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藝術:未被市場認可 孤本才有價值
- 發佈時間:2014-11-02 07:44:54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上世紀60~80年代民間剪紙藝術品。
馬造型的剪紙。
近日,在英國倫敦舉行一場剪紙展的同時,上海也舉辦了一場中西方剪紙藝術家的作品展,幾個地區不同流派的剪紙藝術同時現身非遺博覽會上。然而在近期的拍賣市場上,剪紙拍品要麼流拍,要麼難以拍出高價。“很少人能將剪紙跟藝術品聯繫在一起。”收藏行家認為,這跟剪紙的批量生産有關係,值得提醒的是,收藏者要辨認作品和商品的區別,收藏有創造性和市場潛力的名家剪紙藝術品。
老剪紙有收藏價值和經營價值
馬先生對紙品情有獨鍾,其中剪紙就是他主要的一類藏品。不過他收藏的剪紙多為老剪紙,主要創作于上世紀初到上世紀80年代左右:“‘老東西’有收藏價值,也有經營價值。”對於新的剪紙,他顯得不那麼“感冒”,理由是他認為剪紙是一種有“鄉土情結”的民間藝術,老的作品更承載了歷史的回憶,現代不少剪紙都是批量生産的,不具有往日的手工性和唯一性,價值不高。
他衡量剪紙的價值主要看幾個方面:藝術性、時代特徵、作者的原創性。他專盯上世紀50~70年代的孤本收藏。有一次,他參加我國香港一場拍賣會時,看到一套24幅的剪紙,是1959年出口創匯的産品,包裝極為漂亮講究,他估計現場應該沒什麼人跟自己搶,以為出價8000元可收入囊中,結果並沒能買到。回來後他後悔莫及:“這些從海外回流的剪紙好不容易才現身一次,早知道叫高幾口價了。”
還有一種剪紙也是他四處蒐羅的對象,這種剪紙刻畫的是上世紀60~70年代的題材,孤本價格很高。他曾特意到北京的一個收藏者家中買,價格為1000元一件。後來一個北京專門賣剪紙的商家出5倍價格向他收購,他質疑稱:“我知道他的居心,想拿來做樣本批量生産,説不定就以假亂真謀取暴利了。”
剪紙價值或被低估
不過,不是所有的剪紙都有收藏價值。“剪紙的工藝品和收藏品區別很明顯。”從事古董雜件經營多年的胡義成走南闖北看過了各個地區的剪紙,發現很多剪紙雖然都是藝人設計、構思、創作的,但是卻採用機器進行批量生産。“2008年~2010年有一些剪紙的專門店,售賣的剪紙有上千種,但大部分都是機器剪出來的,廣州現在也有一些批發店,還有地攤,賣的都是那些幾十元的剪紙産品。”這種成本極低的剪紙根本沒有收藏價值。不過胡義成還認為,如果從工藝角度講,機器生産突破了原來剪紙工藝的限制,可以創作許多巨型的剪紙,也有一定的意義。
有的不良商家把機器生産的剪紙冒充為藝人作品出售,令收藏者中招。馬先生説,手工剪的作品邊緣較為圓滑,無細小的毛邊,無多餘的褶皺,看起來較為精緻美麗;而機器生産的剪紙非常齊整,一絲不茍,有呆滯死板的機器製作的痕跡。
馬先生認為,剪紙目前還未得到全面認可,所以價值遠被低估,但隨著與更多現代的表現手法和審美結合在一起,剪紙仍然具有很大的升值潛力:“所以了解剪紙,學會欣賞和鑒賞剪紙可以獲得商機。”他建議收藏者可以關注目前在世的剪紙大師的作品並考慮收入囊中。
剪紙也是藝術
蒐集了大量剪紙作品的胡錦雄説:“剪紙是民間藝人隨心所欲的創作,沒有經過過多的雕琢,具有誇張性和藝術張力,借鑒到繪畫中尤其有特色,容易引起觀者的共鳴。”他認為,以前剪紙的藝術性並不太被認可,但現在也有一些人開始重視了,有的藝人也願意傳承前人的“衣缽”。“在我看來,剪紙是藝術品,因為它是熱愛生活的體現,還具有民族性、獨創性和藝術美感。”
胡義成從事古董雜件的經營多年,買賣過很多的剪紙。在他眼裏,剪紙就是一種藝術:“剪紙起源很早,跟平民生活息息相關,它是有世界性的,從古老岩畫衍生、得到借鑒、發展出來,不是中國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是採用顏色的對比來表現的手法。” 他認為,剪紙是廣泛的、有群眾基礎、有生活源泉的通俗藝術,不是民俗,是藝術,比較通俗、大眾普遍接受而已。他經手的精品、稀有品種、名家品種價格不菲。
據了解,目前中國還有32個民族存在剪紙藝術,幾個主要區域的剪紙也發展快速,如揚州就有多位剪紙工藝大師依然進行創作,在工藝上,有一種獨創的三維立體剪紙藝術還獲得了國家專利;廣東佛山剪紙是傳統的幾大剪紙之一,目前,其在傳統的基礎上以構圖嚴謹、裝飾性強、剔透雅致、金碧輝煌為特點,多反映時代生活題材,在中國剪紙藝術中較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