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11月正式啟動算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已步入第三個年頭。業內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根據有關安排,在36城試點取得先行經驗的基礎上,該項制度即將面向全國推行,相關部署已箭在弦上。
以個人養老金為抓手,金融機構對養老金融的參與感不斷提升,對接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産品貨架持續豐富,民眾對養老儲備的認知也有所提升。從試點情況看,在各大銀行、保險、基金等機構的“熱情攻勢”下,雖然增加開戶數量不難實現,但“繳存遇冷”“賬戶閒置”等問題仍然存在。相關問題是多重因素交織産生的結果,業內人士期待相關政策能夠優化。
在個人養老金制度即將全面鋪開之際,如何讓這項關乎民生的養老儲備叫好又叫座?專家建議,隨著各類産品持續擴容升級,産品貨架需做好分層工作,加強差異化優勢,提升民眾參與度和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優化産品設計和政策支援,確保分層産品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從而實現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産品貨架日益豐富
個人養老金制度已走過兩個年頭,該制度框架下的産品也在動態變化:有的産品退出,有的産品迭代升級,有的産品加入。記者查詢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公佈的個人養老金産品目錄發現,截至12月9日,個人養老金産品836隻,其中儲蓄産品466隻、基金産品200隻、保險産品144隻、理財産品26隻。動態調整之下,各類産品的總量均較去年同期實現增長。
當下正值該項制度在全國擴圍的前夕,銀行、保險、基金、理財機構紛紛加強了宣傳行銷力度。特別是在掌握“先行步驟”優勢的銀行端,新一輪開戶戰硝煙再起。為了吸引客戶,多家國有大行、股份行推出了各類開戶禮。
除了開戶戰,不少銀行還瞄準了繳存。例如,工商銀行推出個人養老金開戶繳存四重禮,最高可獲得656元立減金,12月新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並轉入一定資金,最高可抽取188元立減金;2024年以來累計繳存金額達標,還可參與立減金抽獎活動。中國銀行表示,12月31日前開戶並繳存個人養老金的用戶,最高可獲得618元微信立減金。多家銀行也開展了類似開戶繳存抽紅包活動。
“今年全年都有日常的個人養老金預開戶任務,但數量不多。全面鋪開之後,開戶任務和産品行銷總量肯定要上一個臺階。”某股份行北方一家非試點城市支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業內人士表示,在銀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具有“唯一”性,對銀行來説,盡可能多地拓展客戶開戶繳存,有助於資金沉澱、增加負債來源,對創新和拓展業務來説這塊也是增量。
對於消費者來説,開戶只是第一步,後續可以根據個人偏好購買四類個人養老金産品。四類産品各有攬客“招牌”——儲蓄産品本金收益有保證;保險産品兼具保障與儲蓄功能;理財産品以中低風險等級為主,波動相對平緩;基金産品風險較高,收益彈性也較大。
“賬戶成閒置品”難題待解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已有超6000萬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000萬人。業內人士表示,在這些賬戶中,一部分是“閒置賬戶”,也就是開戶人無繳存或是在銀行繳存獎勵機制下僅象徵性繳存,更別提投資上述四類産品。
“從之前人社部公佈的數據來看,有兩個主要問題值得關注,一是轉化率不高,有部分客戶開戶後成了睡眠戶,也就是賬戶處於空置狀態。二是平均繳存金額不高,實際的平均繳存金額與12000元的繳存上限相比,差距較大。”冠苕諮詢創始人、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表示。
記者調研了解到,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封閉運作,參加人領取個人養老金需滿足指定條件,包括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等。支取條件嚴苛、流動性較差的問題,成為不少已開戶消費者繳存時的攔路虎。
此外,在一線行銷中,“節稅”通常是賣點或宣傳亮點之一,但最終能節稅的金額與全年繳存額以及應納稅所得額是掛鉤的,稅前年收入水準直接影響節稅金額。多位專家表示,雖然目前個人養老金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但優惠力度有限,對中低收入群體的吸引力較弱,現有框架下難以激勵更多人參與。
對於部分賬戶閒置的原因,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分析表示,一是與個人養老金産品具有高匹配度的用戶基數本來就有限。從制度設計上看,個人養老金繳存時可進行個稅減免,領取時按照3%的稅率補繳個稅,適用稅率越高,減免力度越大。非個稅和低個稅群體缺乏參與個人養老金産品的積極性。二是個人養老金本質上屬於一種長期儲蓄,對參與者當期現金流會有一定影響,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參與個人養老金的意願。三是可投資産品豐富度有待提升,且相關産品仍缺乏賺錢效應,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參保人滿額繳存的積極性。
據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發佈的《中國養老財富儲備調查報告(2024)》,在已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受訪者中,有68.8%的受訪者表示遇到了不同的問題,包括沒有合適的産品、産品購買流程複雜、開戶流程複雜、想選的産品沒在開戶行上架等。報告還提到,不選擇個人養老金産品最主要的原因分別是沒有餘錢儲備、産品沒有吸引力和領取靈活度不夠。靈活就業人員主要受限于未繳納基本養老保險不能參加個人養老金。
“個人養老金滲透率提高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比如像老百姓平時接觸較多的銀行理財産品上線數量依然非常有限,初期不少客戶有觀望情緒是可以理解的。”周毅欽表示。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認為,儘管個人養老金制度已實施兩年,但公眾的參與度較低。許多人對個人養老金的概念、優勢和操作流程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參與意願不足。同時,公眾對其政策細節、稅收優惠、賬戶管理等方面的認知有限,影響了制度的普及和接受度。曾剛認為,個人養老金産品供給仍然缺乏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選擇空間,難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部分金融機構在産品設計和創新方面有待加強。
打破同質化“分好層”
業內人士表示,除了稅優政策外,與其他養老金融産品相比,個人養老金産品尚未打造出差異化特色;同類型産品相互比較,同質化現象依然明顯。《中國養老財富儲備調查報告(2024)》顯示,受訪者希望金融機構能夠推出種類更加豐富,更加個性化、多元化的養老金融産品。該報告建議,金融機構需要秉承信義義務,厘清戰略定位、融合創新,提升産品創設及資産配置能力,用專業創造價值。
“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擴面和優化需要政府、金融機構和公眾的共同努力。通過豐富産品種類、提升服務品質、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和完善監管機制,可以進一步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普及和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養老保障服務,同時促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曾剛表示。
曾剛建議,各類金融機構應根據不同人群的風險偏好和養老需求,設計出多樣化的個人養老金産品,提升産品透明度和收益穩定性,加強産品資訊披露,明確收益預期、風險等級和費用結構,幫助參與者更好地理解産品特點;優化服務體驗,簡化操作流程,提供便捷的賬戶開設、繳存和投資操作服務。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防範市場波動對養老金投資的影響。
此外,曾剛還建議,完善配套政策與監管機制,建立統一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管理平臺,方便用戶跨機構管理賬戶和産品。加強長期收益保障,探索建立收益保底機制或最低收益保障政策,增強公眾對個人養老金投資的信任。
“個人養老金産品分層是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按風險偏好、收入水準、生命週期和功能進行分層設計,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升個人參與度和資金使用效率。同時,金融機構與政府需加強合作,優化産品設計和政策支援,確保分層産品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從而實現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曾剛説。
“個人養老金屬於典型的長期投資,為退休後的生活做提前規劃,這就要求個人養老金投資收益必須跑贏通脹,否則就失去了養老投資的意義。”薛洪言表示,結合統計數據來看,權益類公募基金長期大概率跑贏通脹,儲蓄産品大概率跑不贏通脹,理財和保險産品則有不確定性。在個人養老金産品貨架上,要繼續豐富權益類産品供給,如順應被動投資大趨勢,納入更多的指數型基金等。
周毅欽建議,應強化個人養老金産品的差異化優勢。目前個人養老金産品的稅延政策優惠力度並不明顯,而客戶對於個人養老金産品的特性非常在意。有必要為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者專門打造一批差異化特徵明顯的專屬産品,例如具有費率更低、條款更優、風險保障價值更高等特點的産品,進而增強客戶的購買欲。這對操盤個人養老金産品的金融機構提出了新的要求。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