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古籍修復:賡續文明的火種

  • 發佈時間:2014-09-24 09:36:52  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謝萬幸  責任編輯:田燕

  近日,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文獻修復組榮獲第五屆“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這是對長期默默堅守、無私奉獻、守望民族精神家園、賡續文明火種的古籍修復工作者的重要褒獎,也反映了全社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回歸。古籍修復師,“修復”的何嘗不是傳統文化的“蟲咬鼠嚙”。

  守望文明,古籍修復師值得社會的尊重和褒獎

  歷史上,修復師被誤認為是裱貼工匠,不能參評研究崗位,大部分都是初級職稱,得不到好的待遇,社會地位低。但是,這與修復師的實際能力和作出的重大貢獻是不相符的。面對珍貴的古籍藏品,修復師承擔著巨大風險,明代周嘉胄《裝潢志》記載,書畫修復“不遇良工,寧存故物”。只有具備了“良工”,才能談如何修復。古籍修復是一門需要時間積澱、經驗積累的傳統技藝,從業者掌握基本的傳統修復技法也許很快,但是要真正成為行家裏手,則需要經年累月的積累,需要有長期坐“冷板凳”的耐心和毅力。

  國圖文獻修復組是擁有諸多“良工”並作出傑出貢獻的行業翹楚。百餘年來,國圖開展了《趙城金藏》、《永樂大典》、西夏文獻、敦煌遺書和大量宋元善本等一大批重大修復項目,在歷代古籍修復工作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輝煌成就,一件件國寶以煥然一新的生命狀態展現在世人面前,不斷滋養著炎黃子孫。國圖文獻修復組還在古籍修復標準規範制定、全國修復人才培養、古籍修復設備研發、古籍修復科學研究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獲得“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表彰是實至名歸。

  盛世修文,古籍修復讓民族文化根脈賡續傳承

  當今是開展中華傳統文化遺産保護的最好時代,著名專家馮其庸先生曾説:“從‘破四舊’到今天國家提倡保護文化遺産,這個變化應特別珍惜。”隨著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盛世修文”的歷史傳統正在延續,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成為國家發展戰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古籍作為文明的重要載體,在文化傳承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歷經自然災害、兵燹火厄的滌蕩,流傳至今的珍貴典籍已經十不存一,大量處於瀕危狀態的古籍善本,亟須修復。

  古籍修復不僅是修復“文獻”,更是“修復”當代人對傳統文化的價值認識、“修復”文明的創傷。國圖文獻修復組獲獎,説明古籍修復這一傳統“冷門”行當獲得了更高的關注度,古籍修復作為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極為重要的工作,逐漸被社會各界認可和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古籍修復工作者從事的正是最基礎的——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下來”的工作。

  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要有長期堅持的“新常態”,古籍修復工作也應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謹防文化遺産保護“時冷時熱”的波折和損失。我們有理由相信,有黨和國家的重視和投入、從業人員的執著努力、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中華文明必將“修復”歷史的破損和斑駁,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