿裏指出書寫地點是在“海頭”。可在相關文獻中,樓蘭古城從來沒有出現過“海頭”這個稱謂,那麼,這個“海頭”是指哪呢?

  中國近現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所編著《流沙墜簡》一書,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考釋,他認為“樓蘭”和“海頭”是兩個不同的古城。“海頭”距“樓蘭”50多公里,也是一座長方形的古城遺址,比“樓蘭”小,海頭古城就是斯坦因編號的LK城。

  半個世紀後,有一些學者重提並推論出土地點很可能並不是樓蘭古城,而是海頭古城。這場持續半個世紀的爭論,最後通過橘瑞超發現文物地點的照片進行對比分析,確認了樓蘭古城裏的佛塔,才算告一段落。

  現在,《李柏文書》存于日本京都龍谷大學圖書館,和當年大谷光瑞組織的探險隊從亞洲腹地多年考古探險後帶來的一大批資料文獻、文物一起,默默地證實著西域曾經的歷史,它們成為西域學術研究的一批珍貴資料。

  樓蘭古城著名的“三間房”,《李柏文書》就是從此處墻體的縫隙中找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