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武漢:村民祖墳山上圈地賣墓斂財 精裝修能賣幾十萬

  • 發佈時間:2014-08-04 09:15: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大鵬 曹大鵬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圖為:梯子山上,村民圍建起來出售的“空墓地”

  今年50來歲的薛師傅是武漢市江夏區金口鎮的村民。自稱在附近畜牧所工作的他,近年來有了一個副業:領著客人上梯子山看墓地。“要多大的?幾個人的?從10平米到300平米的墓,我都有!你要的話我把這蒿草都剷平!”談話間,薛師傅走上梯子山,站在新砌的水泥墻上指點開來。

  私自圈地建墓早就被民政部門明令禁止,而在墓地供需矛盾加劇的今天,金口鎮一些村民竟在祖墳山上公然圍墳賣墓大發“死人財”。連日來,本報記者多次前往金口鎮展開調查。

  ■ 記者探訪

  白色水泥墻將山體分割

  大的墓地達上百平方米

  7月28日上午,本報記者驅車60余公里來到江夏區金口鎮金水閘,經村民指點,來到了梯子山前。

  梯子山又叫喜鵲山,佔地120畝,安葬墓穴10000余座,一直以來都是當地村民的祖墳山。可這些年來村民發現,在雜草叢生的墳堆間,豎起了一道道白色的水泥墻,將山體分割成了一塊塊。

  在南山坡上,被水泥墻圍起的墓地不下三四十座,估計小的10多平方米,大的達到上百平方米。圍墻內,有的空空如也,有的已經修好了房型墓碑,有的裏面長滿了一米多高的蒿草。而“嚴禁違規私自圈地建墓”、“國家土地禁止私人經商”的標語隨處可見。

  據當地一位做修碑生意的村民透露,在梯子山所在的金水閘地區,形成了一個若隱若現的墓地買賣利益鏈。一些沿街修墓碑的店舖參與其中,成為這個鏈條上的一部分,甚至賣墓人中的多半便是曾經幫人修墓碑的村民。正是在幫人修墓的時候,這些村民偷偷圈起了地,對外售賣,並在圍墻上打出名為修墓、實為賣墓的廣告。一旦有人來問,便以“幫人修墓”還口。

  這位村民稱,有名肖姓村民在梯子山上的墓地就有數十座,沒人知道他賣出去了多少。而他正和村裏一些修碑的商戶“暗通款曲”:由修碑工人為顧客介紹賣家,一旦生意做成,他們可以獲得提成。此外,一些“熱心”的村民也參與其中,主動在街上攬客,一旦碰到要買墓的城裏人,立即介紹給關係良好的賣家,從中收取介紹費。

  ■ 現場調查

  “精裝修的能賣個幾十萬”

  村民稱不需辦任何手續

  7月28日中午,記者以買墓者的身份向過路村民打聽。一位姓薛的村民聽説記者想買墓,馬上來了興趣。他介紹説,自己手上就有五六塊墓地出售。

  當日下午,記者跟隨薛師傅來到梯子山。在西側山坡上,薛師傅邊指點邊推銷,西側山坡因為面朝後石湖,“風水好”,墓地每平米300元,一塊30多平米的普通墓地需要萬把塊錢。隨後,薛師傅又帶記者參觀了一座300平米還未裝修的墓地,“用大理石、花崗岩欄板精裝修,賣個幾十萬元不發愁,能埋幾代人呢”。

  “如此大規模的墓地以及便宜的價格,政府哪一天會不會拆除?”面對記者的困惑,薛師傅打起包票:“我們這裡的墓是‘三不管’,沒人會出來管的。街道裏的人,我們熟得很!再説了,人都埋了,政府難道要讓你挖出來搬走?”

  “只要下葬了,就相當於是村民葬在這裡的,不會受到外界影響。”每當有客人擔心起來,薛師傅總會給對方吃個定心丸,“如果你買,我就開一個收條給你,説明你買了這個墓地,就當是我們村有人死了埋的?誰知道呢?”

  和做過修墓生意的其他賣墓人不同,富有商業頭腦的薛師傅屬於投資者。他介紹,七八年前,自己看中了梯子山西坡一片300平米的花生地,於是從農民手中買了下來,幾年來自己並不想賣掉,原本給武昌的姑媽留著,因為旁邊就是自家的祖墳。可眼看著墓地生意越來越紅火,他也動了精裝後兜售出去的心思。

  隨後,記者輾轉聯繫到一位曾在梯子山購買墓地的李先生。據他介紹,去年三月,家中老人過世,自己聽人介紹,從武昌跑到梯子山看墓,在一個肖姓村民手中買下了40多平米墓地,沒有辦任何手續。“當時只花了大幾千元,很便宜了。”當問及是否擔心墓地沒有法律保障時,李先生充滿無奈:“經營性的墓地太貴了,只能貪圖便宜,看這邊到處是墓地,又沒人管,就抱了僥倖心理。”

  ■ 原因初探

  平均每年600多人過世

  金口街墓地存供需矛盾

  在用地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墓地供需之間的矛盾,導致祖墳山上興起了“圈地賣墓”的生意。梯子山上圈地賣墓的原因之一,是武漢市民墓地需求得不到滿足。

  離梯子山不到20公里,肖家山也是金口鎮村民的祖墳山。可與梯子山被圈佔不同,面積只有幾十畝的肖家山自上世紀90年代就被政府建成了農村公益性公墓,安葬墓穴上千座,管理規範,兩平米墓地的租金也達到五千元。

  採訪中,有不少村民反映稱,金口地區人口眾多,僅肖家山一處公墓,而金水閘地區有涼亭山、梯子山、貓子山、金牛山等,並沒有一處列入政府公墓管理。對此,金口街街道辦事處主管民政工作的副主任曾玉燕解釋稱:“根據上級民政部門的規定,一個街道只能管理一塊農村公益性公墓。”她告訴記者,在金口街街道下轄地區,平均每年有600多人過世,意味著每年要600多座墓地。可即便算上村民自己在地裏自行掩埋,墓地供應的緊張程度也在不斷加劇。

  7月30日,曾玉燕陪同記者參觀了肖家山公墓。記者發現,仍有許多沒有豎碑的空墓地。她表示,除了租金較高外,金水閘地區人口密集,許多村民安土重遷,並不願意來到肖家山安葬,而就長遠來看,無論是肖山公墓還是梯子山墓區,都難以解決當地村民的墓地需求。

  ■ 專家建議

  加大對公益性墓地投入

  可以適當調低租金價格

  中國殯葬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張三夕認為,在城市裏面,有一些商業人士和墓地管理人員違規炒墓地牟取暴利。由於用地緊張,經營性墓地的價格不斷上揚,這已經讓市民感嘆“死不起”,而村民則主動在祖墳山上動土,利用墓地供需矛盾,瞅準管理上的漏洞,賺起“死人財”,這表明從城市到農村,墓地的供需矛盾已經到了愈演愈烈的地步。

  針對梯子山賣墓亂象,張三夕建議,應該由當地民政部門在公益性墓地上加大投入,適當調低租金價格,否則亂象不會消失。

  ■ 官方回應

  私自售出的不受法律保護

  未售出的非法墓地將平毀

  梯子山上的賣墓亂象為何愈演愈烈?曾玉燕表示,由於梯子山的土地使用權一直屬於省農科院(管理方是農科院江夏畜牧獸醫研究所),街道對此並無管理權,而畜牧所又沒有對梯子山進行管理,這才讓一些村民鑽了漏洞。“梯子山在解放後一直歸旁邊的省農科院江夏畜牧獸醫研究所(以下簡稱‘畜牧所’)所有,周邊村民在此安葬也不需繳納任何費用。”曾玉燕介紹,上世紀90年代起,有村民開始在山上圈佔墓地,但僅僅埋自己家裏人,並沒有出售牟利的行為。可近年來,一些村民眼看在建墓成本極低,便開始建好墓對外出售。她表示,經初步調查,主要有4個村民在做賣墓生意,4人稱手上共有50余座用於出售的墓地。

  對此,畜牧所一位段姓負責人告訴記者,梯子山的權屬單位確實是省農科院,可他們並非職能機構,對梯子山上的賣墓現象不知情,也沒有執法權力。對金口街街道辦事處提出的以土地置換、租賃等方式移交管理權的辦法,該負責人稱土地屬於國有,移交管理權需要層層審批。

  昨日,曾玉燕表示,針對當地墓地不斷增長的現實需求,上級部門已批准由街道將梯子山腳下的15畝空地墓區建成肖家山公墓的分墓區,同時街道正在尋找適合建公墓的其他土地。江夏區民政局主管宣傳的一位楊姓負責人也稱,民政局工作人員將對尚未售出的非法墓地進行平毀;對已經出售的,沒收賣墓人的非法收入;村民私自建好和售出的墓地將不受法律保護。

  類似梯子山的現象在武漢是否普遍?武漢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一位王姓負責人稱,梯子山的現象有點“罕見”,但反映出殯葬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民政部門將對具體情況展開調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