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益謙5年等來3億元《平安帖》 每字值750萬元
- 發佈時間:2015-04-23 15:56: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胡愛善
王羲之草書水墨絹本《平安帖》手卷昨天在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行交付儀式,龍美術館創辦人、收藏家劉益謙從中國嘉德董事長王雁南手中接過這件他等了5年的寶貝。從此,《平安帖》成為龍美術館最貴的藏品,也毫無疑問地成為鎮館之寶。
每字值750萬元
2010年11月20日,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秋光萬華——清代宮廷藝術集粹”專場上,王羲之書法《平安帖》上拍。嘉德拍賣總經理胡妍妍回憶,當時該帖以幾千萬元起拍,一路被加價,直到2.7億元,全場已無人競價,這時,之前並未出價的劉益謙在電話裏對胡妍妍説:“再加500萬。”500萬元加上去後,全場鴉雀無聲。結果,《平安帖》以2.75億元落槌,加上手續費是3.08億元,被劉益謙競得。它刷新了中國書法拍賣中單字價格最高的紀錄,平均每個字值750萬元。
此消息當時令人震撼,但之後,這件拍品再也沒見人提起過,龍美術館建館開業,也不見《平安帖》的蹤跡。直至昨日,中國嘉德和劉益謙終於完成拍品交接,這件國寶入藏龍美術館。
獲乾隆皇帝盛讚
41字的《平安帖》其實並非王羲之原跡。既非原跡,為何還能成為國寶,並拍出那麼高的天價呢?
記者從中國嘉德了解到,由於王羲之距今已1600多年,其真跡早已不存於世。後世對王羲之書法推崇備至,歷代文人反覆臨摹,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王羲之書法,就是依靠歷代書法家的不斷臨摹才得以傳播,並名垂書法史的。
這件絹本《平安帖》,筆法圓勁古雅,意致優閒逸裕,曾著錄于宋代《宣和畫譜》、明代文徵明《停雲館帖》、董其昌《戲鴻堂法書》、清代安岐《墨緣匯觀》和近現代徐邦達《古書畫偽訛考辯》等重要典籍,流傳有序。
手卷延展開來,上面有乾隆題的詩文,文徵明、王谷祥、彭年、胡汝嘉等名家題的後跋,宋代以來文人柯九思、文徵明、李錦、李宗孔、梁清標等的鑒藏印。根據學界考證,這件《平安帖》 的臨摹時間在唐和宋皆有可能,但絕不會晚于宋代,是迄今為止民間流傳最佳的王羲之高古摹本之一,已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北京市文物局對此有專文發佈,稱不可攜帶出境。
胡妍妍表示,乾隆皇帝曾盛讚此帖可與他最得意的書法藏品三希堂瑰寶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相提並論。由於王羲之真跡早已不存,唐代摹本歷來被當作王羲之真跡看待,因此這件《平安帖》的珍貴性不言而喻。
比《功甫帖》“淡定”
這件《平安帖》的上拍,堪稱中國藝術品拍賣界在學術態度方面的一個典範。
2010年秋,《平安帖》上拍,中國嘉德方面做足功課,請多位專家學者撰文論述,條分縷析。在《平安帖》臨摹時間方面,歷代鑒賞者們一直有爭議,有認為是唐摹本,有認為是宋摹本,還有人認為是宋代書法家米芾的臨本。對於拍賣公司來説,如果把臨摹時間往唐代方面引導也有一定依據,而且能大大提高拍賣價格,但嘉德方面更尊重學術界的意見,既然有不同聲音,就向社會坦陳其斷代上的爭議分歧點。如此理性的態度反倒獲得很好的效果,最後拍出的價格也足以證明市場對這件拍品心裏有底。
反觀劉益謙2013年秋拍得的蘇軾《功甫帖》,雖然價格才822.9萬美元,但因為在拍賣之前對此拍品可能存在的爭議之處並未充分論述和展開,拍賣後,學術界發出了爭議之聲,由此引發一場學術界和市場的“混戰”,遠不如《平安帖》來得“淡定”。如果中國藝術品拍賣界多一些類似對待《平安帖》這樣的科學態度,這個市場恐怕會更讓人放心一些。
遇委託方家族糾葛
為何在拍賣後足足等了5年才拿到手呢?劉益謙表示,拍賣之後,《平安帖》 的委託方突然發生重大變化,從一個委託方變成了幾十個委託方,現在,委託方塵埃落定,等了5年的《平安帖》終於來了。
嘉德方面解釋,《平安帖》拍賣後,委託方的家族之間對這件藏品發生了物權糾葛,經過幾年時間調解,如今取得了一致意見,才辦理交割。
劉益謙表示:“因為這個原因,有人曾懷疑我是不是拍後不付錢,説什麼的都有。其實你們説什麼我都不在意,説我是好人我聽不進去,説我是壞人我也根本不在意。”隨後他發出感慨:“乾隆皇帝曾經説這件帖子只比他的《快雪時晴帖》差了一點點,現在我能擁有這件《平安帖》,感到很欣慰。”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