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賞山西古玉 品先秦文化

  • 發佈時間:2015-05-21 14:12:2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玉琮,山西芮城清涼寺墓地出土。中原地區年代最早的玉琮代表了太湖流域良渚文化對中原地區的傳播。

  在清涼寺墓地出土的璧和環多套于手腕或小臂上,所以主要功能應該是作為佩飾隨葬的,這與良渚文化不同。馬金花説,過去我們往往認為璧以禮天,是標準的禮器,但就考古發現來看,先民們也有用其表示權力、財富等世俗觀念,淡化其宗教意義的例子。

  多聯璜是山西史前玉器的一個顯著特色,它是由兩個以上的璜形玉片圍成一圈組合成璧的形狀,如果是兩片合成一個圓,就叫二聯璜, 如果是三片四片拼成一個圈,就叫三聯璜、四聯璜,以此類推。這些東西即可單獨使用,也可以相連接成聯璧。

  正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的“千年玉韻,美成在久——山西出土玉器精品展”,將在今後三個月的時間裏將山西博物院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收藏的134件組先秦時代的玉器展現在廣州觀眾的面前。

  這些文物縱貫新石器時代晚期、商代和兩周時期,涵蓋了禮儀玉、佩飾玉、喪葬玉、賞玩玉各個品類,其中絕大部分是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是首次走出山西向公眾展出。

  展覽開幕前日,隨展品一同來到廣州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馬金花研究員告訴資訊時報記者,這些展品不僅年代高古、做工精美,更重要的是蘊含了極為豐富的文化資訊,對研究華夏文化與上古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特殊的地理環境與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其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文化樞紐,孕育了特殊的歷史文化積澱。石器時代,古代山西優越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古人類在此生息繁衍,耕作養殖,開啟了古代中國的文明曙光。兩周時期,800餘年晉與三晉歷史,演繹出相容並包而自成一家的晉文化。

  此次展覽中的文物來自山西芮城清涼寺墓地、山西侯馬羊舌墓地、山西曲沃晉侯墓地、山西太原趙卿墓、山西長治分水嶺戰國墓地等近年來的考古發現,想看懂它們,觀眾朋友們可要事先做點功課喲!

  功課一:玉是禮的載體——為什麼晉侯墓裏的玉器還不如他夫人的精美?

  周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攝政。成王與其弟叔虞遊戲,將一片桐葉封給叔虞。周公聽説了這件事,告訴成王説:“君無戲言”,並且讓成王將唐地封給了叔虞,稱作“唐叔虞”。古音“桐”與“唐”相同,這大概是以桐葉封唐國的原因。叔虞死後,他的兒子改唐國為晉國。晉國是春秋五霸之一,曾經強盛一時,但最後被趙、魏、韓三家瓜分,然後時間軸這個進度條就拉進到戰國時代了。

  山西曲沃埋葬著19位晉國的君主和他們的夫人,這些墓葬由北京大學考古研究所與山西博物院聯合發掘,歷時10年,成果極為豐富。曲沃晉侯墓地出土的玉器,從西週到春秋早期,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系列。有趣的是,大多數精美的玉器,均出自幾位晉侯夫人之墓,而次夫人墓中的玉器,更是比夫人墓中的玉器還要精美。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周是一個非常講究“禮”與等級的時代,於是國君佩戴的禮玉是有一定標準制度的,所以看起來有些單調,反不如夫人們所用的玩器,異樣地體現出趣味和生機,這一點,以前從商代的婦好墓中也可以看出來。

  馬金花研究員介紹説,古文字“禮”的本義就是“以玉事神”,禮器是用來明貴賤、定身份的標誌性器物,它們所表現的族權、神權、軍權三權一體化是王權的雛形。它們代表了中國傳統“禮”和“禮制”的初期形態,這是中國歷史、文化史有別於西方歷史、文化史的一大特色。

  功課二:文化交流史——和田玉在商代就進入了中原嗎?

  站在展廳入口處,一些觀眾可能會有些失望——新石器時代的一些玉斧、玉鉞看起來也不比石頭潤澤美麗多少,例如廟底溝二期(仰韶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時期的遺存,大約在西元前3300年左右)的那個玉斧和那個六邊形的臂飾,玉質看上去就不見得高明。可是走到商代(西元前16~前11世紀)的那些玉器面前,就會明顯發現玉質變得瑩澤溫潤了。山西不是玉料稀缺嗎?難道是一千年的時間裏地質變化,山西玉質變好了?

  其實,那些材質優美的,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

  別覺得驚訝,1976年在河南安陽發掘的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玉器裏就以新疆青玉為主,證明了當時文化交流的地域之寬廣,而江西出土的這些商代玉器也同樣證明了這一點。甚至,被這些玉器所證明的文化交流的時間還要更早出很多。在這次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上世紀70-90年代發現的山西芮城清涼寺墓地出土玉器,這是一批史前時期的玉器,當時各地的文化面貌千差萬別,但是從黃河到長江流域,甚至北起大漠、南達嶺南,都有玉器發現。中原地區作為史前時期的文化中心之一,周邊各種文化因素和理念就在這裡匯聚,所以清涼寺出土玉器與周邊文化存在諸多聯繫,彼此有文化共同點。

  馬金花舉例説,例如,晉南地區不同時代墓地中都出土了具有湖北天門市石家河文化因素的玉器,可以證明廟底溝二期時兩地早已有了文化往來。清涼寺墓地所出土的兩件中原地區年代最早的玉琮代表了太湖流域良渚文化對中原地區的傳播。清涼寺出土的四牙璧、方形璧以及鑲嵌綠松石的複合璧與黃河下游地區的大汶口、龍山文化有著一定的關聯。另一件梳形玉飾的形制與工藝都很接近東北的紅山文化玉器風格……它們是通過外交贈送或交易的方式來到中原的?還是距今5000年前的工匠們已經開始了工藝交流?別忘記那可是新石器時代的事情吶!不管怎麼説,史前時期各考古文化之間的趨同性與融合性,讓我們看到中原地區在中國文明起源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