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廣東英石收藏墻裏開花墻外香

  • 發佈時間:2014-10-22 10:02:29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原標題:廣東英石收藏墻裏開花墻外香

英石

英石

英石

英石

英石

英石

英石

英石

  省外買家熱烈追捧,省內市場卻相對冷清

  收藏大勢

  “英石在北方奇石市場是極受重視的熱鬧收藏石種,但在原産地廣東,卻一直處於低潮,發展勢頭遠遠無法跟大化石、黃龍玉、摩爾石這些外來石種相比。”剛剛入駐廣東湞陽峽文化旅遊度假區奇石廣場的英德奇石協會副會長、寧德奇石坊當家人柏光輝對南方日報記者説,“總體看來,廣東的英石文化,給人一種墻裏開花墻外香的感覺。這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

  近幾年,奇石收藏在國內藝術品投資界異軍突起,而且不斷升溫。不管在拍賣會,還是在其他民間交易平臺上,都時常會傳來奇石天價成交的消息。柏光輝所説的英石,是有著四大園林名石美譽的中國傳統文化名石。近十年來,不管是在紐約佳士得的中國古石拍賣會,還是在香港蘇富比和西泠拍賣等國內拍賣巨頭的觀賞石拍賣專場,英石和靈璧石等其他傳統名石一樣,一直有著較高關注度,也是上拍率和成交率最高的奇石品種。

  然而,與火熱的省外市場相比,廣東的奇石玩家對英石卻始終表現得熱情不夠。

  英石 故宮禦花園陳列最多的石種之一

  英石又名英德石,是廣東特有的傳統名石。

  據廣東省觀賞石協會秘書長張建南介紹,英石屬沉積岩中的石灰岩,主産區位於廣東北江中游的英德市。這一帶岩溶地貌發育較好,山石較易溶蝕風化,再加上常年日曬雨淋,自然剝落破裂,形成嶙峋褶皺的外觀和結構特徵。英石本色為白色,因為風化及富含雜質(如金屬礦物銅、鐵等)而呈現出豐富的色澤,有黑色、青灰、灰黑、淺綠等色,其中又以黑色、青灰色為最常見,以黝黑如漆為佳,以略帶清潤者為貴。

  儘管有不少自稱玩石多年的老石友都沒有接觸過這一被英德當地人傲稱為“土特産”的石頭,但是,中國人開採和玩賞英石的歷史卻可以追溯到非常久遠。根據史載,早在宋朝,上等的英石就被列為皇家貢品,而史家津津樂道的《雲林石譜》、《廣東新語》和《洞天清錄集》等古籍,均對英石作過重點介紹。蘇東坡、米芾、楊萬里、朱彝尊、查慎行等古代名家更視英石為珍寶,賞玩之餘,紛紛賦詩讚頌。今天,賞石人士在茶余飯後經常拿出來形容奇石美姿特點的“皺、瘦、漏、透”四個字,其實原本就是古代文人專門用來描述英石的。

  正因為外形多姿多彩、變化無窮,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英石在元代被列入“文房四玩”,到了清代,又與靈璧石、太湖石和昆石一起,被推舉為全國四大園林名石。歷代的達官貴人和文人雅士,都以收藏英石為榮、為樂。傳説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愛石成癖,玩石如癡如醉。他在英德任職縣尉期間,偶遇一塊英石,欣喜若狂,繞石三天,搭棚觀賞,不忍離去,而後專門總結出“瘦、皺、漏、透”四字相石法,由此獲得“石聖”的美稱,並被歷史學者公認為中國賞石文化的奠基者之一。為了紀念這樁軼事,英德當地人在他搭棚拜石處專門修建了一座“拜石亭”。

  目前,北京故宮禦花園裏邊陳列和保存的觀賞石,30%是英石,共有27塊,體大的高2米,最小的僅70釐米,每塊英石依石形和大小配以漢白玉石座,周圍雕刻海浪或盛開的蓮花、蛟龍、雲海等花紋圖案,足見當年皇帝對英石的喜愛和重視;嶺南四大名園——順德清暉園、番禺余蔭山房、東莞可園、佛山梁園,無不是主要以英石取景;而現存杭州西湖的“縐雲峰”是英石,與蘇州留園的“冠雲峰”和上海豫園的“玉玲瓏”,號稱江南三大名石。

  影響 觀賞石拍賣專場上的主角

  事實上,英石對世人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其作為一種觀賞石和園林石,大量出現在宋朝以來不同階層收藏者的案頭茶几和庭院陽臺上,而且還體現在,其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投資品和收藏品,已經帶動了一大批以開採、鑒藏、運輸、裝飾、展覽、批發、銷售英石為主業的參與者進入這個行業。

  尤其是到了當代,隨著民眾生活水準和文化水準的不斷提高,這一石種的收藏群體規模也不斷擴增。面對大量社會熱情不斷涌入這個行業,當地民眾不失時機地把沉睡千百年的英石從山裏搬運到山下,立志英德打造成了一個在全國乃至亞洲都有影響力的奇石交易集散地。目前,從英德市區至望埠鎮境內的長達30多公里的奇石展銷長廊已形成,市區及望埠墟鎮形成奇石街,開辦石檔百餘家,從業人員達數萬人。全市從事英石生産經營者近3萬人,專業人員3500多人。按照當地旅遊部門的説法,奇石長廊每年吸引來大量的中外客商,奇巧的英石成功進入中國內地經濟發達的城市和日本、美國、新加坡以及港澳臺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不完全統計,該市與英石相關的産業收入一年高達60多億元。

  很多投資者和企業家到英德來,都是因為看中了英石這塊在全國乃至全球都非常具有文化感召力和市場影響力的金字招牌。廣東省觀賞石協會常務理事、廣東金宏利集團副總裁毛弘對記者説,自宋代以來,英石在我國近千年的奇石收藏曆史當中,一直是收藏家們熱捧的主流品種,這一點是許多史書和當下的産業發展實踐反覆證明的事實。只要稍作留意,我們就會發現,在近些年國內外的一些重要拍賣會上,譬如紐約佳士得、香港蘇富比,還有國內的北京保利、西泠印社等拍賣巨頭企業組織的與奇石收藏有關的拍賣專場上,英石始終是場內的主角。它和靈璧石一樣,是國際古玩觀賞石拍賣會上上拍佔比和拍賣成交率最高的石種。

  早在2009年,西泠拍賣在國內推出“文房清玩·首屆歷代供石”專場,上拍的57件歷代供石中,涵蓋了英石、靈璧石、水衝石、昆石、綠松石、戈壁石和黑太湖石等近20種,而英石和靈璧石的上拍數量合起來已經佔到全場拍品的61.4%,其中英石僅比靈璧石少了4塊。從成交率來看,英石也僅次於靈璧石,在所有石種中排行第二。

  分析 觀念差異致嶺南收藏陷低潮

  對收藏界人士來説,英石的名貴在於它的質樸簡約、整體氣勢和細節的奇巧,以及正大而獨特的文化品格。所以收藏它,欣賞它,宣傳它,不僅可以糾正時下賞石趣味的弱化,也是維護和清正中國石文化精髓的一種責任。與當前出現在行內其他一些浮躁的賞石風氣相比,英石的身上似乎總能找到一些更能體現文化思想深度的東西。

  “可惜,這麼好的石頭,嶺南奇石收藏界仍然處在低潮。”在湞陽峽藝術館裏邊,寧德奇石坊主人、英德奇石協會副會長柏光輝一邊為南方日報記者講解著不同形態和結構的英石代表著什麼樣的寓意,一邊感慨道,“這些年,民間在奇石收藏和投資方面的確在不斷升溫,也帶動了更多的企業家和愛好者不斷加入這個行業。但是,他們的目光,始終只聚集在一些並沒有多少傳統文化底蘊的石種身上。”

  在柏光輝看來,北方人和南方人在賞石文化方面,審美觀就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些年,英德的英石文化産業所以能夠發展如此迅速,而且越做越大,主要得益於嶺南以外的其他省區市場的拉動,尤其是北京和江浙一帶的奇石玩家,他們對英石這一傳統文化名石的理解遠比南方玩家要深,所以,那些地區也成了英石主要銷售區域。此外,國外的奇石愛好者,他們眼中的奇石,也主要是以傳統四大名石為主的一些石種。他們喜歡像英石這類帶有深厚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東西,尤其是一些開發時間較早、經過文人雅士把玩、傳承有序的石頭。

  相比之下,南方的收藏愛好者熱衷於跟風。譬如哪年市場流行哪一類石種,他們就大量買進這些石頭。至於審美觀上,他們更看中那些顏色豐富,外表圓潤的水衝石,對以“皺、瘦、漏、透”為外觀特徵的英石,則心懷抵觸。

  對於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有業內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在於南方的奇石玩家,多以投資為目的,而北方的奇石玩家,則多以收藏為目的。譬如,近幾年,大量來自廣東的熱錢奔往雲南,與當地的玩家一起炒作黃龍玉,就帶有很明顯的投機目的。

  “還有一點就是,有部分廣東玩家受了一些江湖風水師的影響,認為像英石這種黑不溜秋、有棱有角的石頭,不適宜放在家裏。”柏光輝笑了笑説,“這些風水師根本沒有認真去了解英石身上特有的那種精氣神,所以自然也就理解不到這類石頭身上的深厚文化價值。”

  -對話

  廣東省觀賞石協會常務理事毛弘:

  走出低潮 須建設有影響力的奇石集散地

  人物簡介

  毛弘,江西人,奇石玩家,廣東省觀賞石協會常務理事,廣東金宏利集團副總裁,近幾年主要致力於推動中國(英德)英石文化節,建設以英石文化、書畫藝術文化和北江文化等為主題的湞陽坊旅遊小鎮。

  南方日報:如何看待目前英石在南方奇石投資市場上的低潮?

  毛弘:與其他石種相比,英石雖然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也是國際賞界和國內北方玩家們眼裏具有較高收藏價值的名石,但又因為其鑒賞門檻較高,收藏群體一直局限在高端玩家。未來需要在業內加強推廣和交流,提升大眾玩家對英石文化價值的認同感。

  南方日報:湞陽峽文化旅遊度假區已主辦兩屆中國(英德)英石文化節,對奇石收藏者來説有何實際價值?

  毛弘:文化節只是載體。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挖掘英石文化內涵和價值,來提升一個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把英德打造成全國英石交流中心、産業中心和旅遊勝地。對藏家來説,他們可以通過我們的英石展覽展銷和評選活動,去了解和認識更多真正有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的精品。

  南方日報:你們在建的湞陽坊奇石文化廣場,跟奇石收藏有什麼關係?

  毛弘:要扭轉英石在嶺南投資市場的低潮,需要建立一個相對集中且具有影響力的市場。目前,湞陽坊已攏聚了35家有實力的奇石展銷店,還有6家獨立的藝術工作室和一家藝術館,希望把這裡打造成以粵北至全國英石文化為紐帶的奇石集散地,以做展覽為常態業務,樹立公平標桿的奇石交易平臺,促進業內資本的抱團發展。

  南方日報:對收藏者來説,他們最擔心的就是買到造假或品質不好的藏品。你們在規範奇石市場方面有什麼思路?

  毛弘:面對龐大的奇石藝術品市場,我們的角色就是行業的服務員。將來,我們會利用自己的綜合資源優勢,建立藝術品市場數據庫,籌建“藝術銀行”,把服務範圍拓展到藝術品市場常規分析、藝術品財富管理、藝術品鑒賞與培訓教育、著名品牌沙龍等各個方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