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根雕收藏先看材質再看雕工

  • 發佈時間:2014-11-24 10:43:28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黃璨 劉穎  責任編輯:郭偉瑩

  原標題:根雕收藏先看材質再看雕工

崖柏根雕《面壁達摩》

崖柏根雕《面壁達摩》 

紅豆杉根雕《吉祥如意》

紅豆杉根雕《吉祥如意》

▲天然崖柏根藝

▲天然崖柏根藝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根雕借樹身、樹瘤等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化腐朽為神奇。

  隨著藝術品市場的興盛,少數根雕作品也被端上拍賣臺。例如,2007年10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清乾隆帝寶竹根雕長方璽以951.15萬元成交,2008年10月,一款清早期檀香根雕以52.8萬成交,2010年清楠木根雕虎形雕件拍出47.5萬元……

  雖然根雕在拍賣市場也有不俗表現,但仍屬小眾收藏。那麼,在挑選根雕作品時最應看重什麼?

  

  根藝不等於根雕?

  羊城晚報:不少民間收藏愛好者崇尚天然,四處蒐羅一些奇形怪狀、造型獨特的樹根。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樹根缺乏歷史、文物價值,還缺乏工藝價值,難被理性的根雕市場認可。收藏根雕時,自然造型和雕刻工藝兩者哪個更重要?

  楊飛武:實際上,根雕收藏分為兩種,一種是不經刀斧雕琢的純天然根材,完全保留原樹根純天然的造型,我們叫它“根藝”而非根雕,因為沒有雕刻成分,只是對材料進行簡單的打磨和上漆,保留樹根的原型。有些藏家就專門收藏原生態的樹根,因其千姿百態、無一雷同的造型,也很有看頭,而且有些樹根材質稀有且藥用價值很高。這些藏家追求原生態的樹根不僅不經雕刻,甚至不能打磨。因為從山上採下來的樹根有些已有包漿,肌理很美。此外一些樹根的油性特別足,切割後油會從樹根橫截面流失。要是經過切割、打磨,包漿就會被破壞,並加快油流失的速度。

  根藝也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例如,前幾年我策劃舉辦過一次名為“天畫天雕”的奇石展,作品都是天然的奇石,未經人工雕琢。其中一件作品原本是橫著擺放,從造型、肌理、顏色、形態來看,都像一座山,很美。但是作品圖片在付印時,出版社將圖片豎放,此時才發現那個石頭的形態、肌理看上去更像一個非洲美女,比原來的“山”更具藝術性。完全不施以人工的自然形狀,其欣賞與收藏價值,來自於作者發現了它的美和文化內涵,有的根藝甚至就叫“無題”,讓觀眾自己去想像,去尋味。

  而另一種則是將木雕的工藝用到樹根上,運用構思、設計、雕刻將樹根變為一件藝術品。這也是木雕的一個門類,曾經有人呼籲將根雕獨立出來自成一派。這一類根雕的雕刻工藝至關重要,若是根材經過雕刻後不倫不類,則暴殄天物。所以要“因材施藝”,既保留根材造型的天然肌理美,又要巧施雕刻,從而達到“天工人工兩臻其美”的境界。

  黃友鎮:根雕更講求工藝。雕工不好即便是塊好材料,價格也會受影響下跌。我經常在根雕店蒐羅材料好但雕工不行的作品,買下來把頭砍掉重新雕,價格能翻1—2倍。雕不好浪費材料也是常有的事。而像龍眼樹根、荔枝樹根一類材料價格不貴,但雕刻出來效果好,反而能夠賣起價。

  龍偉工:所謂根雕藝術,就是根的藝術。根雕是從木雕發展出來的,樹根由於結構特殊常被人用來雕刻觀世音、如來佛、西施、鍾馗等,大多只雕一個頭,我們叫“開臉”。根雕和根藝的説法應該説是很混亂的,業內有爭論。有人説樹根是天然的,不是藝術,一定要經過人工處理才是藝術。實際上,現在圈內雕刻的還是比不雕的多,完全根據樹根形狀來進行簡單修剪、打磨的仍佔少數,我就屬於少數派。

  

  根雕式微因賣不起價?

  羊城晚報:上世紀80年代初期,根雕市場如火如荼,一件根雕作品少則幾千元,多則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但近年來根雕逐漸式微,這是為何?

  龍偉工:做這行很難養活自己的,以前有人要來跟我學,我説我可以毫無保留地教你,但你要做好準備,學這個養不起家。我記得在芳村花鳥市場有一家店是專做根雕,以前用普通的根來做雕刻賺不到錢,轉去做崖柏加工,因為近來崖柏市場價格升得很快。

  我的作品曾經嘗試拿到台灣去賣,我姐姐在台灣做雕塑,我挑了五六件小件給她帶回去,結果銷售情況並不好,最後她只轉給我2000元左右。所以後來我的作品基本不賣,只作為收藏。

  廣州在上世紀90年代初曾經出現過根雕收藏、創作的高峰期,其中,很多美術家、雕刻家、商人都介入過根雕,但受市場經濟衝擊,不少人都退出了。目前,根雕工藝水準最高的還是在浙江東陽、福建福州一帶,因為在杭州、上海等地的藝術家比廣東的水準高很多,普及率也更高。

  黃友鎮:這是根雕這門工藝傳承的問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家都比較樸素,都遵循傳統的手法。那時候,根雕工藝絕大部分是師帶徒,師傅有什麼手藝就教給徒弟什麼手藝,很多人都沒有經過系統培訓的階段,這種傳承的力度有限,可以歸為民間藝人類型。在福建福州、浙江東陽、廣東潮州一帶,土生土長的根雕藝人比較多,但這只是一門手藝,一門生意,其規模未能形成一個産業,也沒有把美學加入到根雕作品中,師傅叫怎麼做就怎麼做,雖手上功夫很好,但作品缺乏內涵,少了一種研究與提升。

  直到現在,院校基本沒有開設根雕、木雕專業,沒有一種規範化的運作。我現在就在自己創辦的動漫學校裏開設了動漫根雕專業,據我所知,這是第一個開設根雕專業的學校,我們還在學校開設了根雕工作室柏友堂,從事根雕創作。根雕藝人90%以上都不是搞美術的,柏友堂在做的就是把美學元素融入根雕,從繪畫的角度來切入根雕藝術。

  

  根雕收藏非手工不收?

  羊城晚報:自從根雕被大眾接受之後,創作的隊伍變得大眾化,創作領域不再被藝術家獨攬,根雕創作的功利化、機械化,作品的低劣化、商品化,致使根雕作品的身價大跌。作為收藏,根雕是否以手工製作為佳?

  黃友鎮:根雕和雕塑不一樣。雕刻是可加可減的一種藝術,根雕不是,根雕就是減法藝術,減掉了就沒有了,一刀下去就回不來了,那怎麼辦呢?以前師傅教你要看走勢下刀。

  我們現在的做法是將三維建模運用到根雕上。先掃描一塊根材,電腦裏原本已經存儲了大量的資料數據。掃描之後可以根據根材的形狀來選擇最佳的雕刻方案以達到最好的效果,然後,才通過人工來打稿,打好稿之後再動刀,這樣的話就減少了創作的不確定性,比較保險。

  用這些現代工具是否會影響根雕的獨一無二的特性?我覺得並非如此。每一塊根材都是獨一無二的,三維建模的方法只是幫助挑選最佳的創作方案。例如,在根材裁剪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地雷”,就是打開木頭以後,裏面有空洞、蟲眼或者剛好有木紋,這時候,提前掃描了解根材的特性十分重要。

  而且,我們現在做的根雕與傳統也有很大的不同,整個造型都有了動感。例如,傳統的根雕臉講求端正,但這樣會比較呆板。而我現在的根藝作品頭部全部都是扭轉45度角,與身體不在一條直線上,令人物有一種動態感與美感。

  羊城晚報:機械化作品過多進入市場,是否會拉低市場價格?

  楊飛武:這中間有好也有不好。現在説是因材施藝,用電腦設計最佳方案,不會浪費材料,並保證不會雕壞,這可以説是一種技能的進步,但這麼一來很可能成為機械化産品,千篇一律。此外,數量上去了、産業化了,便會影響它的藝術性。

  黃友鎮:用機械創作根雕與機械製造玩具不同,生産出來的作品並非一模一樣。根材的形狀千變萬化,沒有完全相同的根材,在經過機械切坯以後,我還會用球刀等工具進行塑形、打磨,一般作品上都會留下用刀痕跡,更有靈性。

  

  根雕收藏以“根材為貴”?

  羊城晚報:業內有種説法,收藏根雕時,儘量選擇花梨木、紫檀木、紅豆杉、檀香木、沉香木、黃楊木和陰沉木等上等的材質,一來保存時間更長久,二來因材質價值因素,升值空間更大。可否理解為,根雕以“根材為貴”?

  楊飛武:根雕收藏首先還是要看材質是否貴重和稀有。很多傳統的根雕作品在木材的選擇上是十分講究的。例如中國根雕藝術委員會主任、世界級根雕大師屠一道的作品,選材基本上都用上等根材。像你提到的那些木材,具備堅韌、密實、厚重、沉著的內涵,而且相對於其他樹木的根材,保存時間較長,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是收藏者的首選。

  總的來説,資源性的藏品收藏仍是以材質為主,業界收藏追求的仍多是以投資為目的,所以材質佔了很大的比重。

  當然,也不能忽略藝術價值,兩者缺一不可。根雕常用木材中,還有野杜鵑根、瘦木根、榆樹根、龍眼樹根、樟木根、黃金樟……。由於這些樹種的根肌理綹花並且盤錯癭癤,造型或奇或崛或絕,特別受到根雕藝術家的喜愛。一些木材不是特別名貴的根雕,如果是名家、根雕大師的作品,或者説看著很舒服,今人愛不釋手,且得過獎的作品,那麼,它們升值空間就很大。

  黃友鎮:黃花梨這些木材大家都很熟知,最近市場上出現了根雕新寵——崖柏根雕。一來,這個材質來之不易,由於裸露的崖柏經歷大自然千百年的風雨洗禮,形成了奇特的扭、薄、飄、透的形態,特別適合用於根雕創作,已經成為收藏界的新寵,聚焦越來越多收藏家和投資者的目光。此外,它的香味、顏色、密度、藥用價值、欣賞價值、藝術性、收藏價值等綜合素質很高,甚至超過多種名貴木材。而且最近國家已下令禁止砍伐崖柏,現在市場上流通的崖柏很可能是最後一批木材。近3個月,崖柏木材價格瘋漲,甚至超印尼血龍木、紫檀柳,業內有種説法是崖柏可能成為下一個黃花梨。目前,普通崖柏的市場價每噸在6-8萬元之間,漲了2-3倍。有些根材帶有樹瘤的,價格則翻了10倍以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