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票理財收益高銀行理財一倍 銀行信用背書非零風險

  • 發佈時間:2016-01-26 06:50:2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毛宇舟  責任編輯:劉波

  銀票理財收益高銀行理財一倍

  銀行信用背書並非零風險

  近日,市場熱炒的農行票據案正在持續發酵。一直以來,銀行票據因為良好的銀行背書受到投資者的追捧,人們一度將銀行票據理財與零風險畫上了等號。然而事實上,票據理財雖然信用等級較高,但平颱風險和銀行風險共存。

  此外,銀行票據理財的超高收益同樣是吸引投資者的法寶,本報記者瀏覽多家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發現,銀票理財的收益多在7%左右,高出傳統銀行理財近一倍,京東小銀票的理財收益率雖然從今年的6.00%左右降至4.5%,但此類票據理財的年化收益在市場上仍然具有較強競爭力。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末,金融機構票據融資規模為4.64萬億元人民幣,佔各項貸款總額的比例接近5%。

  真假紙票

  目前,購買銀行票據理財的渠道大約有3個,成交量最大的是電商旗下的票據理財業務,例如京東的小銀票和蘇寧理財頻道上推出的名為“財運通”的票據理財産品,第二類是專門從事票據理財的網站,例如金銀貓等,第三類是傳統的P2P平臺上,票據理財作為其中的一大投資種類。

  與去年不同,今年銀行係的P2P大多減少或者取消了銀行票據理財這個門類,例如民生易貸的産品列表中,已經再難看到銀行票據理財的身影,國開行旗下的開鑫貸的産品表中也只有商票的項目。

  按照票據理財平臺的説法,銀行承兌匯票是金融機構背書的優質資産,被廣泛應用在支付結算領域,網際網路票據理財則是以銀票為質押物的理財方式。也正是由於銀行良好的信用背書,票據理財才能大行其道,然而,這其中的風險卻不被大部分人所知曉。

  工行票據營業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票據分為紙票和電票,就相當於人們生活中的現金和銀行卡,理財平臺上出具的抵押物上所展示的都是紙票,這需要專業人士進行鑒別,一般老百姓是無法辨別的。

  此外,票據還有背書風險。有的票據正面明確標有“不得轉讓”,這樣的票據是不能進行背書轉讓的。另外,票據的背書是有限制的,並且背書的形式必須合規。背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三個,首先背書籤章瑕疵,就是説背書人沒有簽上自己的法人章、財務章,此外,匯票有時候可能會出現多次背書,因此,就必須附上粘單,為保障背書的有效性,必須在粘單上加蓋騎縫章。所謂騎縫章是指一個章同時出現在兩頁紙上,兩頁紙進行拼接恰好就是一個完整的章印,最後一個容易忽視的問題是背書必須連續,就是説前一手的被背書人,必須是後一手的背書人,背書不連續的話,承兌人可以拒絕付款。

  以上這些專業的知識老百姓並不具備,因此很容易被假票或者問題票所迷惑。

  超高收益哪來

  根據本報記者瀏覽多家銀行票據理財平臺,超高的收益讓人咋舌。在某平臺的網站上,銀企眾盈産品中,投資期限在3個月到6個月的産品,産品收益竟然高達7.30%以上,而在其他平臺上,票據理財産品高於8.00%的收益也並不鮮見。

  然而,此時傳統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卻仍在低位徘徊,根據銀率網數據,上周發行的867款銀行理財産品,平均投資期限為120天。其中,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産品累計發售819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19%,環比下降0.06個百分點。由此計算,票據理財産品的收益已經接近傳統理財産品一倍。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票據貼現的實際價格也與8.00%相差甚遠,根據中國票據網實時數據,6個月的國有股份制銀行承兌匯票的貼現利率一直維持在2.80%左右,近期因為票據大案事件的發酵,國有股份制背景銀行的票面利率有所上升,但是仍然沒有超過4.0%,也就是説按照票據的實際收益,僅僅為票據理財平臺給出的一半。

  某網際網路金融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這種平臺一大部分都是依靠平臺補貼,8.00%的收益率有一部分是平臺補貼而來。事實上,這種補貼只能是短期吸引投資者的方式,並不能長久。

  銀行內控出現問題

  農行的票據大案仍未水落石出,銀行的內控機制卻已經是問題重重。在銀行業協會最新發佈的《銀行家調查報告》指出,銀行人員的操作風險應當特別給與關注。

  調查顯示,有66.3%和60.6%的銀行家認為銀行業內關鍵人員流失和銀行內部人員越權行為是2015年銀行業面臨的最主要的操作風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也認為,銀行業的近些年來,員工的越權行為導致了近期一些事件的發生。

  在內控體系建設健全的調查中,僅有52%的銀行家認為已經建立了內部控制體系,但仍需完善,這一指標已經連續3年下降,在2014年,有六成的銀行家認為銀行的內控體系已經建立。

  銀行業協會認為,2015年以來,內部員工違紀違規或者內外勾結導致的案件數量有所抬頭,雖然各家銀行紛紛採取措施以加強自身的內部控制,但並未從根本上杜絕或者遏制內部違規案件的發生。

  銀行家普遍認為制度執行不嚴、合規管理存在薄弱環節是最近內部案件數量增多的原因,佔比高達82.4%。56.7%的銀行家認為監督檢查有效性需要進一步提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