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一個財經菜鳥的思考:樓市變了 我的錢該抄誰的底

  • 發佈時間:2014-12-22 06:44:47  來源:新華網  作者:劉緒堯  責任編輯:孫毅

  12月18日在江蘇南通一樓盤前拍攝的交通指示標誌。 12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住宅銷售價格數據顯示,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7個,比10月份減少了2個;持平的城市有3個,比10月份增加了2個。環比下降的67個城市中,最大降幅為1.4%,降幅超過1%的城市僅有5個,比10月份減少了14個;降幅比上月收窄的城市有48個,比10月份增加了4個。

  房地産市場步入調整期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雖然上半年5家千億級房企的銷售數據依然亮眼,業績普遍錄得增長,但利潤增幅普遍下降也是人盡皆知。一二線城市緩步趨穩、三四線城市疲態盡顯,曾經的“金九銀十”收場慘澹,連續30個月上漲的商品房庫存依然嚴峻。就連向來喊漲不喊跌的任志強也承認“庫存已達歷史高峰,沒看到任何理由能阻止下滑”。

  面對前途莫測的房地産市場與逐步分化的房價,國人的投資漸漸從“通宵排隊”的高燒中褪去。令人倍感意外的是,以安邦保險、中國人保為首的險資卻頻頻舉牌房企,這著實讓人莫不著頭腦,為何要在此時舉牌地産業?

  房價降了,你真的信?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商品房銷售面積10171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2%。商品房銷售額64481億元,下降7.8%,近兩年多全國商品房整體庫存上漲近九成,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無一上漲。

  不是所有的現象都能體現在數據上,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二手房市場自7月以來逐步回暖,二手房又恰恰是一線城市房價真正的風向標。據統計,北京二手房交易佔全部交易量比重超過60%。

  任志強曾説“房價是富人討論的事,過去沒買房的人活該窮”,一語將中國過去十餘年房地産投資的爆棚描繪地淋漓盡致。王健林一句“不要再抱有房地産再次高潮的幻想 ”也道出開發商如今進退維谷的境遇。

  坐擁一線城市的大房企穩坐釣魚臺,在二三線城市房地産項目陷入開發睏境,企業因缺錢而轉讓項目或股權的情況比比皆是,房企分化已經成為樓市的“新常態”。

  曾經要地不要錢的瘋狂“地王”們已成為過往,“讓利跑量”已經成為房企的新標簽。面對供需格局的巨變與愈加吃緊的資金流,房企的讓利勢在必行。房地産市場崩盤尚且遙遠,但樓市過往“光輝”實難再現。近日,王健林公開表示“中國房地産行業在接下來十年不轉型將岌岌可危”。

  與股市的“買漲殺跌”類似,房價愈加下跌出購房者反而愈加觀望,雖有國家政策頻頻刺激,仍然是看的多買的少。

  對於百姓而言,買房是確實一種投資選擇,但是如今的房價稍顯撲朔。在此,菜鳥只想奉上一句“買樓真心貴,‘剛需’是關鍵”。

  險資增持,和我有關?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三季度末,133家A股房企中,險資進入前十大股東的房企達21家,佔比達到15.8%。其中,中國人保入股5家房企,安邦保險入股4家,中國人壽入股3家,生命人壽入股2家。

  如此大規模增持的背後險企究竟意欲何為?究竟是為了獲得房企經營權還是單純的財務投資?

  險資之所以大舉增持地産股,一方面原因是因為新《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後,險資投資股票和股票基金比例可升至30%,截至2月末,該項投資金額比例僅為10.63%,資産品質好、估值低的地産藍籌自然獲得保險資金的青睞。另一方面,由於很多保險公司開始涉足養老地産等不動産領域,如果能控制地産公司則有望實現更好的業務協同。

  在如今股市大好的形勢下,佈局地産股也不失為一種好選擇。分析人士也認為,在高庫存、供需關係逆轉、利潤率走低的背景影響下,地産股股市處於相對低點,股價修復空間依然可觀。與其説險資增持地産股是為了收益,不如説險企是為未來佈局。加上當前買地産股的確比買樓合適,險資增持自然順利成章。作為投資者的我們想投資地産股也是可行的,但與險資投資絕無太大關係。不得不重提的是,“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在這個爭論樓市是否迎來“拐點”、股市是否步入“分水嶺”的時間點上,我們的錢到底該去抄誰的底必然是個無解的方程。財富産生之處本就虛實橫生,曾經樓市與股市的過度回報已經為當下的投資融入一種幻覺,人人都想趕上下一班“投資列車”,生怕錯過了一下個“瘋樓”與“瘋牛”,卻都擔心自己成為“接盤套牢者”。

  最後套用馬雲的一句話奉勸給大家,“投資總是要有的,萬一真賺了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