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古墨收藏之風何以盛行

  • 發佈時間:2015-09-17 11:56:55  來源:人民網  作者:林華  責任編輯:鄭夢琦

  

文人墨

  

文人墨

  

文人墨

  

文人墨

  

古墨花草

  

古墨花草

  

古墨人物

  

古墨人物

  林華 文 弘藝 圖

  今年6月20日,備受關注的上海泓盛“周信芳舊藏專題拍賣”落槌,25件拍品悉數成交,成交額達145萬餘元。其中,周信芳遺留的一組古墨28錠估價5000-8000元,最終以3.91萬元成交。

  隨著歲月的流逝,作為易耗品的古墨如今存世稀少,長期以來少有藏家涉足。但近年來,隨著古玩收藏之風盛行,墨品收藏作為後起之秀,其價值正逐漸升溫。

  由於古墨是文人書畫必用的消耗品,存世數量有限,收藏難度很大。於是,古玩市場出現了大量的古墨倣品,大多數是倣造歷代名墨的外形,有些是舊模新作,這類偽造古墨沒有收藏價值。

  有關專家表示,古墨的鑒定也和收藏的其他門類一樣,要求多看實物、多記實物,要通過實物與文獻資料進行相互印證,加以思考,進行比較分析。

  古墨收藏大有錢途

  墨是中國傳統書寫工具,從古至今一直作為書寫、繪畫、傳拓和印刷的基本顏料。墨的發明、製造對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傳承起過重要作用。墨的發明也是印刷術發明的必要前提,它對社會思想、文化傳播貢獻巨大。

  唐代制墨業已十分興盛。當時墨工對造墨技法、造型、題識、墨模雕刻都很講究,出現了祖敏、奚超、奚廷珪等著名制墨匠人。南唐時,徽墨聲譽漸起,深得士林稱道。自漢至唐,多為煙墨,宋代發明瞭油煙墨。1977年在江蘇武進南宋墓中出土了半枚葉茂實製作的油煙墨,墨樣樸實雅觀,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

  明代制墨業更加發達,當時的制墨中心在皖南,代表人物有歙縣的羅小華、程君房、方于魯,休寧的汪中山、邵格子等,所制名墨各具特色。明末清初,制墨名家有汪鴻漸、葉玄卿、程公瑜、吳天章、胡星聚、程鳳池。曹素功和汪近聖、汪節庵、胡開文被譽為晚清的四大制墨名家。

  因古墨難以保存,唐宋墨已很難見到,明墨傳世的也已鳳毛麟角,價格驚人。收藏者多以清墨為貴,清代墨以徽墨最為著名,安徽産墨中心是徽州、歙縣、休寧與婺源等縣,現存的墨錠多以徽墨為主。而且,清代制墨名家輩出,其中精品也絕不下于明墨,且傳世較多。

  墨有實用墨和觀賞墨之分,流傳於民間的大多數都是普通的墨條或墨塊,目前古墨極品在市場上很難找到,好的古墨集詩、書、畫、印、雕刻、造型藝術和制墨工藝于一身,既有實用性,又有觀賞性,因此更難找到。

  通常來説,除墨汁外,古墨多為固體狀。一般根據墨的材質和圖案主題內容,依次分有禦墨、貢墨、文人自製墨、集錦墨、彩墨、禮品墨、紀念墨、藥墨等多個品級。

  近代以後,工業墨汁成了許多畫家作畫的必備工具,然而他們産出的作品墨色或黑得呆滯,或淡得無層次感。為了達到古人作畫的境界,很多人重新意識到了古墨之妙,其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慢慢地浮出了水面,直至被完全挖掘出來。

  古墨在文房四寶中排行老二,足見墨在文人墨客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由於墨是書寫繪畫必用的消耗品,而且不易保存,易幹易裂,所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古墨少之又少。

  近年來,在國內外許多拍賣會上,古墨異軍突起,表現不凡。例如,2005中國嘉德拍賣會上,康熙墨多以三四千元成交,現在動輒上萬甚至數萬元;一錠晚清墨價格當時僅為數百元,現在漲了近十倍。

  儘管如此,當今古墨的真正價值被嚴重低估,或者説,現在收藏古墨正逢其時。藝術品市場上絕大部分收藏品都被炒作過了,比如書畫、瓷器、玉器、傢具、佛像等,均價位驚人,無太大投資回報空間。而“文房四寶”價值一直處於洼地,關注收藏古墨將有較大回報。

  現今古玩市場上,一錠清代文人墨,3000元左右就能買到,清代集錦墨3萬元也能搞定,乾隆禦制墨也僅5萬元左右,太便宜了。

  試想,清乾隆年間之書畫、瓷器動輒上千萬,而且存世量大,而乾隆古墨有幾何?兩者價值差距如此懸殊,對藏家而言,的確是收藏古墨的良好時機。

  收藏重在鑒別贗品

  按用途劃分,古墨可分為實用墨和觀賞墨。實用墨注重實用性,要求墨的品質高;觀賞墨則注重形狀、色彩和裝潢,對墨的品質要求相對小點。

  古墨收藏可以重點關注文人墨,即文人自己定制的墨,上面刻有齋號、姓名等。這種墨融入了文人的獨特思想和審美觀點,極具藝術價值,附加價值也很高。而且文人墨存世量較多,價格也相對低些,適合剛接觸古墨的藏家。

  一些在文化藝術史上有地位的文人,如劉墉、紀曉嵐、趙之謙、袁枚、曾國藩、梁啟超、康有為、于右任等,這些人物的自製墨收藏價值極高。

  從文人墨開始,藏家可以逐漸擴大收藏範圍,而名家制墨也是古墨收藏的首選。名家制墨注重外觀,集詩、書、畫、印、雕刻和制墨工藝于一身,藏家可從雕工入手,墨上圖案細膩、層次豐富或色彩搭配等都需重視;另外,品相好也是衡量價值的一個標準。

  藏家可以收藏成套的墨錠,也可以專門收集某個制墨名家的作品,這樣集中收藏,既便於辨偽,又利於提高收藏檔次。

  一般來説,套墨是四方、八方或十六方一套。一套古墨的價值遠高於單個墨錠的價格總和。此外,套墨原有的外包裝盒在收藏時要一併保留。外包裝盒上面會有一些繪畫或者題識,不僅美觀,而且還是可供研究的重要資訊資料。

  業內人士表示,普通收藏者也可選擇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新墨,但收藏對象必須是名家上品。由於近20年來用墨量驟減,絕大多數墨廠的産量劇降,因此上佳的新墨存世量愈來愈少。收藏者不妨將這類新墨作為中線投資,相信它有廣闊的升值潛力。

  古墨收藏的關鍵是如何區分新墨(即倣品)和古墨。從質地上來看,新墨與古墨也有明顯區別。例如,新墨帶灰色,舊墨純黑朗潤,色感厚實。古墨有一股自身的古樸淡遠的馨香之氣,且顯出一種古樸的色調。

  新墨常有怪味,使用時常黏筆,這是膠質太重的緣故;古墨由於年代久遠,膠質自然退去,故書寫流暢,墨色醇和。古墨佳品墨質堅如玉石,表面起絲絲發紋,顯示渾厚氣魄;顏色黑而帶紫,手掂沉重。

  再看古墨表面的漆皮,凡年代越遠,漆皮越顯渾厚,並呈現蛇皮斷紋,與古琴上漆皮斷紋極相似。近現代古墨倣品漆皮上沒有蛇皮斷紋,只有斷裂紋。

  具體來説,可以通過三種方法鑒別古墨。首先是看墨品。要觀察制墨的時間、墨名、墨類、墨色、墨的形態、大小、輕重等。墨的光澤泛紫色,則是優質墨。看墨的表面有否損傷、斷裂。“冰紋”與“墨霜”均是墨品曾受潮的現象。

  其次是聞墨品。古墨含有多種中藥材,自然有股馨香。古墨之香,淡雅沉樸,人久聞而不厭。後代所制墨品常有一種怪味,因大多是用冰片摻之,味濃烈含涼,人聞後有刺鼻之感。

  最後是比墨品。古墨老舊、厚重,圖案字跡清晰、規矩。收藏古墨,還必須掌握明清各朝制墨大家墨號和墨派,最好有墨譜對照,防止偽造者以新充老,移花接木。

  有關專家表示,古墨的鑒定也和收藏的其他門類一樣,要求多看實物、多記實物,要通過實物與文獻資料進行相互印證,加以思考,進行比較分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