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歐洲央行政策成市場提線人 投資者蜂擁出入

  • 發佈時間:2016-03-14 08:09: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王宙潔  責任編輯:劉波

  投資者看來是被來自歐洲版的“超級馬利奧”搞暈了。歐洲央行在上週四推出一套大膽的刺激政策,激發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但沒隔多久,歐洲央行行長馬利奧·德拉吉暗示不會再繼續降息,導致一場股市匯市的走勢大逆轉。

  第二天,該行官員展開“後衛行動”,副總裁岡斯坦西歐稱不應該否定央行通過其他方式採取行動的能力。這又在上週五的交易中鼓舞了投資者,當日歐美股市漲勢顯著,美股甚至觸及今年以來最高張濤

  一窩蜂離場,又一窩蜂涌入。急劇的市場變動顯示著投資者對央行政策的敏感性。但業內人士對上證報分析認為,長期的寬鬆可能會帶來一個安全性的“海市蜃樓”,資産價格被推高並不一定代表著經濟向好。如今央行政策已經瀕臨一種“臨界點”,稍有不慎,非但無法刺激經濟增長,還又可能會帶來副作用。

  寬鬆效應提振股市

  在實施負利率兩年還差3個月時,歐洲央行走出更大膽一步。該行在上週四宣佈下調歐元區三大主要利率,其中,隔夜存款利率被進一步下調至負0.4%,同時還擴大資産購買計劃的規模和範圍並推出新一輪低成本貸款計劃。

  歐洲央行官員利卡寧上週五為寬鬆政策護航,他表示,歐洲央行將繼續出臺刺激措施以提振歐元區經濟,直至通脹率達到2%的目標。

  這一表態引發股市投資者興趣。在歐洲,新的低成本貸款計劃支撐銀行股大漲。當日,泛歐績優股FTSEurofirst 300指數大漲2.7%。銀行股指數大漲4.9%,領跑各大板塊。在美國,三大股指均上揚超過1%,其中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創今年最高收盤位。

  但寬鬆表態也壓低歐元,截至上週五紐約匯市尾盤,歐元兌美元匯率下跌0.17%。黃金價格也因避險需求的降溫而回落,紐約4月黃金期價收于每盎司1259.4美元,跌幅達到1.05%。

  資産繁榮潛藏隱憂

  儘管上週五的資産價格走勢反映出投資者對歐洲央行寬鬆計劃的支援,歐洲央行政策日那天的市場情緒變化依舊值得警醒。

  在歐洲央行宣佈大力度的刺激措施後,歐洲股市在銀行股的帶領下一度出現飆升,歐元匯率則直線下滑。然而,此後該行行長德拉吉在新聞發佈會中表示可能不需要進一步降息。市場情緒隨即出現戲劇性變化:歐洲股市回吐漲幅,最終收盤轉跌。歐元則出現一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和去年12月3日以來最大單日波幅。

  看起來,投資者會因為寬鬆政策歡欣鼓舞,而只要央行傳遞出的信號稍偏“鷹派”,他們的拋售也毫不手軟。

  Chapdelaine董事總經理Douglas Borthwick對上證報表示,中央銀行,尤其在美國、日本和歐洲,已經視量化寬鬆(QE)為支援經濟的最好方式。其中一個原因是相較於事務繁雜的政府,中央銀行更容易為經濟提供資金。但他同時表示,QE使資産價格膨脹,所以幫助的是少數群體而不是多數人。以美國為例,在低利率環境中,美國公司發行債券並回購股票,所以股市走高,但這並不表明經濟正在改善。

  Douglas Borthwick表示,永久的量化寬鬆和零利率,甚至負利率創建出一個安全性的“海市蜃樓”。證券價格和收益率以前被用來反映風險,但在QE的作用下,收益率被扭曲並走低。所以,證券市場真正的風險不再明顯。市場不再決定證券應該如何定價,而是央行在決定是否在QE項目裏面囊括某類證券。

  “例如歐洲央行決定在它的QE項目裏囊括進公司債。現在公司利差收緊且收益率下降,這不是因為公司正在表現更好,而是因為有一個壟斷買家。”

  政策效果瀕臨分界

  當經濟的真實狀況被蒙蔽,一些批評人士開始質疑,像負利率或是QE這樣的強力寬鬆政策是否可以成為長期藥劑?在一些人士眼中,這樣的舉措存在一種危險的迴圈。

  有海外媒體評論稱,三年來,歐洲央行也一直尋求推動通脹率回升至目標水準,單是過去一年就花費7000億歐元購買資産。但在投資疲弱、失業率高企、債務負擔沉重和生産閒置的情況下,這一舉措並未奏效。

  全球範圍內,負利率已讓人習以為常,然而各方對於經濟前景的警告聲依舊絡繹不絕。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如果歐洲央行的措施看上去失敗了,將更難以説服銀行增加放貸。更糟糕的是,股市下跌和歐元上漲相當於收緊金融條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歐洲央行寬鬆措施的效果。

  Commonwealth外匯的首席市場分析師Omer Esiner則對上證報分析稱,理論上説,央行決策者可以繼續降息深陷負值區域,也可以繼續購買接近無限的資産。然而,這些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無論是資産泡沫、市場混亂,甚至是他們向市場所傳遞出的資訊,可能已經超過政策本身的正面效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