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放棄美國名校讀書 山坳放羊年銷售5000萬元
- 發佈時間:2015-02-10 08:35:14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畢曉娟
呂彥 照片由本人提供
“如果人生能重來的話,我還是會作出這樣的選擇。”
説這話的人叫呂彥喆,1986年出生,是一個原籍遼寧的小夥兒,現在在安徽省寧國市寧墩鎮的一處山坳裏養羊。不過,他養的可不是普通的羊。
這座現代化烏骨羊養殖場建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坡上,呂彥喆熟練地越過羊圈的欄杆,一個飛身騎跨在一隻羊背上掰開羊嘴,檢查它的健康情況。難以想像,這個“羊倌”是學經濟的,不僅拿到雙學位、被保研,還曾經被美國知名大學的商學院錄取。如果當初呂彥喆選擇了另一條路,他就不會出現在這裡,陪伴他的也不會是這些“咩咩”叫的黑山羊。
如今,呂彥喆養羊養出了一個“世界之最”,短短4年時間,他所創辦的天行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擁有全球最大的烏骨羊種群,純種數量佔世界種群的3/4。因為稀有性和極高的營養價值,烏骨羊的羊肉深受高端市場的青睞,公司一年的銷售額達到5000多萬元。1月5日下午,寧國市天行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赴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中小企業股權報價系統(Q版)掛牌儀式在上海股交中心舉行。
學工商管理的為何去養羊
如果不是聽呂彥喆口述,很難把美國名校、創二代這些字眼兒和眼前這個質樸的青年“羊倌”聯繫起來。呂彥喆看起來身體有些瘦弱,但骨子裏有股不服輸的勁兒,提起那些艱辛的過往,他的語氣中聽不出絲毫的情緒起伏。年少老成的他,看起來比同齡人更加淡定。
2009年7月,拿到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雙學位的呂彥喆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不僅獲得了保研資格,而且還收到了美國華盛頓大學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呂彥喆卻作出了一個“爆冷”的選擇。
“此時恰逢全球金融危機,由於考慮到各類成本和材料價格相對於未來為最低點,這個時候非常適合創業。”呂彥喆説服了經商的父母,“延後出國留學的時間,先創業”。
在他看來,這樣做並非一時衝動。因受父母的影響,他在大學時就做好了創業的準備。幾乎所有的假期,他都在外面打工,從最基礎的五星級酒店前臺,到廣交會的分展區督導、展位解説員、銷售代表、翻譯、導遊、機場外賓接待、文職、建築公司總經理助理,他都做過。
儘管醞釀多年,可是創業到底該做什麼?剛剛邁出校門的呂彥喆感到有些迷茫。
“原本計劃開飯店、做代理,可經過市場調查後,這些項目被一一否決,我最終選擇了國家扶持力度較大的農業,因為走科技農業與農業機械化深加工道路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
可是,農業種養殖涉及的項目也很多,如何圈定更具體的目標?北京、大連、瀋陽、山東、廣州……一段時間,呂彥喆穿梭在各大城市的科技項目展會上,卻始終未能找到最理想的項目。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雲南有一種烏骨羊,肉與骨頭都為黑色,黑色素與烏雞的一致,具有較高的藥用與保健功效,此外,烏骨羊全球保有量只有2000多只,而品種較純的更是少之又少,其市場前景不可限量。“這不就是一個絕好的項目嗎?”他和同伴興奮不已。
把“天方夜譚”的創意落到實地
由於烏骨羊的産地在雲南怒江地區,交通極其不便,而其高端消費市場位於沿海地區,運輸成本非常大。面對這個難題,呂彥喆萌發了一個類似“天方夜譚”的創意——不如為羊搬家,把它們從高原搬到平地去。
可搬到哪合適呢?這是從未有人考慮過的問題,最終,他們選擇了與烏骨羊産地緯度相同的安徽宣城地區,這裡距離上海、杭州與南京都比較近。“當地政府對農業項目的扶持力度很大,各級團組織也出面幫助協調相關事宜,所以我們選擇了宣城市寧國市的寧墩鎮”。就這樣,在寧墩鎮的一個山坳裏,一座廢棄的建築被他們租下來,改造成臨時的羊舍。
考慮到雲南當地政府已經開始籌劃對烏骨羊進行保種,即將限制它的買賣出關,呂彥喆和創業夥伴孫成龍決定,馬上引種。2010年3月,兩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直奔人生地不熟的怒江地區。
2010年3月中旬,烏骨羊的選種工作開始,呂彥喆和同伴徒步穿梭于雲南當地。“有時在深山密林裏一待就是幾天,一天三頓往往都是馬鈴薯,這頓蒸馬鈴薯,下頓炒馬鈴薯、烤馬鈴薯”。
當年5月,歷經5天5夜,第一車種羊被運到了安徽的“新家”。為了防止懷孕的種羊流産,呂彥喆小心翼翼地把上百斤重的母羊從車廂抱到地下,雨天地面泥濘,摔跤在所難免,“雖然倒在泥裏,身上糊著羊糞,可心裏還是樂呵呵的”。
為了照看好這些新來的“寶貝”,呂彥喆和兩名同伴每天早上5點起床,到附近山上給羊割草料,晚上9點左右才能收工。由於操作不當,飼喂了腐敗的秸稈,一天早上死掉了20多頭羊。這次遭遇,讓他們的幾十萬元化為烏有。
讓高原的羊適應平原的家
問題接踵而至。這些“祖祖輩輩”在高原上生活的羊群離開家園不久,就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症狀。“從放養到圈養,由於改變過於突然,羊産生應激反應,再加上生活地點和氣候的改變、運輸過程漫長等因素,因此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呂彥喆事後總結,在改變羊的飼養方式時,切記要拿小部分做實驗後才能推廣。
在當地農委、畜牧局的指導下,呂彥喆採取科學的飼養管理方式,對飼料進行改進,對羊群採取分欄管理,按照性別、生長階段進行分類、分群飼養,烏骨羊逐漸適應了寧國的環境,數量開始慢慢回升。
攻克了養殖技術難關,呂彥喆又在鎮政府與村幹部的幫助下,流轉了500畝的土地,建起了標準化的養殖小區。
來自安徽農業大學的專家與呂彥喆的公司進行了“産學研”對接,對現有羊群進行風土馴化,並擴群選育,研究出符合生産結構、性能與適應本地氣候的高品質食用肉羊。此外,公司與上海交大合作,採用物聯網技術構建烏骨羊可追溯管理制度體系,建立智慧化羊場。
“農戶只需交納少量保證金,引進種羊、提供場所,便可實現規模化烏骨羊養殖。”在他看來,這種“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將逐步形成穩固的養殖網路,增強示範基地的輻射帶動功能。
如今,呂彥喆的天行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擁有純種烏骨羊種羊1300余只,佔世界總數的3/4以上,此外,大量的商品羊正在培育中。公司不斷擴大規模,建有良種繁育基地、商品羊繁育基地、觀光休閒展銷基地,可以為消費者提供穩定、優質的烏骨羊肉製品。
和這些遠道而來的烏骨羊一樣,呂彥喆已經適應了這裡的生活。作為一個外鄉人,呂彥喆在這裡不僅開拓了自己的事業,還收穫了一段愛情,娶了當地的女孩為妻。
“雖然今天在這裡養羊,但也許今後還是會出國學習的。”在呂彥喆看來,“其實,養羊和留學一樣,只是人生的一段經歷。”關鍵是,“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