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印度佛像藝術精美絕倫

  • 發佈時間:2016-02-14 09:33:51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佛陀像

  佛教藝術是最能忠實反映佛教各個重要歷史發展階段的表現形式。西曆紀元之前的佛教藝術多以佛座、菩提樹、足印、法輪等符號來象徵佛陀,還衍生出眾多反映釋迦牟尼前世化身(鳥獸或人)善行、得道成佛的本生故事。

  佛陀圓寂後,佛教得以繼續發展。其信眾遍及社會各個階層,僧伽制度也由此形成,還逐步引入了“普迦”(源自印度教的禮拜儀式)和“膜拜”的概念。至此,佛陀不僅是聖人,更成為了神。人們也由此開始熱衷於祭拜佛陀的身骨遺物和象徵符號。此後,佛教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後開始出現了佛陀的形象。新興的“大乘佛教”偶像崇拜以“佛具 。

  印度的佛教藝術真實地反映了佛教所經歷的各種變化。大量的佛教雕塑誕生於巴爾胡特、桑吉、馬圖拉、鹿野苑、阿瑪拉瓦蒂、那爛陀寺等佛教重地。值得指出的是,當今世界雖然廣泛存在著衝突、暴力甚至毀滅,但以悲憫為懷的佛教在眾多國家依舊蓬勃興盛。

  

  

佛立像

  這尊立佛薄衣貼體,左手提承衣角,堪稱笈多藝術的一件傑作。其右手施無畏印,護佑眾生免於畏怯。佛陀僧衣透體,雙目垂視,項上三道頸痕屬“三十二相”之一,頭頂螺發濃密,這些均是笈多時期鹿野苑風格的典型特徵。項後頭光飾有纏枝蓮紋,雕刻精美,可惜大部分已缺佚。

  鹿野苑風格佛像的僧袍平滑無褶,與深襞重褶的馬圖拉風格大相徑庭。此外,佛陀的蹼狀手指也是笈多藝術所特有的,屬“三十二相”之一。該特徵在此尊立佛上亦有所表現。

  

  

佛陀降生

  摩耶皇后手攀娑羅樹枝,站姿婀娜、裝飾華麗。佛陀由其肋下誕生,左右兩側分別是三面創造神梵天和四臂守護神毗濕奴。在皇后右側,佛陀足踏五層蓮臺,象徵其在出生後即能“七步生蓮”的奇象。傳説佛陀在邁行七步後曾昭告天下:“我生而誓願開示眾生,這是我的最後一次降世”。雙手承布接生的天帝因陀羅居右,侍女居左。基座上坐有兩名供養人。這件浮雕具備犍陀羅藝術的晚期風格,是表現佛傳故事的一件上乘佳作。

  

  

初轉法輪像

  長幅式浮雕表現的是五大佛傳故事之一的“初轉法輪”——即佛陀在菩提迦耶悟道後,于鹿野苑初次説法一事。其餘四大佛傳事件分別是佛陀的降世、出家、悟道和入滅。浮雕中的佛陀結跏趺坐,臺座的法輪柱下方一對臥鹿背向而坐,表明瞭該事件的發生地鹿野苑。佛陀身著通肩式僧伽梨,右手高舉施無畏印,左手提攜衣緣。佛陀的五名弟子左二右三分坐兩側。他們身著與佛陀相同的僧袍端坐于厚實的吉祥草墊上。浮雕中還刻畫了見證這一事件的貴族和神明,他們或合掌禮拜或捻花敬奉。背景中還可見髯須濃密的金剛手菩薩手執金剛杵(缺損)的形象。

  

  

舍衛城神變

  這件獨特的圓形浮雕表現的是佛陀在舍衛城施展神通的情景。據《火蘊譬喻經》記載,佛陀騰步空中,上下半身幻化出水火雙神變的景象。在這件作品中,佛陀禪坐入定,體內燃生出火焰。持傘天神在其頭頂上飛舞。浮雕邊緣飾以火焰紋。佛陀左右各綻放出一朵蓮花。在其左側的蓮花上,佛陀立像與伏于其足下的披發人物表現的是燃燈佛本生故事。右側蓮花上刻畫的則是童子向佛陀敬獻一捧塵埃的場景。

  

  

宮中佛陀

  這件浮雕呈碑刻造型,底部有凸榫(原先與覆瓣蓮底座相連),頂端中央的圓錐形軸桿原先可能與傘蓋相連。作品刻畫的是佛陀在宮殿內施展神通的情景。宮墻雕刻精美,兩根立柱頂端的動物造型支撐著兩側的橫樑。陽臺上的幾名女子正從隔間內探頭向外。此外還雕刻了獅首托架、陽臺欄杆、馬蹄形山墻和飾有佩戴花環者的基座橫飾帶。這裡的獅首很可能是此後克提穆卡紋的原型。蓮座佛陀的身後兼具背光和頭光。佛頂上是兩條飾帶和一串編織花環。浮雕上方兩角各刻有一座廟宇,其間各有一位佛陀在覆瓣蓮座上禪定。兩廟間的馬蹄形山墻內可見或立或坐的佛像數尊。佛陀的左右肋侍分別是蓮花手菩薩和彌勒菩薩,兩者高踞于華麗的基座上。佛陀右側的交腳菩薩跣足踏蓮。左側的菩薩則腳蹬涼鞋,一腳垂足,另一腳擱于座上,涼鞋留置於地面。菩薩右手托腮呈冥思狀。

  

  

因陀羅拜訪因陀娑羅窟

  根據佛教傳説,佛陀在遊歷摩羯陀國期間,曾暫住于王舍城附近毘陀山上的因陀沙羅窟,這裡正是因陀羅(帝釋天)在幹闥婆的陪同下前來與佛陀會面的地方。當時,山巔光焰萬丈。因陀羅見佛陀禪定,便要求幹闥婆奏樂以安撫他的心緒。樂神幹闥婆拿起七弦豎琴開始演奏。他咏歌一曲向佛陀致敬,之後才向其轉告因陀羅的到來。兩者見面寒暄後,因陀羅向佛陀提出了若干哲理性的問題,佛陀一一作答。最後,因陀羅滿懷著對佛陀的感激和敬意離去。

  在這件浮雕中,頂後有頭光的因陀羅合掌示敬,走向洞中禪坐的佛陀,其隨從幹闥婆正向佛陀稟告因陀羅的到來。而因陀羅身後的兩位人物已漫漶不清。

  

  

須大拿本生

  這件壓頂石浮雕殘件主要講述的是須大拿本生故事。據傳説,身為衛山達拉國太子的菩薩以慈悲聞名。羯陵迦國的國王便利用太子樂善好施的本性,派遣婆羅門使者向菩薩索求他心愛的一頭神象,以求借助神象的施雨神力來緩解國內的旱情。結果,王子將神象慷慨相贈,來訪使者滿意而歸。

  在這件浮雕中,從象背上躍下的菩薩正對著一名婆羅門使者的雙手灑水,完成這一儀式後,菩薩便將神象贈予了他。

  

  

寶冠佛陀

  該浮雕上的佛陀施降魔印,蓮座下是刻有金剛杵的五車臺座。佛陀身著右袒式薄衣,珠飾與冠冕精美,右側的立身肋侍左手提衣角,右手施與願印。立像右側是一位跪拜的信徒。主尊佛陀的左側表現的是馴服狂象納拉吉裏。此處的佛陀依舊是佩戴寶冠和項鍊的形象。主尊右側表現的是“初轉法輪”,佛陀坐在刻有鹿和法輪圖案的底座上為眾人説法。其左上方另有一尊坐佛(頭部缺失)説法像。蓮座上刻畫的那名裸身男子可能來自於摩羅陣營。

  浮雕頂端刻有兩座小型佛塔和菩提葉,寶傘及另一座佛塔懸罩于上。五車臺座上分別刻有兩頭獅子、髯須密布的信徒和一位飾有頭光的女神,最左端的那名端坐著的蓬發男子左手執花,右手在胸前施推究印。

  波羅王朝時期,身著佩飾的寶冠佛陀像主要集中在兩大地區:克什米爾和比哈爾邦——尤其是庫基哈爾。這件作品所體現的精湛工藝堪比庫基哈爾當地最精美的寶冠青銅佛像。

  

  

勝樂金剛像

  這尊雙蓮瓣座上的勝樂金剛像呈右展立姿,共計三面十二臂,主面口露獠牙、獰厲可怖,三目圓睜、頭頂螺冠、身披瓔珞和長串骷髏。主臂結金剛哞迦羅印(雙手于胸前交持鈴杵)。五左臂分別持有金剛杵人首天杖、頭骨、套索, 嘎巴拉和幡,相對的五右臂則持有金剛杵、鉞刀、象戟、鼓和鞭(?)。

  肋侍主尊的是四身相同的四臂女神像,兩側各一身,主尊足間和背碑頂端各一身。四女神均呈右展立姿,左手持嘎巴拉與另一物,右手持鉞刀與鼓。背碑頂端女神兩側各縈繞一持明。主尊身後有焰紋背光。

  底座刻畫了一直立男子遭受禽獸攻擊和兩名坐在屍體上的人正在進行密宗的禮拜形式——普迦的情景。左側持金剛杵和犍槌的應為總持。在神魔護佑下入定冥思的佛陀出現在右角。左角依稀可見一男子和舞者一名。

  

  

柯梨蒂與般支迦

  據佛教傳説,柯梨蒂前世曾發誓要盡噬王舍城的所有嬰兒,結果丟了性命,轉世後投生為夜叉並育子五百。佛陀得知她日食別家幼兒,便將其親生的一名愛子藏匿起來。柯梨蒂遍尋愛子,最終於佛陀身邊尋得。柯梨蒂責問佛陀藏匿其幼子的緣由,佛陀卻對其焦急尋子錶示不解,因為柯梨蒂育子多達五百,其一不見便焦急至此,別家僅育兒一二,失兒必將焦急萬分。領受了佛陀教化後,柯梨蒂幡然悔悟,從此皈依佛門。她繼而問佛陀愛子在母親皈依佛門後應如何生存下去。佛答,在比丘居住的寺廟內,她的家人都將每天食宿無憂。中國行者義凈(西元671年)認為,在印度寺廟齋堂的柱廊或角落上,常常可見柯梨蒂臂懷一名嬰兒,孩童三五繞膝的形象,其緣由即來自於上述這則故事。

  這件浮雕所表現的柯梨蒂或立或坐,孩童繞膝。她的男伴是藥叉神箜篌樂師般支迦。他著裝寒酸,僅穿一襠布,布匹披掛于身,上身袒露,下身幾近全裸。

  在這件由馬圖拉的典型紅斑砂岩雕刻而成的西元2世紀的浮雕上,半人半神的鼓腹樂師般支迦及其妻子柯梨蒂的身旁是隨從與禮拜者。

  坐在蓮花上的佛陀含笑施降魔印。其最顯著的特徵在於其服飾,頭盔、耳罩、盔甲、護腕和護臂。這尊佛像呈緬甸神明的樣式。在佛教誕生之前,神明崇拜在緬甸十分盛行。後來,佛陀被列為37神明之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