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的抉擇:“不可能三角”該放棄誰?

  • 發佈時間:2016-02-02 03:35:50  來源:東方網  作者:孫璐璐  責任編輯:孫朋浩


  自央行宣佈臨時增加公開市場操作頻率後,市場對降準的預期又少了一大截。央行遲遲不降準,而是通過頻繁的逆回購釋放短期流動性,趁春節前後流動性緊張的時機,培育利率走廊機制,但當下更為重要的考量,恐怕是擔心降準釋放的強烈寬鬆信號,會再次觸動脆弱的匯率神經。

  從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近期的公開表態看,相比營造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穩定匯率成為央行目前的第一要務。按照“不可能三角”假説,一國只能在開放的資本賬戶、固定的匯率水準以及獨立的貨幣政策間三選二。但假説畢竟是有嚴格的限定條件,對於正處於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進程中的中國而言,改革“進行時”所面臨的複雜情況遠大於改革“將來時”和“完成時”所面對的局面。因此,“不可能三角”雖然適用但又並非完全奏效。

  若穩定匯率是當下的重中之重,按照純理論假設,貨幣當局只要在資本流動和貨幣政策之中抉擇其一就行。可現實的複雜性就在於,對中國而言,資本賬戶開放開弓沒有回頭箭,雖然近期央行和外匯局實施了多項管制資本外流的措施,但離實施全面的資本管制仍相去甚遠且不現實;在貨幣政策方面,國內經濟的改革離不開寬鬆貨幣政策的支援,為穩匯率自縛手腳也是件得不償失的事。

  時至今日,央行的策略或許也很無奈,現實中為了穩住匯率,不得不讓其他兩角各舍一半。

  誠然,防止匯率超調是應該的,但既然中國經常項目順差等基本面並不支撐人民幣大幅貶值,並且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是大方向,包括貨幣當局和市場在內的各方都應提高對匯率波動的容忍度,克服貶值恐懼。為何別的國家匯率可以一夜間波動百分之十幾,人民幣兩周內波動不到2%就引發排山倒海般的反應?

  有位資深銀行高管曾説,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快速增長順風順水,稍有點風浪就容易引來驚嚇。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之路必然要經歷一段波折,如果稍有起伏就止步不前,那改革之路只會越走越難。貨幣當局應拿出堅定的意志和魄力加快推進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完善外匯衍生品市場;市場也應克服大驚小怪的玻璃心,提高對匯率風險對衝操作的意識。

  長期看,“不可能三角”中的固定匯率一角是最應放棄的,但這並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培育市場抗波動的能力和心理需要時間。為了防止在此過程中市場參與者一遇風浪就蜂擁出逃,適當的資本管制也是極其必要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