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信貸支援實體經濟力度明顯增強

  • 發佈時間:2016-02-17 05:52:1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2016年首月,無論是人民幣貸款規模還是廣義貨幣,增速均創下近年新高。這既有季節性因素的作用,也有基建投資加碼、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但是,接下來信貸投放和資金需求能否持續保持較高增長,還要看實體經濟發展和穩增長力度能否持續

  2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1月金融數據,其中信貸數據成亮點。1月末,人民幣貸款增加2.51萬億元,同比多增1.04萬億元,創下單月數據新高。同時,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達14%,為2015年以來新高。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也達到3.42萬億元的較高水準。業內專家認為,1月信貸增速較快,顯示資金需求有回暖跡象,信貸支援實體力度明顯增強。

  多因素推高信貸增速

  1月信貸數據比較突出的變化,主要是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的中長期信貸都出現大幅增長,分別增加1.94萬億元和4783億元。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1月數據體現了年初信貸季節性特徵。一般來説,銀行業普遍會選擇在年初儘早進行信貸投放以增加全年的利息收入,特別是在經濟增速下行、優質資産較為稀缺的情況下,這一特徵會更明顯。

  除季節性因素外,長期資金成本下降也推動信貸需求改善。方正證券分析師楊為敩認為,借助10年期國債收益率變化來觀察,過去一段時間的長端收益率仍在下降。長端資金成本的下降會繼續推動長端信貸需求的改善。

  同時,今年正值“十三五”開局之時,大批政府項目的開工推高了資金需求。楊為敩分析,“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等一系列規劃集中出臺,交通結構性改革亦在醞釀之中,這些項目都在今年年初正面拉動資金需求的改善。

  另外,人民幣貸款替代外幣貸款也是推動信貸高速增長的原因。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閆玲認為,1月外幣存款增加196億美元,境內外幣貸款減少266億美元,降幅為近4個月新高。美聯儲加息預期以及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企業持續償還外幣負債,部分需求用人民幣貸款替代,並增加美元資産的配置。

  M1與M2增速差再創新高

  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41.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7個和3.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41.27萬億元,增速再次向上突破至18.6%,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3.4個和8.1個百分點。

  連平認為,在外匯佔款持續顯著下降、財政存款增加的情況下,M2增速提高主要是因為信貸大幅增長,進而存款和貨幣創造較多。而M1顯著向上突破主要是因為當月M0大幅增加。

  1月M1與M2增速差再創2011年以來最高值。通常,該指標用來衡量資金活化水準。對此,有觀點認為,寬財政穩貨幣背景下,企業獲得了較多資金,但資金並未實際使用,而是以活期存款形式趴在賬上;也有觀點認為,M1增速超越M2顯示企業運作活躍度有所提高。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在經濟並未明顯改善的情況下,企業獲得資金後,既不敢盲目投資或擴大生産,又不敢存為定期怕錯失投資機會,於是形成了資金淤積在活期存款的特殊情況。不過,隨著政府審批項目落地等因素,企業會逐步將資金轉化為投資或生産,這將成為未來經濟企穩回升的重要因素。

  信貸投放後勁備受關注

  在明顯高增的1月信貸數據之後,下一階段,資金需求和信貸投放能否持續保持較高增長,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

  連平表示,總體來看,信貸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有所加強。然而,目前國內去産能、去庫存、調結構的壓力依然不小,國際外部經濟環境依然複雜,美國的情況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加息步伐可能減速。預計信貸季節性高速增長將會回落,而貨幣政策很可能繼續保持穩健,短期內降準的可能性下降。

  央行日前發佈的2015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降準信號意義較強,有可能強化對政策放鬆的預期,在一定情況下可能導致本幣貶值壓力加大,資本流出增多。業內專家認為,從央行近日表態和M2增速已經較高等因素看,信貸增速持續難以冀望于貨幣大幅寬鬆。招商證券資産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信貸高增能否持續,關鍵還是要看實體經濟的需求和穩增長的力度能否持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