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存單利率無優勢 遭客戶及理財經理冷對
- 發佈時間:2015-11-24 07:34:51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從今年6月份部分銀行發行首期大額存單,到本月初首家外資銀行宣佈開始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首期大額存單,大額存單已成為數十家銀行的“標配”産品之一。
不過,《證券日報》記者日前走訪發現,個人客戶對於大額存單並不太買賬,多家銀行的個人大額存單剩餘額度充足,銷售情況並不太理想。
存單利率優勢不明顯
自今年6月份大額存單業務推出以來,多家金融機構已陸續發行了多期大額存單。大額存單期限包括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18個月、2年、3年和5年,共9個期限的品種。目前,獲准發行的銀行已擴大至100多家,一些中小型銀行、城商行也加入到了發行隊伍,發行利率多為央行存款基準利率的1.4倍到1.45倍。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國有大行大額存單的期限品種要比股份制銀行多一些,發行期的時間也相對較長。一些股份制銀行,雖然發行了多期個人大額存單,但每次發行期只有幾個小時,並不是都能買到都比較短。
從同一家銀行來看,大額存單的利率要高過相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以招商銀行為例,上一期招商銀行共發行5種期限的大額存單,分別為: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和2年;利率分別為:1.55%、1.55%、1.82%、2.1%和2.55%,分別比該銀行同期限定期存款高出0.2到0.35個百分點。
但是,此種現象可能只出現在五大國有銀行和招商銀行,這是由於上一輪降息後,這幾家銀行存款利率上浮的幅度較小。而對於其他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由於普通定期存款利率上浮接近甚至超過40%,大額存單的優勢不再。
設計趨向靈活
自今年10月24日起,央行宣佈對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村鎮銀行、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銀行利率浮動的區間更大。為了應對其他産品的衝擊,各銀行在大額存單這一産品上也競相開展利息與服務的比拼。
一些銀行在其手機銀行推出個人大額存單業務,客戶使用手機銀行可進行預約購買、實時購買、提前支取大額存單産品等操作。
還有部分銀行推出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方法。一般情況下,銀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利率要按活期計算。不過,隨著競爭加大,大額存單的提前支取規則也越來越靈活。
據《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解,目前,不少銀行對於提前支取大額存單實行“靠檔計息”,一方面保證客戶資産配置的靈活性,另一方面保證客戶在提前支取時有較高的利息收益。比如,客戶購買了30萬元的1年期個人大額存單,在持有7個月後需要提前支取,那麼,這30萬元就按照6個月期産品的利率計息。不過,各家銀行“靠檔計息”的規則並不完全相同,具體的計算方法還是需要客戶諮詢不同的銀行。
另外,不少銀行的個人大額存單産品期限已經囊括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18個月、2年、3年和5年9個品種,相較于普通定期存款的六個品種,新增了1個月、9個月和18個月三個期限,能為不同流動性需求的客戶提供多樣選擇。一些銀行為了吸引客戶,就將大額存單期限與普通定期存款錯開,重點發行1個月、9個月和18個月期限的産品。
理財經理不推薦
在一家股份制銀行北京地區某網點,當《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考慮購買大額存單時,該行的理財經理並沒有介紹該行大額存單的相關情況,而是向本報記者推薦了一款保險産品,“兩年退出,年化利率4.7%,五年退出,年化利率5.8%,而且保本保息寫在了合同裏。”當本報記者表示期限太長,不考慮時,該行的理財經理馬上推薦了一款半年期的保本理財産品。
事實上,在《證券日報》記者走訪過程中,多家銀行的理財經理都不建議客戶購買大額存單。一位國有大行的大堂經理還告訴本報記者:“在大額存單發行初期,諮詢該項業務的人還是比較多的,現在基本沒有了。目前購買大額存單的個人客戶也以極度厭惡風險的中老年客戶為主。”
不過,也有銀行人士表示:“隨著大額存單發行頻率和密度進一步加大,一旦大額存單能夠自由流通,在今年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持續走低的背景下,大額存單可能會受到對資金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客戶群體青睞,屆時大額存單銷售會慢慢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