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難”擋不住“北漂”青年安居樂業
- 發佈時間:2014-08-11 09:39:30 來源:中國青年網 責任編輯:孫毅
近日,國務院公佈《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針對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根據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指標,合理設置積分分值。
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14.8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為802.7萬人。
根據《意見》要求,在總量控制的基礎上,達到規定的分值,流動人口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才可以在當地申請常住戶口。
對於外來常住人口已佔到常住總人口的37.9%的北京來説,積分落戶顯而易見不是件簡單的事。儘管如此,但為什麼還有數百萬的“北漂”願意在北京奮鬥、成長、甚至是安家?
對此,記者走訪了幾個北漂青年,了解到了他們對於“落戶在北京”和“奮鬥在北京”的一些看法。
奮鬥、安居與戶口無關
一個北京戶口被指附加近80項福利。資料圖。
2014年8月6日下午,北京某超市樓前,一個滿頭大汗的年輕人正在帶著工人拼裝廣告燈箱,這時,他的手機響了:“您好。。。。。。不好意思,我現在外面不方便,晚點聯繫您。。。。。。”這是記者第一次聯繫王先生時的情景。
來自山東的王先生,是眾多“北漂“中的一員。2008年畢業,王先生放棄了老家父母安排好的工作,毅然決定留在北京創業,“當時就感覺北京是大城市,比老家機會多,空間大。”
王先生現在和幾個朋友一起合夥在北京開了一家廣告公司。創業遠比想像的要艱難,創業之初,王先生碰了不少釘子,“不僅客戶嫌我們公司資歷低,連幹活的工人都認為我們是外行,偷姦耍滑。”由於事業剛剛起步,王先生什麼活都要自己幹,“我負責戶外廣告這部分業務,這幾年幹的活比我前20多年加起來的都多”,王先生不禁感慨。有時候工程趕進度,王先生早上八點出門,半夜十一二點回家都是常事,“還好現在年輕,身體還能吃得消。”
雖然每個工程王先生都儘量做到最好但還是有不盡人意的時候,有一次,公司接了一單業務,但因為公司設計人員拖遝了業務進度,導致訂單沒有按時交付,最終不得不按照合同給了客戶一大筆賠償,“當時覺得挺受打擊的。”
“創業沒有一帆風順的,但是也讓我在做成每一個工程的時候都有一種成就感”。現在,王先生的廣告公司經營的順風順水,廣告業務也是源源不斷。
談到以後的生活,王先生信心滿滿,他打趣道,“北京落戶難,就娶個北京媳婦唄!”,即使沒有娶到北京媳婦,孩子上學的問題也不必犯愁,“現在異地高考政策也開始實施了,等到我孩子高考的時候沒準這就不成問題了。”
“沒有北京戶口,不也過得挺好”
每年一次的旅行,是肖女士必不可少的生活調劑品。本人供圖
8點起床,9點從家中出發,10點到公司,肖女士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在這家公司,肖女士已經幹了八九年,“説起來我也算元老級的了,除了老總就是我呆的時間最長,老總經常出國,我的工作時間也比較自由。”
説起戶口,肖女士向記者講述了自己曲折的經歷,肖女士的父母是四川人,早年因為工作原因從四川落戶北京,肖女士上初中之前還是北京集體戶口,但後來因父母工作變動遷移到河北錯過了在北京上學的機會,現在肖女士只得把戶口落在了河北涿州。
“從上高中開始,父母就為我的戶口操心,托了不少關係,剛畢業的時候我也專門找能解決戶口的工作,但競爭太激烈一直沒機會。”肖女士對記者説。
從小在北京長大,肖女士對這個城市充滿了感情,“除了沒戶口,我也算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了。”
對於北京戶口,肖女士現在並不強求,“這麼多年也過來了,不也過得挺好,現在自己跟父母住在北京,有車有房也算個小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