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看氣質”爆紅 專家稱“病毒式傳播”
- 發佈時間:2015-12-07 14:57:4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就是這張專輯宣傳照引發了“主要看氣質”風潮。
這兩天,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主要看氣質”的接龍遊戲所影響,參與該遊戲方式有兩種,要麼接龍發自己照片繼續遊戲,要麼向讓你中招的微信好友發一個5.21元的紅包。有的網友通過該遊戲日入幾百元,有的則是巧妙秀自拍!也有人吐槽:“一個接龍遊戲在加入紅包後就不那麼純粹了,總覺得有的人是在借遊戲斂財!”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楠 綜合央視官微、知著網等
一夜爆紅 朋友圈成“氣質圖”大戰 有人日賺數百元
“主要看氣質”遊戲規則如下:朋友A發出一張自己的照片,標題為“主要看氣質”。如果有朋友點讚或者回復,就是中招。繼續遊戲有兩種選擇,要麼在朋友圈接著發“主要看氣質”的照片,要麼給A發5.21元紅包。
同時,該遊戲規則中還有一些“套人”的語句,比如:如果當我是回事,玩下去!發朋友圈的時候不準説這是個遊戲。該遊戲被製作成一張圖片,用於發給下一位中招者。
網友“漁小魚”説,她從前日上午就開始玩該遊戲,上傳照片時特意選了一張比較美的自拍,並配上文字:這是一個不看顏值看氣質的世界,姐的氣質就是如此高冷。很快,很多好友回復並點讚,一共有70多人。“漁小魚”把遊戲規則逐一發送給這些好友。“沒想到超過半數的人選擇給我發紅包。”她説,截至昨日上午,她已經收到40多個紅包,有200多元。
網友“洋娃娃”覺得這個遊戲非常無聊。有些人平時長什麼樣又不是沒見過,遊戲發的照片,一看就是精心PS過的。有的配的文字還故意裝得自己是無奈參與,變成了一場比拼心機的“美圖”大戰,“同為女性,看得我都想遮罩她們了!”
25歲的羅渝認為,這個遊戲有點像過去在朋友圈盛傳的“不轉發要倒楣的”各種文字,雖然沒有強制性,但讓人覺得不舒服。“朋友圈本來是朋友互動的地方,如果是玩遊戲,也應該全憑自願。遊戲不玩就給錢,雖然5.21元不多,但總覺得變味了。”還有網友直截了當:“想紅包想瘋了吧?太LOW!”
梗在哪 “主要看氣質”源自歌手王心淩宣傳照
“主要看氣質”為何突然火爆朋友圈?這一問題也困擾了全國網友,僅僅在新浪微網志搜索引擎中關於“主要看氣質是什麼梗”、“主要看氣質出處”的相關搜索結果就上百萬個。而圖片搜索引擎中,輸入“主要看氣質”關鍵詞,第一頁顯示的結果中超過八成為自拍照,相關圖片超過110萬張。
“主要看氣質”梗從何來?有網友認為是來自於網友間自發形成的接力遊戲;也有網友認為是網路策劃活動;還有網友認為是小品臺詞引發跟風,因為日前網路知名紅人“留幾手”發佈視頻,在視頻中小品演員趙四展示了一段才藝,表演完説:“主要看氣質”,引發了網友的跟風。
不過,得到大多數網友認可的説法是源自歌手王心淩宣傳照。有網友追根溯源發現,王心淩11月25日發的一張新專輯中有一張配圖是綠色背景凸顯古堡風,但手裏拿著漢堡大口要吃。網友表示,這種風格簡直腦洞大開,然後王心淩回復説,“主要是看氣質”,於是該“金句”迅速在網路發酵。
“主要看氣質”為什麼會火
社會心理學專家這樣解釋:傳播火爆源自被朋友圈拋棄的恐懼感
南師大社會心理學專家朱強説,以往的傳播一定會有編碼、傳播、解碼、分享這樣一個過程,在新的傳播時代,傳播的過程本身就達到了傳播的目的。作為一種消費休閒方式,體現公眾的群盲心理,烏合之眾的集體無意識,或者是簡單的認同。當話題形成的時候,跟風從眾或許是最安全的方式。最好玩的而是,新的傳播時代裏,人們會通過簡單認同,體現自己不落時尚,我其實還不老啊,這樣的一種娛樂的分享方式,這符合網際網路傳播的特性。
“朋友圈文化本身,就有身份認同,假如小夥伴不帶我玩,就會很痛苦。每個人都害怕孤獨,害怕被群體拋棄,網際網路這種圈子的傳播遊戲規則就是這樣,你不懂就不時尚,就會被群體所拋棄,於是大家不自覺捲入其中,推波助瀾成為無形的推手。”朱強表示,自己就給別人打過5塊錢,但對方沒要。玩遊戲過程中也要考慮道德邊界,本來是哈哈一笑的東西,不要變成綁架。
網際網路評論人魏家東認為,從話題策劃、朋友圈引爆,大家熱情參與,到微網志、百度知道,貼吧等尋找答案,確實是一次不錯的“病毒行銷”。首先參與門檻很低,在朋友圈引爆的非技術型遊戲,這類型病毒都跟秀照片有關。朋友之間的玩笑,整蠱,都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恰到好處。第二,從目前看,懸念足夠了,已經火爆了好幾天,而且歌手的微網志話題也早早建立,看來也是有備而來。第三,火爆的氛圍是要製造的,水軍、大V的參與後,就會形成自來水效應。有些話題突然間火爆,不是沒有可循之路,做好準備,營造氛圍,製造懸念,答疑解惑,激發參與,熱度便會不斷增長。
“知著網”這樣解釋:引發情緒共鳴,網路大咖又添了把火
中國網路視頻研究中心官方微信“知著網”是這樣解釋的。
引發情緒共鳴
“主要看氣質”傳播範圍這麼廣是因為引發了網友的情緒共鳴。一種傳播關係的達成,本質上是一次情感關係的實現,營造出一種強程度的情緒共鳴。尤其在新媒體環境中,“情感”成了影響傳播效果的關鍵因子。社交媒體分析工具BuzzSumo曾對10萬篇“爆款文章”進行分析,調查它們究竟引發了人們的何種情緒。結果顯示,在這些被廣為傳播的文章中,排在引發情緒第一位的是吃驚,緊隨其後的是搞笑,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別是開心和愉悅。
因此,能喚起人們積極情緒和正能量的內容,往往更容易讓用戶樂於分享,獲得病毒式傳播效果。
傳播過程中不斷變異
《自私的基因》一書曾提出“米姆”的概念,後被借鑒到病毒式傳播的研究中:“米姆”作為一種流行的、以衍生方式複製傳播的網際網路文化基因,是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倣而得到傳遞。值得注意的是,在病毒資訊複製擴散的過程中,“米姆”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變異。
例如這回的“主要是氣質”,最初是對歌手王心淩新專輯配圖的調侃;隨後這句話被網友複製、模倣過來,並加入了“不發自拍就發紅包”這一元素,引起大規模轉發;然後經過再次“反轉”、“解構”、“惡搞”等種種變異,最終形成N級病毒式傳播之勢。新媒體中內容的碎片化,使得同一主題下的病毒資訊內容借助頻繁更新和反覆敘事,影響力不斷壯大。大咖們加入推波助瀾
同時,這一過程,也是受眾不斷參與,自主創造內容的過程。網友的參與感與創造性,在病毒式傳播的過程中迸發。
病毒式傳播看似泛娛樂化時代中,大眾的非理性狂歡。但如果我們對現象進行深究就不難發現,每一次病毒式傳播,其實也都在滿足受眾的某一項關鍵訴求。比如這次“主要看氣質”,有網友就直言不諱:就是找個合理的理由發自拍唄!滿足“展示自我形象”和“愉悅/娛樂”的訴求。
此外,每一次病毒式傳播的參與者,起關鍵的節點性作用的,就是社交網路上的各種大咖。比如這次,段子手@留幾手、奇虎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陳歐等微網志大V,都加入了刷屏活動。這無疑是對病毒式傳播又添了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