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不良資産證券化重啟在即 化解渠道待拓寬

  • 發佈時間:2016-01-05 08:21:3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作為盤活存量資産的手段之一,直接將不良資産進行證券化已經納入不少銀行的視野,相關産品也在籌備之中。業內人士預計,2016年,不良資産證券化將正式再次啟動,不過,鋻於資産估值方面存在難題,市場規模能做到多大仍待觀察。

  建行曾在2008年成功發行了國內首單不良資産支援證券——“建元2008-1重整資産證券化信託資産支援證券”,發行總規模為27.65億元。不過,此後銀行不良資産證券化一直停擺。而自2014年我國資産證券化市場擴容之後,監管層態度更為積極,明確表態在總結前期試點經驗和嚴格防控風險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展不良資産的證券化工作。據媒體近期報道,某大型銀行正在開展不良貸款資産證券化業務,目前首單不良貸款資産支援證券已進入評級階段,發行規模預計在80億元左右。

  銀行嘗試不良資産證券化有其內在動因。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1863億元,不良貸款率1.59%。而據中國東方資産管理公司此前發佈的報告,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趨勢還會持續4至6個季度。而方正證券則預計,2016年商業銀行將有2.3至2.8萬億的不良貸款餘額。中債資信金融業務部副總經理呂明遠表示,目前商業銀行不良資産處置壓力大,傳統不良處置渠道接納能力有限,需要有包括不良ABS(資産證券化)在內的創新的不良處置渠道出現。

  不過,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不良資産證券化市場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環球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昕表示,信貸不良資産在證券化之後達到了“出表”的目的,發起人即銀行已經不再承擔兜底的責任,證券化産品能否在存續期內正常的還本付息將取決於這些不良信貸資産構成的資産池在回收處置過程中能否産生預期的現金流。如果不能正常産生預期的現金流,且沒有其他信用增進措施的話,可能出現違約風險。

  他表示,上一輪不良資産處置的結果比較成功,是有其宏觀背景的。在啟動後的7、8年時間內,中國經濟正處於加入WTO之後的快速發展週期,中國整體的資産價格也經歷了一個快速膨脹的週期。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當年的“爛資産”(尤其是作為抵債資産的土地使用權和房産)最終成為了“香餑餑”。“但是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同,在未來五年內,資産價格如此快速膨脹的週期已經很難再現,按照預期産生現金流的不確定性增大。因此,這對本輪銀行不良資産證券化的産品定位、後續處置安排、信用增進措施及風險管控等提出了新的挑戰,投資人對産品的接受程度也有待觀察。”張昕表示。

  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不良資産證券化目前看來最大的難點就在於對資産價值的估值。“不良資産要打折,但是究竟要打多少折,才既能實現交易的目標,又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有待各方參與者集中市場智慧,共同探索出可持續發展的交易路徑。”張昕坦言。

  聯合資信結構融資部總經理田兵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不良貸款證券化的基礎資産是已經出現嚴重拖欠或違約的貸款,基礎資産的信用品質較差,資産池的現金流主要來源於對借款人查封資産的處置、抵質押物(如有)的處置或擔保人(如有)代償的回收款,因此評級機構對不良資産證券化産品信用風險評估的考察重點為評估回收價值和回收時間。她表示,具有較高超額抵押率且已經進入處置後期、分散性良好等特點的資産池,能夠提高現金回收率和縮小回收期限,有利於分層和評級結果。

  張昕還表示,前幾單不良資産證券化産品將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其估值方法、估值水準及打折率等要素將可能成為市場的標桿。“如果估值水準過低,未來再發的産品的估值水準可能會在其基礎上繼續螺旋下降,不利於市場的進一步擴容。”張昕説。

  另外,呂明遠表示,根據海外經驗,在經濟週期低谷、不良率高企階段,不良資産證券化會成為不良貸款化解重要手段,但長期來説其不是大規模解決不良貸款的手段,只能作為輔助。根據國外市場的情況,在整體不良資産處置中,通過證券化手段處置的資産比佔比約為10%至20%。(記者 張莫 劉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