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沃霍爾為貓王創作肖像畫將上拍估1.3億美元

  • 發佈時間:2014-09-12 09:50:42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習人

  紐約佳士得將推出安迪沃荷 (Andy Warhol)創作的貓王埃爾維斯皮禮士利 (Elvis Presley) 與影帝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n) 兩幅人物肖像畫,首度在拍賣場上匯聚三位二十世紀藝術、音樂及電影巨匠。貓王與白蘭度是沃荷筆下最為人熟悉的兩位男星,二人在巨型作品《貓王三重影(費魯斯畫廊版)》(Triple Elvis [Ferus Type]) 及《馬龍四重影》(Four Marlons) 中皆展現不羈魅力,散發性感與剛勁,在沃荷的作品中難得一見。畫作將於11月12日在紐約佳士得推出拍賣,拍賣前在亞洲、歐洲及美國巡迴展覽,讓大眾首次同時欣賞兩幅傑作。作品預計各以1.3億美元成交。

  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部主席暨國際主管BrettGorvy表示:“安迪?沃荷的兩幅巨星畫作同樣碩大懾人,狀況優良,極為罕見,可謂天作之合,相信不少名家傑作的藏家希望一併購藏兩幅作品,因此極有可能打破去年《三幅盧西安?佛洛伊德習作》的拍賣紀錄。部分買家會在兩者中二擇其一,造就兩位超級巨星的世紀較量,但最後二作有可能由同一位買家兼得。兩幅佳作絕跡市場近四十年,既是二十世紀的文化象徵,亦是沃荷藝術生涯的里程碑。”

  

  

《貓王三重影 (費魯斯畫廊版)》(1963)

  《貓王三重影 (費魯斯畫廊版)》高82吋,闊69吋,是沃荷1963年特別為費魯斯畫廊 (Ferus Gallery) 個人展覽創作的作品之一,描繪唱而優則演的貓王三重全身迭像,難得一見。1962年,沃荷曾于這家洛杉磯著名畫廊舉行作品展,首次展出《金寶湯罐頭》(Campbell'sSoup Cans),1963年的個展則是首展的後續。畫中的貓王雙腿分開,從挂在臀部的槍套取出手槍,英姿颯爽,雄偉身影佔據了整幅畫布,猶如沃荷在1950至1960年代叱吒文化界。沃荷先後以瑪麗蓮?夢露 (Marilyn Monroe)、伊莉薩白?泰勒 (Elizabeth Taylor) 及馬龍?白蘭度等荷裏活巨星作題材後,自然將焦點轉至貓王身上。對流行文化與名氣深感著迷的沃荷而言,貓王可謂最完美的題材。

  清晰的畫面加上貓王的獨特神態,令作品充滿懾人的存在感,展現貓王歷久不衰的魅力。貓王生前為文化界的崢嶸人物,即使于1977年英年早逝,亦絲毫無損其巨星魅力。沃荷在創作時已有先見之明,準確捕捉貓王經典形象的恒久感染力。有趣的是,作品選取貓王在唐?西格爾 (Don Siegel) 執導的《手足英雄》(Flaming Star) 電影海報形象,與其早前創作的少數貓王畫像如《紅色貓王》(RedElvis;1962年作) 有所不同。因此,作品恰當地以銀色背景充當電影銀幕,襯托主角的英姿。沃荷身為電影迷,順理成章把偶像由銀幕搬到絲網作品上。

  重復與排列是沃荷常用的表達手法。在《貓王三重影 (費魯斯畫廊版)》中,他以迭影營造電影連續畫面的效果,更以銀色底色象徵電影銀幕。作品展示“天王”這種編造而來、供人崇拜的産物,完全以大量生産的方式製造。性感誘惑的畫面除向新一代美國牛仔致敬外,亦反映出演藝界透過角色扮演及模倣塑造巨星,務求透過建立新形象,令原有的形象更崇高、更多變。

  “看到費魯斯畫廊的前廳滿是貓王的身影,而後方則是伊莉薩白?泰勒,令人相當興奮。在西岸很少人認識或重視當代藝術,而媒體對我的展覽評價亦不高。每當我想到演藝界批評普普藝術矯揉造作時,就覺得相當可笑。你看看荷裏活電影,難道不是弄虛作假?”(安迪。沃荷著《POPism: The Warhol Sixties》,紐約Harc B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1980年。)

  畫作的銀色背景除了模倣電影銀幕,亦予人華麗的感覺,呼應俗世對荷裏活魅力的神聖化描述。沃荷在離開Firehouse工作室後,設立著名的Factory工作室,並將工作室涂上銀色,變成類似鏡房的奇異空間,瑰麗不凡,同時充滿未來感。沃荷對機器情有獨鍾,常常表示希望變成一部機器,而Factory令人彷彿身處一部閃閃發亮的機器之內,工作室光亮的墻壁與《貓王三重影》的銀白背景,皆令人想起財富、診所實用佈置、華麗魅力及科幻世界。他在費魯斯畫廊舉行的展覽亦沿用類似的佈置,墻身鋪上巨型銀片,襯托滿室的貓王迭影。《貓王三重影》的銀色背景透現顯赫華貴,而銀色亦帶有宗教意味,令人想起俄羅斯東正教教堂的祭壇裝飾、拜佔庭的馬賽克鑲嵌畫,以及他年輕時在匹茲堡經常與家人前往的天主教堂。貓王在畫中被描繪成俗世膜拜的新偶像,散發神聖的光芒。

  

  

《馬龍四重影》(1966)

  在這幅令人印象深刻的肖像畫中,馬龍?白蘭度帽下的漆黑雙眸深邃難測,冷漠不羈地凝望遠方,這位二十世紀偶像的神采展現無遺。作品中的白蘭度正值事業巔峰,他于1953年主演電影《飛車黨》(The Wild One;此作即以該電影劇照為本創作),在觀眾心目中由沉默順從的美國少年蛻變為代表著被誤解年輕一代的“反英雄人物”。沃荷選取電影硬照作題材,在原質畫布重復印上四重影像,令白蘭度及其角色莊尼

  (JohnnyStrabler) 的形象躍然畫布之上。此作是系列中唯一以四個畫像覆蓋整塊畫布的作品,在原棉質麻布作畫,正好帶出白蘭度的豪邁陽剛氣息。

  與經典美人伊莉薩白?泰勒與瑪麗蓮?夢露相比,白蘭度及《飛車黨》的桀驁不馴與沃荷創作的其他巨星形象大異其趣。《飛車黨》與佔士?甸 (James Dean) 的《阿飛正傳》(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年上映) 皆以被誤解的美國青少年極力反抗現狀為題,描述青少年希望在戰後的新社會中尋找自己的位置,開創了全新的電影類型。身穿皮褸、戴上扁帽和Ray-Ban太陽眼鏡的“莊尼”,成為整代叛逆青年的偶像,這一代人亦開創造“酷”文化。

  沃荷決定以白蘭度及其他巨星為題創作,既充滿預言況味,亦代表他的個人情結。沃荷自小熱愛電影,一直視荷裏活巨星為偶像及創作靈感。他部分最著名的作品皆以明星為主角,經歷了神聖的美化過程,因此將白蘭度納其“荷裏活名人堂”之列自然順理成章。沃荷決定採用原質畫布,突顯了畫作顛覆傳統的風格,同時彰顯剛陽急躁的感覺,令作品的反主流文化意味更為明顯。有別於沃荷描繪荷裏活巨星的作品,《馬龍四重影》讓人一窺沃荷對流行文化及其代表人物皆難逃一死的獨特見解。

  預展:

  香港 2014年10月3日至 5日

  倫敦 2014年10月11日至16日

  紐約 2014年11月1日至5日

  展覽:

  紐約 2014年11月8 日至12日

  拍賣:

  紐約 2014年11月12日晚上7:00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