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債迎來發行高潮 八大評級亂象亟待消除
- 發佈時間:2016-01-26 07:1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後,必然要求創造體現其國際功能的金融工具,熊貓債正是這樣的新型國際金融産品。對投資者而言,信用評級是獲得熊貓債信用風險資訊的唯一正確途徑。正因為如此,客觀上要求對熊貓債進行國際評級。然而,當前熊貓債評級亂象正在成為籠罩在這一剛剛問世的新興國際金融産品上的一片陰雲。
熊貓債即境外機構在中國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根據國際慣例,此類債券一般以該國最具特徵的吉祥物命名。
隨著 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佈同意在2016年10月1日讓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熊貓債迎來了自2005年該市場啟動以來的首個發行高潮:僅2015年就有累計6家國內外機構在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熊貓債券,發行總金額達到155億元人民幣,創歷史規模。
在1月25日舉行的熊貓債評級論壇上,與會人士分析了熊貓債評級的現狀,深入探討國際化評級對人民幣債券國際化進程的影響,共同呼籲用制度創新保障熊貓債健康發展。
會上,大公集團董事長關建中細數了熊貓債評級的八大亂象,包括評級制度環境缺失、沒有全球評級方法、混淆國際國內評級、AAA級別氾濫、主權評級臨時拼湊、無原則地豁免評級、同一機構兩種評級、違規操作放棄現場盡職調查等。
導致熊貓債評級亂象的根本原因何在?對此,關建中認為主要有五個方面原因:一是對評級不了解,二是評級制度落後,三是背離向世界金融中心轉型本質,四是沒有承擔評級責任的能力,五是缺失正確的評級判斷標準。
“熊貓債評級亂象所暴露出來的是深層次的評價體系問題,所隱藏的是不易在短期內被人們深刻認識和發現的巨大評級危機。”關建中説。對此,他呼籲:應當以高度的國家責任感、世界責任感、歷史責任感警覺熊貓債評級危機的歷史影響,從變革國家評級管理體系模式入手,找到有效的應對措施,讓評級成為熊貓債的保護神,成為新興市場金融中心起飛的翅膀。
熊貓債已有十年的歷史,然而,過去的十年,其發展一直很慢,究其原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認為主要有兩個: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和人民幣利率高於美元利率。“但外部條件正在改變: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而且央行降息以及美聯儲加息,兩者息差減小。”
他同時指出,人民幣加入SDR、亞投行開業、“一帶一路”的建設等因素將改變熊貓債十年來發展緩慢的態勢。
“未來的區域一體化,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亞洲投融資活動需要大量資金,僅靠美元不夠。尤其亞投行開業後,要把亞太地區的高儲蓄傳統有效轉換成投資,熊貓債有大量融資需求。”徐洪才表示。
在他看來,隨著各項監管制度的完善、評級標準的統一,熊貓債市場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