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理財收益下行將持續 專家:增持長期固收産品

  • 發佈時間:2015-10-26 07: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10月23日,央行“雙降”給收益已經進入下行通道的銀行理財産品和餘額理財産品重壓。

  截至10月24日,餘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僅為3.017%,銀行理財産品的平均收益率已進入“破5”時代,與此同時,股市波動太大,P2P行業待規範,大多數二、三線城市房産不敢碰,一線城市房價太高投資有難度,面對央行降息,投資者和投資機構一起進入了“資産配置荒”。

  在低利率環境下,如何選擇理財産品,招行理財經理趙先生表示,銀行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率還將繼續下降。此外,與貨幣基金掛鉤的寶寶類産品和P2P網貸的收益率都將繼續下跌,建議投資者增持長期固定收益産品,一來中長期理財産品收益要高於短期理財産品,二來現在購買中長期産品可以提前鎖定高收益,降低利率下行風險。

  銀行理財仍具優勢

  普益財富統計顯示,9月發行的6255款銀行理財産品平均收益率為4.65%,大大低於6月的5.07%,收益衝擊最大的是固定收益類投資品種。

  此外,9月有154款産品預期最高收益率在6%及以上,佔比達2.46%。但在6月5942款銀行理財産品中,有387款産品預期最高收益率在6%及以上,佔比達6.51%。

  銀率網分析師認為,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我國可能進入一個較長期限的低利率時期,固收類産品收益下滑短期內難有改觀。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中樞逐漸下行至4%~5%這一區間,看似失去了2013年後半年以來的高收益光環,實則同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固定收益類産品相比,綜合考慮收益和風險因素,依然是現階段比較理想的穩健投資渠道。

  一位銀行理財顧問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於中低凈值型的客戶來説,流動性依然是一個重要的投資選擇考慮因素,近期以來銀行發行的超短期理財産品數量有所下降,而一年期左右的銀行理財産品在收益和流動性方面較為平衡,也有助於規避未來利率進一步向下調整的風險。

  普益財富報告顯示,到10月24日的一週內,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産品共發行831款,其中1個月以下理財産品17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44%,較上期下降0.12個百分點;1個月至3個月期理財産品424款,預期收益率為4.58%,較上期上升0.06個百分點;3個月至6個月期理財産品261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6%,較上期下降0.02個百分點;6個月至12個月期理財産品118款,平均收益率為4.89%,較上期上升0.28個百分點;1年以上期理財産品11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6%,較上期上升0.09個百分點。

  餘額類産品風險較小

  去年11月以來,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從3%下調至1.75%,基準利率下調導致銀行間貨幣市場、票據市場等收益也大幅縮水。

  除此之外,6月股市出現深幅調整後,貨幣基金配資需求增長。基金業協會8月數據顯示,貨幣基金管理規模已上升至3.47萬億元,這也變相提升了這類産品取得更高收益的難度。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餘額寶、理財通等産品,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對投資者的慣性培養也較為成功,雖然收益略有下降,但年化收益仍然高於活期利率、流動性有保障,這些産品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單單在於收益率,而在於産品體驗和管理。國慶長假後,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落至3%左右,儘管餘額類理財産品已經失去此前動輒6%、7%的高收益率風光,但仍然高於同期存款利率,跑贏通脹也沒問題。

  餘額類理財産品最大的優勢還是風險較小,能夠獲得較為穩健的收益,也是適合保守型投資者的投資選擇。

  “將餘額類理財産品作為一種現金管理工具來看,只要它穩定、流動性好,用戶體驗好,就能夠吸引投資者。”上述分析師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