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火鍋:吃出來的文化古董(組圖)

  • 發佈時間:2014-10-22 10:12:04  來源:人民網  作者:江兵  責任編輯:郭偉瑩

  火鍋,來源於民間,興盛于現代。作為一種中國美食的典型代表之一,火鍋得到了中國大部分人的賞識和鍾愛。不管在什麼時候,與朋友在火鍋旁不見不散,在川渝地區都成了一種生活。火鍋以鍋為器具,以熱源燒鍋,以水或湯燒開,來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史書中記載有五百五十幾種食用方法,登峰造極令人驚嘆。火性與補性相結合,可葷可素,一夾一涮即可食用,營養豐富,鮮嫩可口,入口味濃;食後通體舒暢,五臟功能盡調。現在隨著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人們對火鍋的熱愛程度也逐漸升溫。到今天我們吃火鍋講究的是吃法,但是在古代,火鍋不僅在“吃”上下工夫,在火鍋的器具上也很講究。

有盤鼎 故宮博物院藏

有盤鼎 故宮博物院藏

  此鼎圓形淺腹,二直耳,三夔形扁足,足中部有隔似盤。頸部飾獸面紋帶,獸面中間凸起一道扉棱,恰似獸面的鼻子。

  火鍋,古稱“古董羹”,如果追溯火鍋的源頭,當從商周時期的青銅鼎説起。在商周青銅器中有一種鼎是炊器與盛器的結合體,在北京故宮中有這麼一件——西周有盤鼎,有盤鼎又名灶鼎。鼎下有托盤用於盛放炭火,類似於今天的暖鍋、火鍋。在以往的考古發掘品和傳世藏品中,帶盤鼎較少見。此種形制的鼎在陜西省寶雞市茹家莊西周墓中曾出土一件。有盤鼎通高20.2cm,寬16.4cm,重2.26kg,從這件青銅器的容量來看來,盛滿菜也只夠一人食用,在分餐制情況下所用,一人一隻,吃的是“小火鍋”。

獸面紋青銅溫鼎

獸面紋青銅溫鼎

  1989年在江西新乾大洋洲出土,腹部各面飾有上下兩層環柱角展體獸面紋,兩旁縱向共目夔紋。紋飾線條寬平,圖案簡明,一側寬面橫開一口,口前置門,門可上下轉動啟合,還設置了用來固定閉門的插銷。外底之上5.5釐米處的腹腔設有內底,內外底間形成夾層,起著爐灶的作用,在夾層裏放上炭火,加熱的溫度雖不及柴火燃燒之高。也可以保持所盛食物常溫不冷。美味飄香。據專家説,這是中國的火鍋鼻祖。

東漢三格鍋

東漢三格鍋

漢代分格鼎 南京博物院

漢代分格鼎 南京博物院藏

  漢魏時期,人們吃火鍋已是很普遍了。從考古發現來看,此時已有各式各樣的火鍋,火鍋的材質也不局限于青銅一類,出現了鐵火鍋、陶火鍋等;除了吃分餐制形式的“小火鍋”外,那時人們還吃起了可以放不同料湯、燒煮不同口味的鴛鴦火鍋。分格鼎,漢代的火鍋。又被稱為古代版的鴛鴦火鍋。在江蘇盱眙縣境內大雲山西漢墓中考古出土的一件分格鼎,直接證明墓主、西漢江都王劉非就是一位火鍋“吃貨”。而且,不只證明他喜歡吃火鍋,還證明他吃的是“鴛鴦火鍋”。分格鼎,就是將鼎分成不同的燒煮空間,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湯串味,其飲食原理如同現代的鴛鴦火鍋,方便有酸、辣、麻、鹹等不同飲食習慣的食客。

唐三彩火鍋 重慶火鍋博物館

唐三彩火鍋 重慶火鍋博物館藏

宋 瓜瓣獸耳鑄銅火鍋

宋 瓜瓣獸耳鑄銅火鍋

  在唐宋時期,火鍋逐漸平民化,我們現在能夠品嘗到的涮火鍋就是發明或流行于宋代。詩人白居易《問劉十九》一詩中有這麼一句,“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這裡的“小火爐”就是一種小火鍋。在宋代,民間有“暖冬”風俗,每到農曆十月初一,時人便認為入冬了。這一天家家都舉辦“暖爐會”,過節般地圍著火爐吃肉喝酒,此即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所謂,“十月朔,有司進暖爐炭,民間皆置酒作暖爐會。”暖爐會上,有的是吃燒烤,有的是吃火鍋。

大明洪武年造銀火鍋

大明洪武年造銀火鍋

  明代火鍋盛行,明代洪武元年火鍋比較簡單。建國初期,朱元璋比較節儉,金銀器很少,金銀的使用都有嚴格的規定,一般百姓是不許可使用金銀製品的,即使皇家用金銀器也很少。這件明早期銀火鍋:火鍋蓋上有大明洪武元年造銘文,火鍋身上左有“子孫滿堂”銘文,右有“有喜鵲落眉梢”的刻紋。火鍋製作精細,器型少有。傳説:“風羊火鍋”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創。

乾隆御用銀帶蓋火鍋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御用銀帶蓋火鍋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銀帶蓋大火鍋,周身分為六小鍋,中間有一小鍋,放在銀制爐架上,還帶有蓋子。外鍋呈葵瓣,內鍋呈花瓣,鍋的外形非常像重慶近年才流行的鴛鴦火鍋。此鍋不僅造型獨特、樣式優美,更具有高超的工藝和藝術價值,濃縮了那個時代所特有的人文情懷。

銀壽字火鍋故宮博物院藏

銀壽字火鍋 故宮博物院藏

  銀壽字火鍋銀質,由鍋、蓋、煙囪、閉火蓋組成,鍋內帶爐,可用於燒碳。火鍋的閉火蓋上雕有鏤空"卐"字紋,鍋體滿布金銀圓"壽"字、長"壽"字、蝙蝠紋等,寓"福壽萬年"之意。此鍋用料講究,做工精細,造型完美,為清代晚期慈禧太后經常使用的火鍋。

清晚期 掐絲琺瑯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故宮博物院藏

清晚期 掐絲琺瑯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故宮博物院藏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

  在清朝,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在清宮中被稱為熱鍋,清宮禦膳食譜上有“野味火鍋”,曾被作為國宴,史書記載,乾隆非常喜好吃火鍋,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他在乾清宮筵宴宗室,一次辦了530桌火鍋。他的兒子嘉慶帝更有此愛好,在登基大典上,竟舉辦了1550桌的火鍋宴,應邀品嘗者達5000余人,十分壯觀。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裏經常享用的美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