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釣魚臺遺址發掘結束:古人吃河鮮戴玉器
- 發佈時間:2015-02-27 10:25:37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大圖為二陳跡後期布的發掘探溝。
從蚊叮蟲咬的夏天,到寒風刺骨的冬天,歷時半年的釣魚臺遺址發掘近期結束。後期,發現遺址北端曾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居住在墩子上的古人吃著河鮮,用著蚌刀、石器,佩戴著那個年代的奢侈品——— 玉器,過著忙碌而富裕的生活。
古人築房而居
玉器城西南方,昔日被農田包圍的釣魚臺遺址即將淹沒在鋼筋混凝土中。去年夏天,省考古所搶救性發掘三、四陳跡,主動發掘大陳跡、二陳跡,本報曾多次跟蹤報道。
三、四陳跡由於破壞嚴重,發掘很快結束。文化層堆積豐厚的大陳跡、二陳跡持續發掘。後期,考古人員分別在大陳跡北半坡、二陳跡西側各布了一個探溝,以期進一步了解遺址的堆積情況,並找到當初的原始地面。
在對大陳跡的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幾處房址痕跡,不僅有墻基,還有清晰的築洞。據推測,這些都是西周,或更早時期的建築遺留。房址的發現,確定數千年前,這裡有人類居住。
燒陶制工具
有人居住,就離不開生活。數千年前的古人就地取材,製作了各種骨器、石器,“有石錐、石鏃、石紡錘,光石鏃就出土了一二十件,保存相對完整”,考古人員周崇文介紹説。
“骨器,有的是生産工具,比如做成刀、錛;有的打磨成管狀的,做裝飾品、小挂件,説明古人也挺愛美。”
遺址發掘中,出土最多的是各種陶器殘片,有陶罐、陶缸、陶鼎等。後期,考古人員在大陳跡上發現了紅燒土,這是窯址的明證。初步推斷,這是西周前的古窯,用來燒制當時人們生活需要的陶器。“這説明當時住在墩子上的人已經有了燒陶的意識,生産力水準也達到了一定高度。”
釣魚臺名副其實
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遺址周邊發現了含料姜石的泥土堆積,“土裏含有像小石塊這樣的東西,一般河底才有”。同時,發現大陳跡北端有條水溝。南端雖然沒有發現水的跡象,但數千年前,這裡的地面比現在低2米多。
“高出的地面有淤積的,也有後期建築垃圾和土墊起來的,裏面沒有包容物,沒有文化層,也就是沒有人類生活的痕跡。”周崇文介紹説。
遺址還出土了大量貝殼、螺螄殼,這不僅印證了周邊有水,還説明古人以此為食,並把吃剩的貝殼加工成生産工具,“出土的蚌刀有加工的痕跡,尖銳的一面打磨後做刀刃,刀把上還穿有孔,方便攜帶。”
接連發現玉
此前,本報曾報道釣魚臺遺址出土了兩枚小玉環,非常滑潤。發掘後期,二陳跡又接連出土了兩件玉器,一個玉管,有大拇指粗細;一個玉飾件,有一塊錢硬幣那麼大。
面積有限的發掘中,不斷出土玉器,雖然玉質一般,但在那個生産力水準低下的年代,玉代表了當時的加工工藝水準,説明這裡的生産力水準較高,人們生活相對富有。
考古人員介紹説,不難想像,在三千多年前那個遙遠的年代,釣魚臺遺址上,住著茅檐草捨得古人,手拿各種工具忙碌著,窯裏的火燒得通紅,鍋裏煮著鮮香的蚌殼,有錢人戴玉,平民戴骨器,一派安寧祥和的景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