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年畫收藏:是否下一個金礦(圖)

  • 發佈時間:2015-02-13 09:20:4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畢克官收藏的山東平度早期年畫《大戰長坂坡》

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畢克官收藏的山東平度早期年畫《大戰長坂坡》

  韓士奇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民間風俗畫,色彩鮮明、手法誇張、構圖飽滿、形象優美,閃爍著遠古文明的奇光異彩,蘊涵著中華民族的遺風古韻,富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受到世人普遍的喜愛,已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成為人們張貼或收藏的藝術品。

  春節之際,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是如何發展成熟的……

  年畫的淵源和發展

  年畫是適應人們慶賀年節風俗活動而産生發展的。

  應邵的《風俗通義》等書記載,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大約在漢代中國已有祀門風俗,神荼、鬱壘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神,人們便在桃木板上手繪神荼、鬱壘像懸于大門,用於鎮邪驅鬼,這種門畫便是最早的年畫形式。

  到了唐代,又有秦叔寶、尉遲恭現實人物形象的門神,據民間傳説,唐太宗李世民在宮中病了一場,常夢見鬼魅前來吵鬧,十分害怕,他的名將秦叔寶、尉遲恭得悉後,自告奮勇,戎裝披掛,立於窗外守護,當夜果然無事,唐太宗病好後,便命畫師將這兩員大將的像畫了下來,貼在宮門上,也起到同樣的作用。此事以後在民間廣為流傳,逐漸演變為貼年畫的習俗。

  宋代出現雕版印刷技術後,為木版年畫提供了技術製作條件,木版年畫的張貼已普及于城市市民之中;到了明代,木版彩色套印技術更為成熟,使年畫發展到運用色彩階段。清代雍正、乾隆年間,由於繡像小説及使用插圖等木刻畫的興起,並在印刷技術發展的推動下,木刻年畫進入巔峰時期,反映戲曲故事、民間傳説、花鳥、風景、美女等多種題材的年畫大量出現。年畫繪製更精湛,有一半套色、一半手繪的,也有套版彩印的,並出現楊柳青、桃花塢、楊家埠等名滿天下的年畫産地。

  新中國的年畫藝術發展迅速,在繼承和發展優良傳統和風格的基礎上,畫家們創作出許多反映新思想、新生活的新木版年畫,以特有的美好形象濃縮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想像和追求。

  著名的民間年畫

  中國年畫分佈很廣,著名的年畫産地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楊家埠、四川綿竹、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陜西鳳翔、廣東佛山、福建漳州等地。其中楊柳青、桃花塢、楊家埠、綿竹被譽為“中國年畫四大産地”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楊柳青年畫因産于天津楊柳青鎮而得名,創于明末,從雍正至光緒初期最為風行,特點是木刻浮水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保留了民間繪畫技法。它多以美女胖娃和門神為題材,色彩鮮艷柔和,墨線鮮明有致,人物形象俊美,頭臉等重要部位多粉金暈染,富有裝飾性,可謂北派年畫之魁。代表作品有《蓮花有餘》、《金玉滿堂》、《文姬歸漢》等。

  桃花塢年畫産于江蘇蘇州市桃花塢。始於明代,清乾隆年間為鼎盛時期。它吸取了國外繪畫的焦點透視和明暗畫法,畫面遠近分明,層次清晰,風格秀麗,極富江南民間特色,可謂南派年畫之首。這裡年畫曾遠銷日本,對日本“浮士繪”繪畫藝術産生了相當影響。它的題材多以戲文、神像、民間故事為主,色彩多用紅、黃、青、紫,造成強烈的對比。代表作品有《天宮賜福》、《紅樓夢十二釵》、《福祿壽三星圖》等。

  楊家埠年畫産于山東濰坊市楊家埠,始於明末,到清乾隆年間已有“畫店百家、畫種上千,畫版數萬”之説。它題材廣泛,想像力豐富,多用大紅、桃紅、黃、綠等艷色彩,其中又以紅為基本色調。題材以人物、花卉、禽獸、戲劇故事為主,風格為粗獷、樸實見長。代表作品有《灶王圖》、《西廂記》、《十八羅漢》等。

  綿竹年畫産于四川省綿竹縣,是西南地區最有代表性的木版畫。它始於明末,盛于清光緒年間。綿竹年畫的製作與其他地區年畫不同,以畫工勾染為主,先拓出墨線畫稿,再手工描繪,其造型誇張,氣勢奪人。色調單純,構成大紅熱烈的藝術效果。題材多取張飛、諸葛亮等歷史人物及戲曲小説中的畫面。代表作品有《趙公鎮宅》、《狗咬財神》、《三猴燙豬》等。

  朱仙鎮年畫産于河南開封市朱仙鎮,是中國最早年畫産地。北宋時,開封街坊就有印刷門神、鍾馗等“貼子”年畫出現。朱仙鎮年畫製作工藝古樸、多采用紙版套印,線條粗厚豪放,形象誇張,頭大身小,人物眼皮多施用紅或橘黃紋,這在中國木版畫中獨一無二。它雅拙的人物形象和艷麗的色彩,體現中原文化的古樸凝重風格。代表作品有《馬上鞭》、《五子奪魁》等。

  武強年畫産于河北武強縣,興盛于清代,製作以梨木雕版、陽刻為主,線條粗獷,兼施黑、紅、綠、紫、粉等色,對比明快,構圖富有裝飾性。題材多為風俗時尚、娃娃美女、花卉山水等,代表作品有《踏雪尋梅》、《上海汽車電船》等。

  年畫的題材和類別

  傳統年畫全由手工製作,其程式是先畫出底稿,再復刻在木板上印刷而成,也有的印出輪廓線後,再用筆填色。年畫的人物造型有別於其他繪畫,它不講求符合人體結構,而是遵循一套固定模式,追求民間所喜愛的視覺效果,如大人身高七個人頭長,娃娃是五個人頭長,頭大身小,但看起來很自然。

  年畫這門藝術融情節性、裝飾性、趣味性于一體,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取材於世俗社會生活,內容包羅萬象,各種題材畫樣多達兩千余種,使它成為反映古今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大致可分為:

  神仙類它以驅邪迎福為目的,以神像為畫面,印製數量很大,如門神、財神、火神、灶神、玉皇、觀音、福祿壽三星、鍾馗、關公、八仙、龍王、媽祖、魯班等上百位,雖然帶有濃厚宗教色彩,但反映出民眾為求安居樂業、辟邪除祟的良好願望。

  小説戲文故事類它取材于歷史故事、民間傳説、戲曲小説故事等,在年畫中佔有較大的比重。常見的如《楊家將》、《空城計》、《盜仙草》、《打金枝》、《寶蓮燈》、《西廂記》、《打漁殺家》等,通過畫面的故事情節,歌頌正義、忠義、善良,鞭撻奸臣、小人、醜惡,寓教于畫,深為民眾喜愛。

  民俗生活類這類年畫是現實社會生活的縮影。它有描繪新年、端午、中秋等節令繪畫,有社會風俗場景和生活場景的風俗畫,常見的如《女十忙》、《漁家樂》、《九流圖》等,清末以後還出現描寫時事及幽默性年畫,如《老鼠嫁女》、《猴搶新帽》等。

  民間年畫作為中國獨有的一個具有幾千年曆史的畫種,它以獨特的表現手法反映了中國民眾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具有其他畫種不可替代的藝術魅力,堪稱中國文化藝術中的寶貴財富。中國年畫很早就傳到日、俄、印、緬甸、越南、美、英、德及華僑居住國,並且被日、俄、美、英、印等百餘個國家博物館和藝術館所收藏,它的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收藏價值不僅在過去,未來仍將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現在,民間年畫越來越引起海內外人們的關注,國家相繼發行了《楊柳青木版年畫》、《桃花塢木版年畫》、《楊家埠木版年畫》和《武強木版年畫》等系列郵票,木版年畫在收藏愛好者群體中掀起收藏熱潮。在中國各大城市,都出現了一些年畫收藏和研究的民間收藏研究會,其中不少人藏有珍貴的年畫木版和年畫珍品。同時,年畫市場行情也呈現不斷攀升之勢。歷史久遠,印製精湛或具有代表性的早期木版年畫,成為稀世之寶,價格不菲。如清版楊柳青年畫《判官》、《鍾馗》等作品,新中國20世紀50年代木版印年畫精品,都是珍貴的收藏品。

  收藏年畫要注意“久、好、少”,即年代是否久,品相畫工是否好,存世量是否少。具備這些特點的年畫才具有較高的投資和收藏價值。據最新報道,2004年,廣州嘉德舉辦年畫拍賣會,其中一對《尉遲恭瀝粉津門神》和《秦瓊瀝粉津門神》清初木版年畫拍出9.2萬元高價。目前在收藏交易市場上,民國時期的老木版年畫一張在100元以上,清代的每張約在300元至3000元不等,至於更早的老年畫,則價格更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