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21歲學生賭球欠近59萬自殺 曾考慮賣器官還債

  • 發佈時間:2016-03-21 07:52:5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潘志賢  責任編輯:張明江

鄭德幸發給父親的最後一條短信。

  鄭德幸發給父親的最後一條短信。

與鄭德幸的死亡證明放在一起的是他上學期間獲得的多項榮譽證書。

  與鄭德幸的死亡證明放在一起的是他上學期間獲得的多項榮譽證書。

鄭德幸手機中的記賬本。

  鄭德幸手機中的記賬本。

  46歲的鄭先橋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蒼老很多。3月9日,他的長子鄭德幸從青島一家賓館的8樓跳下,結束了21歲的生命。

  簡單處理完兒子的後事,鄭先橋來不及悲傷,又匆忙從河南省鄧州市農村老家趕到兒子就讀的河南牧業經濟學院,處理鄭德倖生前留下的難題——因賭球以28名同學之名欠下58.95萬元貸款。

  從2015年2月接觸賭球開始,鄭德幸越陷越深,直到無法自拔。越輸越多時,鄭德幸一心想“撈本兒”,他開始借高利貸,同時以28名同學之名進行網路貸款。最終,鉅額貸款把鄭德幸逼上了絕路。

  賭球

  今年1月22日晚7時開始,到24日中午停止更新,鄭德幸在網上用一篇《講講我的故事:大二學生負債30多萬》的長帖,講述了自己的賭球、借貸生活,並稱“希望吧務不要刪,也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2009年,鄭德幸開始看河南建業隊的比賽,並喜歡上了足球,他最喜歡踢的位置是後衛。高中時他進入校隊,不過,因為是縣城的學校,一場正規的比賽也沒踢過。為了攢錢買一件建業隊的球衣,他到餐廳打工,啃了兩個月的饅頭。

  2015年1月,亞洲盃比賽,喜歡足球的鄭德幸開始買足球彩票,至於原因,他的形容是“鬼使神差”。剛開始玩得小,兩元起步。

  到2015年2月底,網上國彩禁售,他就到處找可以買國彩的地方,自己看盤,看賠率,每天的心思全都用在了賭球上。

  2015年3月開學的時候,他玩起了10元錢的“二串一”。連贏幾天后,鄭德幸覺得賺錢太容易了,慢慢就加大投注,100元、200元……

  因為家境不好,“對金錢真的有很大渴望”,鄭德幸越陷越深。

  足球是圓的,足球場上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慢慢地,鄭德幸開始賠錢。看貼吧中有人介紹“穩賺不賠”的方案,他覺得找到了“大神”,便跟著買。終於,“大神”連輸5天后,鄭德幸輸光了生活費。

  鄭德幸開始害怕了,但又不甘心,就找朋友借了800元。他孤注一擲,把錢全部押在了美洲的兩場比賽上。跟以往相比,這次注下得最大。

  比賽是上午10點多,鄭德幸全神貫注地看著比賽,一共90分鐘的比賽,可到70分鐘時他買的兩隻球隊都還在落後,“很緊張,特別緊張”。但奇跡出現了,最後20多分鐘,兩隻球隊竟然全都逆轉,“我紅了”。那一次,他中了7000元。

  “如果這是個終點多好,可惜我沒有。”鄭德幸寫道。他在贏錢後,買了蘋果手機,還請同學吃了頓飯。

  這兩個月的彩票,總體上是贏了,他也沒有外債。

  一次,鄭德幸看到帖吧裏一些代理説“週邊”賺錢,讓他過去開戶,他充了50元進去,發現滾球比國彩靈活後,他把自己的2000多元錢全部投入滾球。一週下來,他輸得只剩下800元。

  過了幾天,鄭德幸開始接觸一個叫“重慶時時彩”的彩票,兩個小時,200元變成了2000元,此後三四天他一直賺錢。他把贏的錢拿去消費,“購物,大吃大喝,什麼都用好的”。

  後來他輸光了。鄭德幸慌了,因為沒錢就沒法玩了,他想到了貸款。

  鄭德幸寫道:“心想這錢都能贏回來的,貸款也無可厚非。”他在網貸平臺貸了1萬多元,“説實話,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搞這麼多錢,雖然是貸款,心裏居然一點恐慌都沒有,錢那時候看來就是數字,一個越來越大的數字。”

  不到半個月,1萬多元又輸光了。“十賭九輸,自古不變。”鄭德幸在帖子中懺悔説,“贏的日子從來沒想過停下來,輸的時候總想著翻本。現在想想真可怕,如果有幾千萬,我都敢投到這上面。”

  賭球之後,曾經外向的鄭德幸變了很多,一年也沒踢過幾次球。

  欠貸

  越輸越多,鄭德幸“瘋狂地找錢想把輸的一把撈回來”。

  “有人好奇我一個大學生從哪弄來的30萬元,我找20多個同學朋友幫我貸款,所有能做的貸款都做過。”鄭德幸寫道。

  在班裏,鄭德幸是班長,人緣也很好。多位同學稱,鄭德幸借用同學個人資訊,通過各種網貸平臺進行貸款。

  室友李東説,他們寢室關係特別好,互相之間也很信任。李東的支付寶賬號是鄭德幸註冊的,他用李東的名義借了8000多元。李東知道,鄭德幸用這些錢買了個蘋果手機,但他從來沒見過這個手機。

  “被欠款”的不止同班同學,還有鄭德幸的朋友。

  程麗曾是鄭德幸的同班同學,後來轉專業去了別的院係。但因為關係好,每次班級聚會,鄭德幸都會叫上程麗。

  2015年11月,鄭德幸給程麗打電話,説想讓她幫著“刷單”交學費。“電話打了十幾個。”程麗同意了。

  鄭德幸拿著程麗的學生證、身份證,通過“趣分期”網貸平臺先後借出1.3萬元。當天,他又通過“愛學貸”網貸平臺,刷了6888元買了個蘋果手機。“他拿著我的手機操作,因為信任他,就沒多問。”程麗説。

  就這樣,鄭德幸借用、冒用28名同學(其中本班26名)的身份證、學生證、家庭住址等資訊,分別在諾諾磅客、人人分期、趣分期、愛學貸、優分期、閃銀等14家網路分期、小額貸款平臺,分期購買高檔手機用於變現、申請小額貸款,總金額高達58.95萬元。

  “被欠款”的學生中,最高的是8萬元、涉及分期平臺12個,最低的為6000元、涉及分期平臺1個。

  到了去年10月,不少同學第一次收到催款短信,“還以為是詐騙”。他們找到鄭德幸,鄭德幸就給同學寫一張借貸欠款證明,摁上手印。

  到2015年12月中旬,越來越多的同學都收到了催款短信。

  這段時間,鄭德幸基本白天出去,晚上回來,有時候一天都不吃東西,説沒有錢。同學看著可憐,還偶爾給他買點饅頭。

  還不上款,這些借貸平臺頻繁給同學們發短信、打電話,甚至稱會派出“外訪組”到學校來找麻煩,再不還款,就會報警,告到家長處,彙報給學校。

  為此,多位學生曾到派出所報案,“但警察認為,手機截圖不能作為證據,沒有立案”。

  程麗沒敢把這些告訴家人。寒假時,她沒有回家過年,而是到江蘇昆山一家電子廠打工,用掙來的3000元還了“趣分期”的兩筆貸款,但剩下的1萬多元,她無力再還。

  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收到催款短信,不少家長跑到學校,找鄭德幸討説法。於是,同學們之間開始傳“鄭德幸出事兒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