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兩年多後,個人養老金業務有望迎來全國擴圍。12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相關部門將於近期就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進行動員部署。
作為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個人養老金制度是實現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戰略佈局。自試點以來,個人養老金開戶超6000萬人,市場接受度不斷提升。但也存在繳存冷、産品同質化等問題。要實現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全面推廣和高品質發展,還需多方共同發力。
醞釀向全國推廣
個人養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援、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年繳費上限為12000元,屬於第三支柱保險中有國家制度安排的部分,于2022年11月在北京、上海等36地啟動實施。
個人養老金試點兩年來,市場接受度不斷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超6000萬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000萬人。近期部分地區也披露了繳存數據,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北京市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531.8萬戶,繳存資金114.2億元;上海地區個人養老金累計開戶近500萬戶,繳存金額超過110億元。
與此同時,個人養老金産品“貨架”也在持續上新。以保險産品為例,截至本月初,已有27家保險公司推出210種産品方案。
在試點平穩推進的基礎上,個人養老金制度正醞釀向全國推廣。12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相關部門將於近期就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進行動員部署。這標誌著個人養老金試點有望于近期全面放開,從原來的36個試點城市擴展到全國。
對於個人養老金的全面實施,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推廣和普及,將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資金繳存到個人養老金賬戶中,這將為銀行、保險相關企業提供更多的客戶資源和業務機會。為了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和偏好,相關機構需要不斷創新個人養老金産品和服務,提高産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
繳存冷難題待解
儘管開戶人數持續增長,但個人養老金“開戶熱、繳存冷”的現象始終存在,個人養老金的實際繳存情況不及預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出於“薅羊毛”的心態,部分客戶被銀行的優惠吸引開立賬戶,但一直未繳存或繳存極少。
緣何個人養老金繳存熱情不高?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當前的經濟環境使得一些人更傾向於將資金用於即時需求或償還債務,而非長期儲蓄。個人養老金賬戶的資金流動性較差,一旦存入,在退休前難以取出,這也影響了人們的參與意願。
也有業內專家直言,個人養老金制度本身的設計和實施也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繳存比例、稅收優惠等方面的政策不夠吸引人,或者繳存和投資渠道不夠便捷和靈活等,這些都會影響公眾的繳存意願。
提高個人養老金投資積極性和産品吸引力,是目前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和市場各方的共識,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余豐慧對此建議,政府部門可以考慮提供更加靈活的取款規定,例如在特定情況下(如購房、重大疾病等)允許提前支取部分資金。同時,加大稅收優惠政策力度,比如提高稅前扣除限額,或是針對低收入群體提供直接補貼。
江瀚同樣認為,需要增加個人養老金繳存的稅前扣除額度,或者對於個人養老金投資收益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甚至還可以推動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和互補,如與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制度銜接,提高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的綜合保障水準。
提升個人養老金繳存積極性,也需要供給端發力。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發佈的《中國養老財富儲備調查報告(2024)》指出,在已參加個人養老金的受訪者中,有68.8%表示遇到了不同的問題,包括沒有合適的産品、産品購買流程複雜、開戶流程複雜、想選的産品沒在開戶行上架等。
保險産品吸引力有待提升
保險與養老屬性天然契合,在個人養老金産品中保險産品具有獨特優勢。然而,在個人養老金投資品種組成中,相比儲蓄、基金、理財等産品,保險的關注度並不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於並不是開戶渠道,險企難以掌握主動權;另一方面,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期限相對較長,短期內難以看到收益。
近期,鼓勵險企開發個人養老金的政策頻頻。10月金融監管總局發佈的《關於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到,開發適應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新産品和專屬産品。保險公司要堅持普惠、便民原則,結合個人養老金制度特點,加強産品和業務管理。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意見》也提出,鼓勵開發適應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新産品和專屬産品。
未來,保險公司該如何從供給和服務兩端發力提升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的吸引力?江瀚建議,保險公司應設計更加靈活多樣的繳存和投資方式,提供不同的風險收益組合供消費者選擇;或者推出與養老社區服務相結合的保險産品,提高保險産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余豐慧表示,險企可以優化銷售渠道,利用數字化平臺簡化投保流程,使客戶能夠更加便捷地完成投保。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