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古代手爐是今天的暖手寶

  • 發佈時間:2015-11-24 11:23:38  來源:人民網  作者:黑王輝  責任編輯:胡愛善

  冬天,最可惱的事情之一便是手容易凍著。現在,人們有手套,後來又發明瞭暖手寶,連滑鼠墊都做成暖手寶,為的是人們使用滑鼠的時候不再凍手。古人怎麼辦呢?不過請放心,古人也不會讓手白白凍著,他們發明瞭一種暖手神器,叫“手爐”。

  手爐,其實是由“火爐”演化而來,火爐便是往銅制的爐子裏放些炭,讓火燒得旺旺的,這樣大家圍著火爐坐下,邊取暖,邊聊天侃大山,其樂融融。清代文學家王永彬寫過一部小品文書籍,就叫《圍爐夜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也寫過“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寫給劉禹錫,讓他沒事兒可以過來聊聊天。漸漸地,古人有感於手冷,便把火爐做得更精緻,蓋上罩子,提在手上,或者捧在手裏,或者籠在袖內,便演化成“手爐”,所以,手爐也叫“捧爐”或者“袖爐”。

  筆者收藏有一個明代的手爐,呈四方盒狀,有花卉紋的罩子,有可以手提的手柄,它長11釐米,寬5.5釐米,高6.7釐米,材質為紅銅,為當時的制爐名家張明岐先生打造。整個手爐小巧玲瓏,精巧美觀,做工很是精細,罩子上面有很多花卉組成的紋理,有牡丹繁花紋,有五星花瓣紋,有樹葉紋,中間是曲折道路紋。在手爐的底部,有四個篆字,“張明岐制”,從做工和材料看,這個手爐當為真品。

  張明岐是浙江嘉興人,活躍在明代萬曆年間,是當時江浙一帶有名的打制手爐的名家之一。張明岐打制手爐要選用上好的紅銅做材料。在製造手爐時,不用傳統的鑲嵌和焊接工藝,只使用榔頭一點一點敲擊出來。這樣精細的做工,打制出來的銅爐子,非常結實耐用,即便使用再久,也不會開裂。而且,他做出來的手爐無論裏面的炭火多麼旺盛,手爐的外壁都不會燙手。

  在古代,手藝人的社會地位極其低下,到明清時期,稍微有些改觀,我們看古董上的很多題款是明清時期的。不過,即便如此,也並非在所有的器物上都能見到作者的名字,有題款的都是一些名家。所以,這個有張明岐題款的手爐彌足珍貴。

  手爐常見於隋唐,盛行于明清,在清代末年,取暖的器具多起來,手爐便漸漸淪為歷史塵埃。《紅樓夢》第六回,寫劉姥姥進大觀園,好不容易見到王熙鳳,見王熙鳳一身綾羅綢緞,富貴堂皇,“端端正正坐在那裏,手內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那是怎樣的風情和優雅,可惜,現在已經見不到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