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古玉仍處於價格洼地:建議新藏家從明清玉器入手

  • 發佈時間:2015-05-28 09:29:2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宇強  責任編輯:田燕

  

石家河文化玉人

  

  

西周玉鹿

  

  

漢代辟邪

  為什麼要收藏古玉?對於這個問題,廣東省收藏家協會玉器珠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李順開認為古玉的歷史悠久,相比近玉和其他珠寶收藏,可把玩價值更高。而且古玉相比如今價格節節攀升的近玉,價格並不高,還處於價格洼地。但是收藏古玉很考眼力,需要藏家對古玉有豐富的了解,不然容易“打眼”。

  古玉經過把玩會更好看

  李順開很早就接觸了玉,但那個時候還談不上收藏。“我小時候住在廣州城郊,那時因為遷葬等原因,在地裏時常能撿到玉塊或碎片。那時的玉並不值錢,大家也不在意這個,所以我慢慢就積累了很多。可以説對玉的興趣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雖然對玉産生了興趣,但是李順開一開始收藏的並不是古玉,而是翡翠。收藏並沒有多久,李順開就轉而收藏古玉。“翡翠的歷史只有兩三百年,幾乎是從清朝開始,民間才對翡翠産生收藏興趣。因為清朝的統治階層喜愛翡翠,這種喜愛在民間慢慢擴散。但是玉的歷史就更加久遠,至少有九千年的歷史。這是翡翠無法比擬的,所以就轉向收藏古玉了。”

  收藏古玉,除了可以從中感受到古玉背後深厚的歷史文化,其把玩趣味也很足。李順開很享受將古玉慢慢把玩,玩出感覺的過程。“一般的古玉在面世之前,都是密封保存在土中。由於缺水、缺氧,顏色沒那麼好看。當其暴露在空氣中時,其材質會慢慢變好。”李順開説,“玉不怕汗水,所以可以隨身佩戴把玩,汗水滲入玉中反而會讓它的顏色變得好看。古玉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可以變色,這個過程很過癮。”

  李順開藏有兩塊石家河文化玉人。一塊帶有深厚的土滲顏色,整體不透明。另一塊除了周邊仍帶有土滲的痕跡,已恢復了玉質的晶瑩剔透。李順開説:“其實這兩塊是同一時期的玉人,除了土滲這塊頂上有鷹的雕飾。其餘無論是人臉部分的造型還是雕工、紋飾,都極其相似。但是另一塊經過我長期的把玩,其顏色慢慢顯露出來,變得很漂亮。”

  近玉古玉價格倒挂,古玉仍處於價格洼地

  收藏幾十年,李順開説如今玉器收藏的市場一直在漲,但是古玉市場相對而言,還處於價格洼地。“本來古玉歷史悠久,雕工比現在的還要精細,材質又好,應該比近玉價格更高。但現實的市場當中,近玉的價格遠高於古玉價格。”

  古玉的價格不高,李順開認為有幾方面原因。首先是因為明清以前的玉不準上拍,所以拍賣市場上幾乎見不到古玉。缺少拍賣市場的價格對比,現在古玉的藏家更多是私底下交換為多,所以價格一直沒有隨著收藏市場的升溫而上漲。

  其次是市面上的古玉出現為數不少的假貨,對於藏家而言是眼力的考驗。而近玉相對而言歷史可以往上溯源,流傳有序的情況下,風險比古玉更小。“有很多造假的方法,比如做舊,連顏色氣味都能做得很逼真,如果眼力不夠,很容易就吃虧了。”

  藏家提點

  建議新藏家從明清玉器入手

  資訊時報:怎樣的古玉才有收藏價值?

  李順開:每一件古玉都要綜合評估,從古玉的材質、工藝、稀有程度、包漿、滲色等方面去評價一塊玉是否有收藏價值,有多高的價值。一般來説,要判斷是明器(古人下葬時的隨葬品)還是日常用品,明器的收藏價值會差一點,因為明器大多會比日常用品的玉粗糙。從題材上來看,人物題材的古玉最貴,雕刻起來也最難。其次是動物,然後才是其他題材。古玉大部分以動物題材為主,像龍鳳呈祥之類的很多。故事題材的玉雕在宋以後才逐漸出現,明清比較多。

  資訊時報:對於要入手古玉的藏家,你有什麼建議?

  李順開:我建議新藏家從明清玉器入手,等對玉器的認識加深,領悟能力也加深了,就可以慢慢繼續往上,往更古老的玉器去收藏。而且明清玉器在拍賣行可以買得到,相對簡單易於辨識。不過相對歷史久點的古玉,明清玉器的價格會更貴。這對於藏家的財力,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如何鑒別古玉真偽?

  中國玉文化博大精深,以中國中醫學的方法去研究鑒定古代玉器為我們提供一條新思路。中醫學的診病講究的是“望聞問切”,在古代玉器鑒藏中我們完全可以借鑒中醫理論,對古代玉器進行鑒定。

  一、望

  第一要斷材識玉, 主要是看古代玉器的材質、工藝。其次看玉器的工藝、形制、紋飾、代表文字。古代玉器的形制、紋飾的表現由考古研究所進行分析、研究、對比,就會解讀出古代玉器的年代,也就是我們説的“工藝、形制、紋飾、代表寫在古代玉器上的文字”。

  二、聞

  可以理解為單純的用鼻子來聞,也可以是用辯證的方法來理解。當手中拿著這件器物時,不妨順便聞一下或哈一口氣聞一下,此器是何種氣味。是墓土味,是腥臭味,還是酸腐味。是有味、無味、香味、臭味,還是刺鼻味。一般説,生坑器,往往有一種或濃或淡的“土香味”或“墓土味”。有時還會帶有新近入土的就近環境的味道;有時是臭的。但這些氣味,往往不會存在很久。很快就會失去,長久留下的是那“土香味”、“墓土味” 。

  三、問

  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一方面,要不可避免的問一下小販,器物大體的出處。但不可全信,僅供參考,兼聽則明。主要是在自己的心裏不斷地提問:皮殼、包漿、沁色對不對?形制、紋飾究竟合乎什麼年代?玉質對不對?是何種玉質?氣味有何特點?為何是香的、臭的、刺鼻的?工藝是老工、新工、手工、機工?要把自己想到的問題都問完,儘量不留死角。

  四、切

  簡單的説就是上手。就是要通過拿掂分量,大體估量一下器物的密度多少,基本估計是何種玉質。用手不斷地搓摩一下,感覺器表及線條是圓潤流暢還是犀利扎手。一般來説,史前玉器“稚拙神秘”,商代玉器“莊嚴敦厚”,西周玉器“輕盈清新”,春秋玉器“細密繁縟”,戰國玉器“精緻流暢”,秦漢玉器“雄偉豪放”,隋唐玉器“剛健華貴”,宋元玉器“洗練生動”。這些突出特徵,通過目測、手感還是較容易辨明的。

  五、聽

  銅有銅聲,木有木聲。仔細辨認,定能區分。尤其對片雕器,或兩者相輕碰,或者用手指輕輕一彈,都可聽出聲音。即使較大的圓雕器,用一適當的硬物輕輕一碰,也會感知到它發出的聲音。一般來説,和田玉發出的聲音會較清越或有一點金屬音韻。但高古的,又與新做的不一種感覺。同時,坑口不同、朽蝕及鈣化程度不同又會體現出不同的音色。當然,這要通過長時間的不斷試驗和感知才能有收穫和區別。

  總之,提高古玉鑒定收藏水準,是一項需要不斷學習、總結、體會、提高的迴圈過程。而鑒定古玉,又是一項必須結合“形、工、沁、漿、紋、質、韻”等,辯證的、綜合的分析判斷的實踐。任何孤立的、片面的認定,都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