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微眾銀行高管離職背後:遠端開戶落空 業務拓展難

  • 發佈時間:2015-11-20 07:00:46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譚冰梅  責任編輯:胡愛善

  距離前行長曹彤辭職僅3個月時間,上週五前海微眾銀行高管人事再度出現變動,該行副行長鄭新林已提出辭職,微眾銀行官方對南方日報記者的回復稱“尊重他的選擇,感謝他作出的貢獻,鄭新林分管的同業業務由現任行長李南青接任”。

  據悉,鄭新林在離開微眾銀行之後,將重回福建,作為主要負責人籌備一家新的民營銀行。對鄭新林的這一選擇,微眾銀行的官方回應稱,“他會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三個月前,微眾銀行前行長曹彤也因個人原因離職,現正籌建廈門國際金融資産交易中心。

  三月內兩位高管相繼辭職,市場的疑惑是:微眾銀行到底怎麼了?

  A.遠端開戶落空 業務拓展困難

  前海微眾銀行于2014年底開業,是我國第一家民營網際網路銀行,定位於服務個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作為騰訊旗下的銀行,微眾銀行從一開始就賺足了市場眼球。

  今年元旦剛過,李克強總理到深圳視察,其中停留的一站就是微眾銀行,當時微眾銀行的刷臉技術瞬間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基因很濃厚的網路銀行,大東家騰訊在背後對其將産生哪些影響?騰訊的社交優勢、海量客戶與領先網際網路技術將把這個民營銀行領向何處?對於微眾銀行,市場寄予厚望,希望能夠倒逼傳統銀行創新。

  在微眾銀行前行長曹彤離職僅三個月,該行副行長鄭新林也提交了離職報告。同時,有消息稱一起離職的還有分管平臺金融的黃埔(副行長級別),以及兩個一級部門負責人:小微企業事業部副總經理蔣寧、同業事業部副總經理遊健聰。短短三個月時間裏,行長、副行長以及多位高管相繼辭職,這讓剛開業不到一年的微眾銀行陷入了留不住人的尷尬。

  是銀行的業務推進艱難,還是高管理念之間的懸殊?

  微眾銀行成立之初的理想模式是通過網際網路形式實現開戶,一手吸收海量低成本負債,一手通過銷售資管産品實現資産出表,由此打造一個輕資産、海量客戶的銀行。從微眾銀行誕生之初,遠端開戶問題就成為重中之重。

  但微眾銀行最初的這一設想隨後被擱淺。遠端開戶被監管一紙禁令後,截至目前,並未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在長達一年多的徵求意見後,央行仍將現場開戶作為網路銀行獨立開戶的先決條件,遠端開戶只能在此基礎上實現,同時,央行不再針對遠端開戶單獨制定制度。

  業內人士稱,遠端開戶不能破冰,微眾銀行由此落入後繼乏力、業務拓展困難的尷尬境地。

  B.缺乏核心資源 産品創新乏善可陳

  更有業內人士指出,除了遠端開戶的設想落空,微眾銀行成立將近一年,並沒有特別亮眼的創新産品。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微眾銀行的主打貸款産品僅有尚在測試中的微粒貸,理財方面則全部通過微眾銀行APP,還有幾款嵌入平臺企業的産品。除此之外,再沒有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的産品。

  相比之下,與微眾銀行對壘的另一家純網際網路銀行——網商銀行的貸款産品已經覆蓋了創業型中小網站、天貓商家、口碑商家等人群,這其中還有與流量統計網站CNZZ的合作,其授信支撐大多是來自阿里巴巴內部多年來積累的數據,例如通過螞蟻小貸業務蒐集來的行業壞賬率、地區壞賬率、口碑平臺的商戶流水等。

  與之相對照,微眾銀行則缺乏這些有效的金融數據。此前,微眾銀行希望利用騰訊QQ和微信的海量客戶吸收海量低成本負債,但有業內人士指出,以社交軟體起家的騰訊的確積累了龐大的社交數據,但這些數據難以轉化為對個人授信、風險控制的依據。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直言,騰訊的優勢主要是社交,儘管有大量的客戶資源,但是在轉換成金融資産時有困難。

  “此外,金融板塊在騰訊的總體戰略佈局裏可以説很弱,這也導致微眾銀行在理財、還款、轉賬等方面的關鍵數據積累不足,關鍵數據的缺失是微眾銀行難以快速拓展業務的原因之一。”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深圳前海開元基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微眾銀行帶著網際網路與金融的雙重基因誕生,市場本來對其有很多創新的期許,但微眾銀行一旦獲得央行的牌照後,就意味著要接受銀監會的監管,很多的産品創新都需要獲得監管層的批准。

  “央行頒發的網際網路銀行牌照就成了一把雙刃劍,你創新可以,但需要在監管許可的範疇內。”上述業內人士稱。

  這個説法隨後被微眾銀行的一位業內人士證實。“我們現在的任何一個新産品,都要報銀監審批,審批可以説非常嚴,不是市場想的那麼容易,新産品如果得不到審批許可,是根本無法面世的。”

  此外,騰訊作為一個領先全國的網際網路企業,儘管是全國IT行業的冠軍,但在金融方面則是短板,明顯缺乏具有競爭力的核心資源。微眾銀行的一位業內人士坦承,“因為缺乏金融核心資源,目前與微眾銀行有業務往來的,主要是一些小銀行,大、中銀行均與微眾銀行缺乏交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牽制了業務的創新。”

  C.傳統銀行反擊 新增客戶拓展受阻

  除了遠端開戶受阻、産品創新進度緩慢,微眾銀行還面臨另一個實力強大的對手的挑戰——傳統銀行。

  網路銀行對傳統銀行構成的最大優勢,就在於小額信貸領域。不過,當傳統銀行意識到這個威脅的時候,很快都紛紛推出網路貸款産品,包括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工商銀行等多家商業銀行都在網路貸款産品上發力,這讓微眾銀行的優勢一下變得不明顯起來。招商銀行甚至搶在微眾銀行之前推出“閃電貸”,同樣是依託大數據的運用,實現了快速手機小額貸款。

  鄭新林此前是興業銀行同業部總經理,是興業銀行的業務骨幹,于2014年10月加盟微眾銀行。2015年1月,其副行長任職資格被批准,負責微眾銀行的公司和同業業務。微眾銀行啟用鄭新林的企圖很明顯:希望在微眾銀行的平臺上,實現各種資産的靈活配置,進行各類固定收益類産品的銷售。

  今年8月中旬,鄭新林曾公開表示,微眾銀行在財富管理方面的優勢,是作為分銷平臺能吸引海量用戶的可能,“我們整個架構跟傳統銀行大不一樣,傳統銀行一筆業務要過好幾個部門,假設每個部門收千分之五的手續費,2%的收益就沒了。我們一站式全部搞定,成本很低”。

  事實上,對網路銀行的洶洶來勢,傳統銀行是不甘心的。很快,招商銀行開始了反擊,單方面停止了與微眾銀行的合作。9月,招商銀行關閉了微眾銀行的核身介面,這導致微眾銀行的新增客戶不能來自招行。據悉,李南青、鄭新林等與招行高管進行幾輪商議,但均無甚斬獲。

  對此,有銀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傳統銀行的奮起發力和自衛反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微眾銀行新增客戶的拓展。“到目前為止,我們看不到微眾銀行的開戶數,用常理來判斷,如果開戶數沒有增長,那麼在和傳統銀行協商、合作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大的問題。現在你打開微眾銀行的APP,會發現根本沒有其他銀行的理財産品。”

  D.文化磨合艱難 團隊建設尚需時日

  在高管團隊人才流失加劇的表像下,有分析人士指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微眾的高管來自不同文化的金融機構,磨合起來困難,團隊建設尚需時日。

  微眾銀行高管主要由平安係及銀行係組成。其中,眾多高管有保險背景。公開資料顯示,微眾銀行成立之時,11名高管團隊中有7名有平安係工作經歷,微眾銀行CEO顧敏曾任中國平安集團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

  “保險文化和銀行文化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保險係管理風格的差異或許成為高管團隊離職最直接的原因。”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這樣猜測。

  但這種説法遭到了微眾銀行一位內部人士的反駁。該人士表示,微眾銀行高管有來自平安係的,也有來自招行、興業銀行的,還有來自外資銀行的。“現在一些説法暗示微眾銀行的內部矛盾較大,其實,我們內部人士都了解,顧敏雖然從平安係來,但他一直做的不是傳統業務這一塊,在平安的時候他就與騰訊有業務合作;此外,他與離職的前行長曹彤私交不錯,曹離職去廈門做資産證券化業務的時候,顧敏還主動為其新公司站臺,甚至還為其出謀劃策。”

  “其實,在我們銀行業人士眼裏,從個人長遠發展來看,兩位行長離職,都是找到了更好的平臺,一個是自己全面創業,一個是去籌備民營銀行,都是相當不錯的發展機會。”微眾銀行的這位內部人士稱,“行長離職在傳統銀行可能是件大事,但對於網路銀行來説,也許今後會是常態。”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直言,兩位辭職的行長都是成熟的職業經理人,對於一個新公司在文化的艱難磨合、團隊的意見分歧上,肯定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用文化衝突來解釋他們的離職不客觀,這些高管相繼轉投別家,其實更多還是反映了微眾在銀行業務拓展上的困難。”

  ■相關連結

  微粒貸 上線半年實現40億發放額

  記者從微眾銀行獲悉,開業後微眾銀行曾進行過兩輪業務框架調整,在第一輪調整中,對消費金融事業部和信用卡事業部進行整合,第二輪調整是今年9月底,確定了三大前臺業務線:財富管理、平臺金融和消費金融。

  據微眾銀行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微眾銀行定位於服務小微企業和普通大眾,雖然在遠端開戶等方面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但公司的各項業務發展順利。

  其中,消費金融主要指的是微粒貸,業績其實還不錯。微粒貸從今年5月15日上線,截至10月底,近半年時間已達到100萬授信用戶,實現40億元發放額,20多億元貸款餘額。由於採取了邀請制放貸,微粒貸的規模較為可控,目前30天以上逾期約為千分之三以下。

  微眾銀行的財富管理方面有APP,定期+等理財産品目前表現穩健;平臺金融則主要是將微眾的産品嵌入在別人的平臺裏,比如優信二手車、匯通天下G7app等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