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基金排隊清退 市場行情盤整或陷兌付延期
- 發佈時間:2014-08-18 09:01:1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朋浩
藝術品私募基金自7月被證監會納入《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來,利好消息不斷,這一身份的轉正被視為官方鼓勵發展藝術品私募基金的信號,新一波藝術品私募基金髮行潮即將到來的説法不絕於耳。
但是,放眼國內整個藝術品基金,對投資標的物的選擇、專業人才、完整的藝術産業鏈等等都是一種考驗,與此同時,退出難、專業性高、期限短等問題仍然是國內藝術品基金的特殊瓶頸。
深圳杏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永斌深知此理,最近也正為此苦惱萬分。不久前,杏石被曝出其發行管理的一隻藝術品基金今年5月到期後,投資人普遍只拿回10%的本金,針對此事,徐永斌在深圳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藝術品基金排隊清退
兌付延期難避免
2011年5月,杏石發行了一隻有限合夥的藝術品私募基金産品,一家股份制銀行東莞東城區星河支行為該基金的資金託管渠道,基金期限為2+1年,預期收益率20%。21名投資人共投資950萬元,與徐永斌、濰坊中仁藝術品發展有限公司合夥投資“深圳市杏石盛世文化投資中心”,投資額共1056萬元。合夥企業“深圳市杏石盛世文化投資中心”的經營期限為兩年,兩年屆滿後可根據中國藝術品市場情況延長續存期限一年。協議規定深圳杏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深圳市杏石盛世文化投資中心”的管理人,由前者進行藝術品投資。
“其實杏石這些年一直倡導藝術品資産化,是以中長期持有為目的的,這只基金2010年開始啟動,2011年大量發行,當時的市場環境很好,我們提倡發行5+2,但是投資人不同意,而正好這只基金髮行完了以後,2012年藝術市場就開始下滑,這兩年也一直不景氣地在盤整。”
2012年開始,藝術市場進入全面疲軟之中,拍賣市場的全面萎縮首當其衝,文交所的集體轉型更是在關鍵時刻擠壓了藝術品基金的退出渠道。徐永斌向記者坦言,趕上這一波不好的行情,這只藝術品基金在今年5月到期的時候,確實面對退出難的問題。
事實上,杏石從2010年開始共發行九隻藝術品基金,總共發行不到一個億。徐永斌在交代清退情況時説明:“我們的清退是按時間順序走的,即便在現在市場這麼困難的時候,我們管理的第一隻基金已經全部兌付完畢,第二隻基金已經兌付完成本金的70%左右,清退的方法有現金兌付,有進行藝術資産配置。東莞是正數第五隻基金,正在排隊清退,確實現在行情不好,越退越慢,但我們還是在積極應對,在現在最困難的時候先兌付了10%。”
今年5月三年投資期到期,杏石的確遇到資金週轉困難,沒能按時完成兌付,徐永斌根據該只基金所投資藝術品預計銷售回款時間,制定了清退方案:2014年5月20日兌付95萬元,佔總出資額10%;2014年6月30日前兌付285萬元整,佔總出資額30%;2014年7月30日兌付285萬元整,佔總出資額30%,2014年8月30日兌付285萬元整,佔總出資額30%;2014年10月30日前兌付其餘的紅利收益。紅利收益自本基金合夥協議簽訂之日起計算至有限合夥人出資款兌付完之日止,按年化收益率15%計算。
從20%的預期年化收益,到最終15%,徐永斌的解釋是:“5%是企業的稅收,我們代付代繳,20%是預期,這一點在開會的時候我們專門和投資人解釋過,有限合夥人協議裏面也有。”
實際情況是,在完成了首次10%的兌付後,杏石曾承諾的6月30日前兌付30%仍然沒法如期完成,“就在我們6月底的兌付晚了幾天的時候,有投資人選擇登報,這樣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因為我們一直有很多條腿在走路,報道一齣,再加上網路上全是説我們只兌付一成的錯誤報道,讓我們很多資金回籠的其他項目被迫停止,資金越發睏難,即便如此,後來我們還是努力退了2%左右。”
杏石的另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清退方案是見報前的,當時我們預期的確是在今年10月前能完成,當時我們有資金計劃,但現在的環境讓我們很被動,很多業務停滯,現在説實話,的確很難再按承諾書的時間完成兌付,我們需要一個寬鬆的環境。”
兌付方法多角度
投資標的難撮合
徐永斌一直堅信,藝術品是具有持續斜線上升的商品屬性的東西,最怕碰到金融危機,但凡碰到經濟不景氣,則會出現鋸齒狀盤整的略微下調,作為一個純投資性的産品,很難如期退出,“整個藝術品基金在這兩年不景氣的環境下,通常都退不出來,但是大的趨勢不會改變,藝術品投資需要中長期持有,經濟不好的時候,要渡過困難期,退出確實是最大的問題。”
除此之外,投資標的物的特殊性及專業性,也是藝術品基金無法逾越的難題。這只投向近現代、當代書畫的藝術品基金,投資人多為以東莞為主的廣東本地人,在這只藝術品基金無法如期兌付的延期中,杏石曾多角度的與投資人應對和溝通,“實體經濟不好,藝術市場大環境不好,造成現在藝術品市場的有價無市,我們曾和投資人溝通,可以實物兌換,或轉換成一對一的其他藝術品投資産品,不過他們不願意。”
按前幾隻基金兌付的經驗,杏石也曾向這只基金的投資人提出,面對現在的確存在的資金困難問題,杏石可以進行固定資産的兌付,比如房産,也可以進行字畫兌付,或者轉變成一對一的藝術品投資産品。但實際情況是,這只基金的投資人不願意要房産,有的願意要字畫的,卻因為南北差異和對藝術市場的不了解而難以達成一致。
“我們投資建議書和藝術家詳細介紹以及作品市場情況等,都有提供,希望他們自己可以去找找行內的朋友,但這其中有很多困難,比如有的投資人投了20萬,但他(她)希望要李苦禪、于希寧,這種沒法配,而且投資人都是廣東人,我們提供武藝等很知名的藝術家,但他們不了解,他們希望要嶺南藝術家,希望要關山月等,這中間都在撮合,而且我們建倉的時候大多以北方藝術家為主,很少有嶺南藝術家。”
根據杏石提供的資料,這九隻藝術品基金至今的兌付情況中,進行房産兌付的有2000多萬元,字畫兌付了1000多萬元,現金兌付了5000多萬元,投資期間也有投資人急用錢提前退出的,因為無法通過大帳均分,大多走了代持。
藝術品投資應是
中長期持有的資産配置
面對媒體的諸多報道,徐永斌向《上海證券報》首次公開解釋:“我們在銀行做的是資金託管,沒有簽過代銷協議,也不是平臺發行,投資人誤解了是銀行發行的。另外,因為前幾隻基金有一個條約,如果沒能按時退出,就算沒能履約,第三隻和第四隻基金的部分投資人走了仲裁,做財産保全,目前只有杏石投資的部分股權被凍結了。”
另外,徐永斌表示,這只藝術品基金的基本情況在與投資人開會時曾做了統一的展示,所投作品圖片也做過展示,“基金成立、畫的購買、打款單、入庫單,深圳文交所都有,而且我們每個季度都做了信批,在杏石投資的網站上都有,都曾通知過投資人,每個投資人都有一個密碼,他們可以登錄查詢,他們曾要作品的詳細名單和基金的詳細報表,我們都提供了。”
徐永斌曾一直不願意公開回應報道中投資人對杏石的所指,“我能理解投資人的錢沒能按期拿到的著急心情,也承認現在遇上了這樣的環境,兌付的確是在延期,只是我們其實一直在積極地想各種辦法應對,但希望能有一個寬鬆的環境,這樣才有利於我們更早更順利地完成兌付,能給我們一點時間來換空間。”
事實上,杏石的這只藝術品基金確實暴露了國內藝術品基金高回報率與短投資週期的矛盾,這種矛盾考驗的是本就薄弱的藝術産業鏈,在遇到大的經濟環境不理想和藝術市場全面盤整時的退出難題。根據西方多年經驗不難發現,針對藝術品本身的特殊性,將其作為資産配置性投資的適用率遠高於將其作為投機性短期理財産品。在西方的財富管理與整合中,與“短、平、快”的短期投機相比,藝術品是作為一種資産配置的方式,是一種“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財産持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