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混業經營倒逼轉型銀行觸網思路漸明

  • 發佈時間:2015-11-26 01:09: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周文靜  責任編輯:胡愛善

  近期,銀行業轉型、革新嘗試不斷。私募機構被允許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銀行爭相攬下私募管理牌照。業內人士表示,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目前金融混業經營的進程在加速。同時,銀行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探索已到了深水區,涉足網際網路金融的思路漸趨明朗。

  混業經營前景可期

  日前,多家銀行先後通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備案。自6月11日監管層允許銀行可開展私募基金管理業務後,5個月時間內共有13家商業銀行獲得牌照。國金證券分析師馬鯤鵬認為,在業務層面的混業經營已推進多年,由分業到混業既是金融業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不斷推進的客觀要求。同時,混業經營時代的到來也將使監管重構。

  國金證券認為,混業經營時代大幕緩緩拉開,監管重構是混業經營的大前提。而對混業經營的預期是從現在開始一直貫穿明年的主線邏輯,也是今年底銀行行情的最重要催化劑之一。當前混業經營的最大障礙,一是銀行和境內券商之間的牌照隔離,二是各金融子行業監管機關之間缺乏高效協同機制。

  馬鯤鵬表示,銀行獲取券商牌照將提上議事日程,預計在《商業銀行法》正式修改之前,將繼續以試點的形式進行。對銀行而言,投行牌照是重中之重,這將為銀行打通“從間接融資到直接融資”、“從債權到股權”的社會融資全鏈條,在金融脫媒和直接融資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將成為銀行一個全新的業務和利潤增長點,是重大利好。對體量較小的金融子行業而言,基於牌照的並購價值將逐步凸顯,其中規模較大的公司亦有收購小銀行、獲取全新資金和客戶來源的預期。

  厘清網路發展思路

  在業務範疇上,銀行有望從“債權”到“股權”實現跨越。而在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上,歷經P2P、網路銀行等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後,傳統銀行已經慢慢探明如何融合網際網路技術推進革新。近日,中信銀行聯手百度合資設立直銷銀行“百信銀行”,並設立資管子公司。

  交銀國際認為,百信銀行是具備BAT網際網路基因的直銷銀行,能夠解決純網際網路銀行面臨的遠端開戶問題。百度為直銷銀行帶來巨量潛在客戶資源,且能發揮大數據處理、場景化設計等優勢。基於用戶自身數據,比如搜索、行為、定位等資訊,進行用戶特徵分析和畫像,再結合銀行傳統徵信數據,可以成為新的銀行風險管理手段。而中信銀行將在産品創新與設計、風險控制、內控合規、客戶激勵和管理方面,為百信銀行提供經驗。

  部分機構指出,從目前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銀行逐步理清了發展網際網路金融的思路。在現有的監管政策框架下,秉持開放的心態,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將網路和傳統銀行相互結合。招商銀行提出的網際網路金融邏輯是“外接流量、內建平臺、流量經營”。所謂“外接流量”,就是招行運用自身的專業能力優勢,在網際網路屬性較強的業務上與外部網際網路場景和平臺對接,引進流量;所謂“內建平臺和流量經營”,是要從整體上構建招行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包括服務渠道、産品體系等。

  招行副行長劉建軍表示,相對網際網路企業或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而言,銀行的優勢在於金融資産組織和風險控制方面的專業能力。依照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邏輯,銀行缺乏和需要的是流量和基礎客戶,網際網路金融是一個生態圈,有時候做減法比做加法更重要。網際網路思維的核心是開放、協作、分享,招行將拿出自己最核心的資源進行對接,然後憑藉自身的專業能力,專注于挖掘金融價值鏈上最符合自身定位的那一部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