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2014年紅木遭遇消費“寒流” 現量價齊跌趨勢

  • 發佈時間:2015-01-04 07:58:24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劉慎良  責任編輯:胡愛善

  北京名貴木材市場裏人氣冷清攝影/本報記者 汪震龍

  在經歷了2013年的大漲後,2014年紅木進入調整期,出現量價齊跌的趨勢。但對於走低的原因,一位紅木圈核心的莆田老闆並不認可資金被A股牛市行情所吸引的説法,“什麼時候房子的銷量上去了,行情就能好起來。”

  在2013年達到一個價格巔峰後,2014年起紅木市場又遇到了消費“寒流”,雖然價格依然堅挺,但生意卻冷清了不少。那麼,去年紅木的價格到底跌了多少?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紅木的過山車行情?靠紅木發了家的莆田幫老闆們又有哪些新招?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期前往北京最大的木材批發市場進行了調查。

  調查

  去年冷清的時候10多天不開張

  2014年最後一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前往地處東壩的北京名貴木材市場,這是北京也是華北面積最大的木材批發市場。

  生意似乎和天氣一樣到了冰點。穿過經營紅木的區域,連片的大棚下面,標出紫檀與酸枝名稱的木材,分門別類地擺放著。由於五六級大風驟襲,寬敞的通道異常冷清,一兩百米長的通道,三五分鐘才閃過一兩個人影。公司的夥計們坐在門店一層靠窗的位置前,觀察可能的生意。

  經營紅木的老闆們以福建莆田人居多,生意火爆時滿天飛的小老闆們已經開始貓冬。本想採訪一位80後老闆,沒有約請卻來了六七位。喝茶聊天是他們的一種休閒方式,有些老闆居然10點左右才起床活動。

  一位老闆告訴北青報記者,2013年生意真是好,忙的時候,拉貨的大貨車特別多;2014年就沒法兒比了,冷清的時候,也有10多天不開張的。據中國木業網資料顯示,2014年木材市場整體低迷:木材積壓嚴重、經銷商資金週轉緊張、貸款木商還貸乏力、市場頻演“高臺跳水”等,高端紅木的表現尤為明顯。

  經營國際木材的區域, 大約有來自海外的100余種木材的原木和板材。到了中午,北青報記者橫穿該區域時,生意略有回暖,開始有零零星星的顧客,運送木材的小叉車不時往來,還有裹著棉服的銷售員上前詢問北青報記者,需要什麼貨物。

  追訪

  2013年掙錢“翻番”

  這是一群以70後和80後為主力的莆田幫商人。80後的范老闆面目文靜,皮膚白皙,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是這個紅木圈的核心人物。這群紅木圈的老江湖,從業時間長的有10年,短的也有四五年了,大部分人穿越了行業牛熊週期。

  這群莆田商人在外人面前相當低調,講到賺錢更是財不外露,當詢問他們在2013年所賺取的利潤時,大多數人笑笑,言語平淡,“就是翻番吧”,再無實質性內容。

  有個順口溜是他們財富增值的寫照。福建仙遊是全國最大的紅木加工生産地,仙遊即位於莆田地區。在2013年,當地人流傳一句話:百萬剛起步,千萬不算富,億萬好幾戶。

  據范老闆的朋友介紹,2007年與2013年,都是近年罕見的大行情,不過兩次有明顯區別。從漲幅來看相差無幾,都是翻番行情,區別在於前者時間短,在高位不過兩個月就直線下滑;而後者持續了一年的上漲行情,相比之下,去年調整幅度也不算過大。

  2013年大行情的起因有三個,一個是東南亞和非洲等地區收緊紅木等木材的出口,造成貨源供應緊張;還有就是進口原材料價格也在攀升;此外是收藏紅木傢具已成為不少人除炒股、購房之外的另一種投資方式。三重因素相互作用,致使價格不斷飆升。

  當年6月12日生效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影響最大,該消息自四五月份廣泛傳播時,市場便確定紅木價格將出現大幅度的上漲。權威人士指出,檀香紫檀(俗稱小葉紫檀)、交趾黃檀(俗稱寮國大紅酸枝)、盧氏黑黃檀(俗稱大葉紫檀)和微凹黃檀都是常見的紅木製品原料,而小葉紫檀與大紅酸枝都是紅木的主力品種,其原料本身少,限制交易後,供給將更趨緊張,所以價格呈現單邊走勢。

  分析

  股市吸金不是紅木走低原因

  在經歷了2013年的大漲後,2014年紅木進入調整期,出現量價齊跌的趨勢。主流的紅酸枝,價格較年初下調了10%-20%,以往走俏的緬甸花梨,其價格下降了近30%。針對低迷的走勢,范老闆認為今年的調整並非極端,據他的觀察,紅木波動空間每年大約在10%左右。

  在分析下調原因時,他指出首先是市場不可能一直在高位運作。其次是經濟形勢的疲軟尤其是房地産的下滑,不僅是紅木,很多大宗商品都在下滑。第三是國家的反腐和打擊公款消費,都對市場産生了重要影響。

  至於2014年的行情,是否像業內所説資金被A股的牛市行情所吸引,他並不認可,並堅稱受經濟下滑和政策打壓的影響更大。“什麼時候房子的銷量上去了,行情就能好起來。”一位70後老闆補充道,有黃花梨和小葉紫檀這樣的龍頭品種穩定市場,行情不會太弱,畢竟大料、好料越來越少了。

  講到2015年的行情,他們的意見是,上升概率大於下跌,不過空間有限,波動範圍正常,大約在每噸500元上下浮動。

  轉型

  莆田老闆莫三比克買林地

  2014年,范老闆最大的動作是前往莫三比克買地辦廠,其舉動契合紅木行業的新趨勢。

  去年一條重磅的業內新聞是,由於東南亞的緬甸等國限制木材出口,紅木進口格局發生變化,非洲超越南洋成為我國紅木最大進口地區。

  范老闆告訴記者,因為有親戚在莫三比克一帶經商,他就在2014年夏天前往當地考察,買下了200多畝林地,用做加工廠。這塊林地臨近當地國道,交通便利,買斷99年,價格在四五十萬,他認為是物有所值。

  成本可以大幅降低。據他介紹,當地經濟水準有限,一個工人月薪500元就等於高收入了。他打算雇用10多個當地工人,根據國內需求在當地進行木材加工。在當地與在國內進行木材加工,到底能省多少錢,他沒有測算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節省了相當一筆錢”。説到今年的計劃,他表示還沒有仔細地考慮。針對莫三比克這筆投資,他希望三五年內利潤可以翻番。

  趨勢

  非洲紅木價格處於起飛前

  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明清兩代,海南黃花梨、小葉紫檀和大紅酸枝被稱為“三大貢木”。 最為昂貴的是海南黃花梨,緊隨其後的是越南黃花梨和印度小葉紫檀,然後就是紅酸枝了,紅酸枝與紫檀相比,估計還會有升值空間,若干年後有可能成為新龍頭品種。

  據范老闆介紹,經過近年價格上揚,普通規格的紅酸枝大約為每噸十八九萬,産地以寮國為佳;非洲的紅貴寶則低一個等級,但是其價格正處於起飛前的階段,年初為每噸5000元,年底下滑到每噸3600元左右。此外非洲材的用途廣泛,可做飾品,存在較大的發展和升值空間。

  另據了解,紅木近年處於分化走勢。一是走“高大上”的極品路線,成為奢侈品,備受高端人士追捧,容易有價無市。二是走大眾化的通俗路線,深受廣東、福建和浙江等地人群的歡迎。

  非洲材已成為流行趨勢,紅貴寶(非洲紅酸枝)生逢其時,這是范老闆在莫三比克開辦加工廠的深層行業背景。

  紅木故事 一根叫價2億元的黃金木

  大約一週前,范老闆和他的夥伴們剛從上海回來。此行目的是去欣賞黃金木的橫空出世。微胖的郭老闆還讓北青報記者看了一段手機拍攝的視頻。

  據了解,這根花梨王屬於越南黃花梨老料,長8米,直徑52釐米,頭直徑63釐米,重1.5噸,叫價2個億,是目前所見最大的越南黃花梨老料,號稱全球獨此一根。北青報記者測算了一下,這株樹每克大約113元,堪稱單價最高的越南黃花梨。

  一般黃金木從生長到成材最少50年,這根樹齡至少在800年以上,而在自然環境中,最好的産地每畝也只能生長1至5棵樹。黃金木自身還有一種特別的香味,還能驅逐蛇、蟲、鼠、蟻。黃金木的顏色通過光合作用氧化而成金黃色,時間越久金黃顏色越鮮亮。

  有資料顯示,2013年全國交易的越南黃花梨(簡稱越黃)木料不超過100噸,較次料每噸價格在60萬元左右;稍好一些的每噸價格在90萬-220萬元;特別好的料則按根論價,折合起來每噸價格要超過900萬元。到了2014年3月,越南黃花梨普通料每噸價格在260萬元左右;稍好一些的每噸價格在450萬-900萬元之間;大料則按根論價,並且一木難求,每噸價格將超過1200萬元。

  由於市面上海南黃花梨幾近絕跡,越南黃花梨已成為替代海南黃花梨的不二之選,且伴隨著其資源的枯竭,“越黃”的價格將越來越昂貴。

  如果換成品位更高的海南黃花梨,會是什麼價格呢?范老闆直截了當地説,“別説根本沒有這樣的木頭,假如有,價格至少再加一個零。”

  財經觀察 資本豪賭演繹過山車行情

  如同市場近年炒作過的古玩書畫、普洱茶、黃龍玉,紅木也頻頻演繹了過山車行情,這實際上都是資本豪賭的傑作。

  紅木價格炒作大致有三部曲:首先是一小批職業炒家,擁有一定資金,潛伏一個資源獨佔性的領域,囤積最好産品。然後投資者向紅木産地繳納一定保證金,成為經銷商,所在區域的紅木通過經銷商銷售。一級經銷商留下70%左右的紅木囤積,拿出30%左右的份額,通過“價格聯盟”進行跨區域拉抬,拉升到購買價格的5到6倍後,拋售給二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達到滿意價位後,再拋售給三級經銷商;最後出售價比最初購買價已經高出了10倍。

  炒作手法通常為熱炒稀缺性和收藏價值。2006年年底,“國人專購”的標簽第一次出現在紅木傢具上,北京70%的紅木賣場都貼出了類似的標簽,即停止對外國人銷售。更精緻的手法相繼出現,即直接用黃金回購紅木傢具。

  一旦泡沫破裂,套在高位上的往往是投機者,新手再加融資杠桿,踩踏難以避免,爆倉時有發生。

  新聞記憶體 海南黃花梨的前世今生

  紅木市場的最大龍頭是海南黃花梨,如今基本成了象徵,其木頭和傢具已很難見到天然實材。

  紅木起源於明朝1405年,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回國用紅木壓船艙,木匠們把帶回的木質堅硬、細膩、紋理好的紅木做成傢具和工藝品,供王公貴族享用,到後期紅木大量輸入及明朝滅亡才流入到民間。皇室的尊崇既為黃花梨帶來了興盛,也加速了其毀滅的速度。明末清初,海南黃花梨接近絕跡。

  1963年,“海黃”借助上海博覽會海南代表團的藥材展區重返世間。上世紀80年代,海南多地建立起海黃加工廠,至80年代中期,價格一兩元一斤;此後,“海黃”來源越來越少、材料規格越來越小,價格並未“暴動”。

  2003年前後,中國古典傢具啟動“黃金十年”,“海黃”價格平地一聲雷,開始了奔牛般的大行情,平均月漲幅近30%。當時越南黃花梨的價格每斤才數十元。2005年,“海黃”原料基本絕跡,散舊傢具、農具老料及藥材商的囤積料,成為“海黃”傢具主原料。

  從2006年開始,頂級黃花梨料行情啟動;至2008年,上好而完整的“海黃”老料價格升至最高每斤1250元,折合每噸250萬元。從2011開始,直徑20釐米、長度1米以上的老料每斤破萬,“一根木棍一條金”;2012至2013年間,用遺存小料做的手串,價格上漲了10倍。

  海南黃花梨,100萬人民幣10年前可以買3噸,5年前可以買800斤,2年前只能買不到100斤,現在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到了,10年漲幅超過400倍。 本組文/本報記者 劉慎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