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女兒早産大學教師發眾籌 募十萬獲百萬引非議

  • 發佈時間:2016-03-17 09:28:57  來源:東方網  作者:韋英哲 劉宇雄  責任編輯:張明江

  為治早産女兒,中山大學一名教師何金鵬近日發微信眾籌求助。原計劃募捐10萬元,結果卻獲捐近百萬元。針對募捐人的身份,有網友質疑:夫妻兩人都有正規工作為什麼不借錢而要募捐?昨日,何金鵬回應稱,初衷是救助女兒並讓更多人了解和支援早産兒救助,他承認自己的公益眾籌確實存在不足,將把餘額全數捐出,目前正與公益組織討論方案,設立專項基金救助早産兒。

  事由:為救早産女兒發起眾籌

  3月12日,一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求助文章刷爆朋友圈。發文者是中山大學團委的教師何金鵬。何金鵬在文中提到,2月28日,妻子提前産下僅31周的女兒,僅1630克。“一齣生就是高危早産兒的狀態,被迅速送至新生兒科的保溫箱搶救。”鉅額醫療費用讓何金鵬感到頭疼。醫生估計此次住院最終費用約10萬~15萬元。

  求助文章閱讀量很快超過10萬次,捐款金額也不斷猛增。截至3月15日中午,總捐款數超過95萬元。昨日,記者致電何金鵬,他稱目前還有一些零星的捐款。

  質疑:早産看護需要那麼多錢嗎?

  收到鉅額捐款的同時,何金鵬的做法也開始受到質疑。一名網友提出了三大疑問:“1.早産看護(31周早産)需要這麼多錢嗎?2. 10萬元對於一對畢業4~6年的夫婦,且在中大工作來説,不算很多吧?3.這種籌款合法嗎?”

  原本只需要10萬元資金,卻募集了近100萬的資金。如何處理這些多出來的資金,也變成了一個棘手問題。而更早之前,有媒體報道,一對夫婦為自己患病的孩子眾籌,最終在孩子不幸夭折後,他們沒有退回多餘的錢,而是曬出了自己海外度假的照片。這同樣也引起了眾多非議。

  回應:餘款將設立專項基金

  面對質疑,何金鵬在自己的公眾號發文回應。據其介紹,截至3月13日,女兒的醫療花費已達56925.72元,加上妻子的治療費,已超過8萬元。“對於本次眾籌,鋻於是第一次,經驗不足,我有做得不完善的地方。”何金鵬説,“一開始有質疑主要是由於資訊不對稱引起的,陌生人捐款是基於信任,我相信後續做好,那些對我有質疑的人會理解的。”

  關於其家庭情況,何金鵬于2013年購房,目前仍有約8萬元借款沒償還,且按照政策目前房子無法轉賣;同時,他每月有3000多元房貸、約4000元水電房租、超2000元生活費等需要支付。

  昨日,何金鵬告訴記者,目前,他正在跟公益組織碧心基金討論具體的方案,將妥善處理餘款,設立專項基金,用於救助類似女兒情況的早産兒。

  專家觀點

  個人求助行為也不能缺失管理

  剛剛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規定,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基於慈善目的,可以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募得款物由具備資格的慈善組織管理。

  對此,華南理工大學刑法學教授徐松林表示,“《慈善法》規範募捐行為,也是防止有人利用朋友圈詐騙。法律頒布後,由於個人不作為募捐主體,通過朋友圈微網志等傳播方法就不可行了。”

  對於募捐剩餘款項該如何處理,徐松林表示,目前沒有相關法律規定,但應遵循信用道德,剩下的款項不能用於個人的消費。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表示,剛剛通過的《慈善法》已經明確,個人在自身面臨困難時向社會求助,是一項正當的權利,個人求助不屬於慈善活動,不受《慈善法》制約。但個人求助的行為也需要規範,如果管理不好,也容易對慈善信用體系造成負面的衝擊。

  對於目前大家普遍關心的“多出來的錢如何用”的問題,朱列玉建議,首先要公開其孩子治病的花費,多出來的錢可以通過合法途徑轉贈給紅十字會或者合法的慈善機構,並向社會作出一個情況説明公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