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市場前景看好
- 發佈時間:2014-09-29 08:52:57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古籍善本市場前景看好
《劉體智輯小校經閣金文拓本十八卷》。
歐陽文忠公集(殘)。
本月23日,嘉德四季第39期拍賣會完美收官,總成交額1.77億元。值得關注的是,本期拍賣會“古籍善本 碑帖法書”專場匯集書札尺牘、金石碑帖、畫稿、舊紙等各類拍品649件,在各界藏家的支援下,總成交額268萬元,圓滿收槌。
在以書畫為主流的國內藝術品收藏市場,古籍曾長期默默無聞,2000年上海圖書館斥資450萬美元從美國買回翁萬戈家藏的80種542冊藏書,才觸動了市場神經。從中國嘉德的拍賣管窺古籍行情來看,2001年春拍,古籍善本專場總成交額不過280萬元;2013年春拍,古籍善本專場總成交額已高達8700萬元。古籍善本的收藏價值已逐步被人所接受,這一細分市場也逐漸發展起來,分析人士普遍看好其市場前景。
墨跡本近年來最為搶眼
嘉德四季第39期拍賣會“古籍善本 碑帖法書”專場匯集書札尺牘、金石碑帖、畫稿、舊紙等各類拍品649件,在各界藏家的支援下,總成交額268萬元,圓滿收槌。本場拍賣碑帖部分最受青睞,舊拓《三希堂法帖》6函32冊,以13.8萬元成交。1935年影印本《劉體智輯小校經閣金文拓本十八卷》,以12.65萬元成交。《清嘉慶十四年誥命》以8.97萬元成交。舊紙部分,“舊紙一組”55張以8.28萬元成交。同樣今年4月,上海博古齋拍賣公司舉辦的2014春季古籍善本常規拍賣成交400余萬,創了歷年同時期該常規拍賣新高。
據悉,古籍善本可以分為刻本、墨跡本、碑帖、信札以及其他文獻。“刻本”是使用雕刻印刷技術印製的書籍,為古籍善本收藏最大的一類。
墨跡本是近年來最為搶眼的品種之一,又可分為抄本和校本兩類。墨跡本大多是孤品,出自名家之手的墨跡本,在拍場上更會引起激烈爭奪。
碑帖、信札以及文獻則是近年來古籍善本拍賣市場新興品種,也最受市場關注,信札近年來身價更是扶搖直上。
收藏界普遍認為,1911年以前的書籍稱為古籍,1949年之前的稱為解放前舊書。國際上,各大博物館對中國古籍以1644年清入關為界,此前的古籍無論官刻、私刻,均為善本。國內收藏界則以1795年為界,此前的均為善本,有乾隆版、康熙版、明版、宋版之分。宋元古籍歷來為藏家追捧,拍賣會上,600年前的書是論頁賣,400年前的書是論冊賣。
為方便檢索,古代藏書還有圖書裝幀的材質和顏色的不同標識。
清宮藏書處“天祿琳瑯”專藏內府善本圖書,總量達1000余部,在昭仁殿列架庋置。乾嘉時期,將所藏珍本改裝為線裝形制,書函的材質和顏色依據各書的時代加以區別:宋版、金版和影宋抄本皆函以錦,元版以藍色綈,明版以褐色綈。這裡的善本圖書先依版本時代認定以後,再入經史子集分類序列。
影刻本也有收藏價值
最早的古籍被認為出現在唐代,以“日曆”的形式流傳,到宋代開始成書。歷代流傳下來的古籍分為抄寫本、刻印本兩類,按照刊刻時代區分,有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遼刻本、西夏刻本、金刻本、蒙古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國刻本等。
古籍中的影刻本是明清時期對宋元版本的高倣贗品,最早脫胎于“影抄”工藝。明朝中後期,代表了雕版印刷技藝巔峰的宋元版本書籍已屬珍稀,文人士大夫卻又獨愛宋元版本,影抄工藝應運而生。
影抄,就是用薄而透明的紙,逐頁蒙在宋元刻本書頁上,一絲不茍,照樣描摹或雙勾。這樣的抄本幾可亂真,但它僅以“錄副”的孤本形式存在,不能滿足文人需求。書商又將影抄描摹的書頁上板鐫雕,這樣雕印出來的書,因為版樣是影摹而來,即稱影刻本。影抄、影刻之風明清極盛,基本都是影宋、影元。
這些影抄、影刻的高倣宋元版本的版式、字體與原版很難區分,就連乾隆皇帝這樣的大藏家有時也會走眼。據載,“天祿琳瑯”藏書中,經乾隆題為宋刻本的古籍,就有一些是明翻宋的影刻本。上世紀90年代拍賣場上出現的4冊被乾隆題為宋刻的“天祿琳瑯”藏《歐陽文忠公集》,其紙張就被鑒定出是明代的白棉紙。
業內人士認為,現今市面上的影刻本也有收藏價值,它本身就是古籍翻刻本中藝術價值最高的品類,原來的宋版本如果已經湮沒不見,明影宋也就成了最久遠的古本了。特別是歷史上著名毛晉的“汲古閣影宋本”,其價值與宋版書不相上下,但絕大多數影刻本畢竟只是對原宋版書形式上的複製品,其歷史文化價值、藝術價值與它的母版宋版書還是不能相提並論。
收藏建議
古籍收藏首先要確定版本
目前的市場上,古籍善本存世少、檔次高、保管難、升值快,故多年來一直受到高端投資收藏者的關注,拍賣價格也逐年走高。一些上檔次的精品類善本,價格上升更快,其中尤其以宋版書價格為最貴。其實,明朝時期已有“一頁宋版一兩金”的説法,宋版書的價值之高由此可見一斑。這些年來,古籍善本的成交額快速增長,拍賣行情日益紅火。
有業內行家建議,古籍收藏除了看年代,還要注意刻本優於印本,初刻優於翻刻,套色優於單色,圖畫優於文字。原哈佛燕京圖書館善本室主任、中山大學圖書館特聘專家沈津曾介紹,古籍的價值取決於是否具備文物性、藝術性和學術性。明代及明代以前所出版的所有刻本、抄本;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傳較少的刻本、抄本;在印刷上能反映中國印刷技術發展,代表一定時期印刷水準的各種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較精版畫的刻本;辛亥革命前在學術研究上有獨到見解或有學派特點,或集眾説較有系統的稿本,以及流傳很少的刻本、抄本;有名人學者批校、題跋或抄錄前人批校而有參考價值的印本、抄本等,都是非常有收藏價值的。
該行家還總結了購買收藏古籍的一些關鍵要素:第一要素是古籍版本的確定。其重點一是書的年代,二是原刻本還是翻刻本。第二要素是判斷精品與非精品。鐫刻精美,用紙上乘、裝幀華麗、品相完好,對古籍價值影響很大,可能會使同一版刻的書價值相差幾倍甚至十幾倍。第三要素是判斷初印和後印。古籍善本初印本,字跡清晰,見棱見角,賞心悅目;後印者,字跡模糊,甚至不忍卒讀。
在藏品保養上,行家認為必須有科學的方法,譬如古籍文獻保護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防火、溫度濕度控制、防光、防蟲、防霉、防鼠、防破損等。紙質文獻既易吸收水分而膨脹發黴、長蟲、變形,又易放出水分而收縮,使紙張乾燥脆裂。溫度忽高忽低或濕度經常波動,會使紙張變形出現浮凸現象,降低強度和彈性。因此,保持室內適宜的溫濕度是延長古籍壽命的重要條件之一,通常書房溫度保持在14-24攝氏度、相對濕度保持在45%-60%為宜。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